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嘉庆版《无为县志》中关于“无为”地名的记载
戴启文
秋风轻拂,曹操站在现在无为市城西被称为花家疃的土山上极目远眺。目之所及处,东南面的大安岗、凤凰山、五华山、芝山、泰山头、张家山、曹家山的土山上林木葱茏,山下的河滩上蒹葭苍苍、蓼花紫红……曹操不知道800年后,人们在他面前的这些土山上筑无为军城;曹操更不知道1800多年后,他面前遍地蒹葭、蓼花的河汊,被建设成无为市环城河公园。
建安十七年冬,曹操统领83万人马下江南,在江北的濡须口被孙权堵住。当时,曹操在七宝山与东吴的濡须坞对峙的同时,还暗暗派人在濡须水下游的高地筑土城,伺机进攻东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下游的土城刚刚筑好,曹军在上游濡须口被东吴打败,使得已经筑成的土城没有派上用场。退军前曹操站在七宝山上向南眺望,轻声叹息:“无为之地也。”
此后,尽管行政区划多有调整,但因为无为地方的经济和文化繁荣,“无为”作为县一级行政单位,一直保留至今。作为地名,“无为”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均为“无所作为”的意思。江流奔腾,云卷云舒。北宋初期,因为扼濡须水下游的入江口,无为乡成为长江与淮河漕运的重要节点。《太平寰宇记》记载:无为“城临濡须水上壖也,寻为无为监,为江淮之要津”。“无为监”里的“无为”,依然承自曹操的“没有作为”的传说。
翻阅古籍,可知“无为”的词义转化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宋廷在江南置太平府,在江北置无为军,无为军址设在当年曹操叹息的“无为之地”,取“太平无为”的意思。这里的“无为”已有老子的“无为而治”之义。元朝的“无为路”、明清的“无为州”,“无为”的内涵也均与“无为而治”相联系。
历史上,无为是一处人杰地灵之地。隋朝时的无为人陈稜被称为台湾“开山之祖”、宋朝无为人焦蹈和明朝邢宽中过状元,无为人的《无为集》《相山集》入选《四库全书》。事实上,除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无为大地上的许多历史工程很有名。譬如全长120多公里的无为大堤,始筑于宋代,到清乾隆年间无为大堤已初具雏形……这条无为大堤,是无为人在一千多年里,肩扛手提一担担泥土挑成的,现在保护着皖中六县三市的安澜。翻阅《戴氏族谱》,能够看到我们家27代子孙前赴后继挑土筑堤的壮举。祖父曾经告诉我,清朝末年的一个冬天,去汤家沟挑江堤的太公被选到打夯组。身强力壮的太公和另外三个男人负责碾石滚,压实堤土。两个月后,太公累得吐血。次年冬天,家家户户都出劳力挑堤,太公体弱有病,太祖母顶替太公上堤再去汤家沟。祖父说:“你太祖母裹着小脚,她不能挑土打夯,便帮忙烧饭。烧饭需要搬运干柴,她拐着小脚走在不平的泥地上,经常摔倒。摔倒了她哼一声,立即爬起来,搬起柴草就去烧火做饭。一餐饭烧下来,你太祖母已经成了泥人。”
明清时期,濡须水巢湖口至东关河段,称为天河;东关至黄雒镇河段,称为铁毛河;黄雒镇至运漕镇河段,称为运漕河;运漕镇以下,始称裕溪河。那时,人们没有海拔的概念,没有地面、河面高程的比较,也不知道濡须水的中段和末段海拔大约都是10.5米,但他们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经验,根据河水流速快慢的比较,在束水归槽过程中最终选择裕溪河作为濡须水的入江口,显示出过人的智慧。这是无为人治水过程中顺应地形做出的科学选择,体现了顺势而为的科学思想。现在,无为人不但利用古濡须水河道分季节排泄或者抽灌,还利用它引江济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