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咱们曾经说过,加沙不好打,打哈马斯是一回事,打加沙是另一回事,参看俄乌冲突就知道城市战的残酷性,结果如咱们所料,以色列在攻打加沙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矛盾和反复。据观察者网10月27日的报道,尽管以军“连续两晚”对加沙实施了“针对性的袭击”,但在“发起正式地面进攻”的问题上,却显得非常犹豫,《纽约时报》就指出,在以军敲定进攻计划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拒绝签字批准”。
大家知道,内塔尼亚胡是利库德集团的首脑,是以色列“鹰派”的代表人物,在这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内塔尼亚胡是“战吼”声最高的以色列领导人,曾多次前往前线“督战”,要求以军做好进攻准备。现在数十万以军“集结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内塔尼亚胡却“拒绝签字批准”?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内塔尼亚胡之所以不批准正式进攻加沙,是“担心行动失败”导致自己的政府倒台。
不可否认,这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打得“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冲突初期,可以说是“气吞万里如虎”,数小时内就攻入了以占区“大杀特杀”,以军中将被俘、精锐部队指挥官被击毙,造成以方大量人员伤亡。但再怎么说,哈马斯也不过是一个军事组织,而以色列是美国力挺的“中东小霸”,是历经5次中东战火的洗礼而不倒的“地区军事强国”,内塔尼亚胡怎么就担心以军会遭遇失败?不应该是“十拿九稳”吗?
原因咱们此前就说过了,简单地讲,那就是哈马斯是哈马斯,加沙是加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一来,哈马斯只有大约1-2万人,而加沙却拥有200多万愤怒的巴勒斯坦民众。大家想想,对付1-2万人,和对付200多万人,这个难度能一样吗?再说了,这200多万人以色列真的能“无差别杀戮”吗?联合国制不住你,全世界的反犹浪潮也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以色列这是为犹太人“掘墓”啊。
二来,加沙城虽然不大,也有365平方公里,相当于大半个斯大林格勒,经过数十年的改造,城内地道纵横,按照退役美军的说法,加沙城下的地道大约有500多公里,其中有医院、兵工厂、军营等各种设施。参看俄军打马里乌波尔、打巴赫穆特,哪一个不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正是因为知道加沙“不好打”,因此以军于22日小规模夜袭加沙;25日“相对大规模”夜袭加沙,显然是非常忌惮,在这里进行火力侦查。
其三,美国“敦促”以色列“不要急于”进攻加沙。美国为什么劝以色列“别着急”,其实也是担心以军“遭受失败”,陷入战争泥沼。有道是“做贼的最懂防贼”,美国在乌克兰给俄罗斯“挖坑”,当然知道城市战不是那么好打的。不过美国不是为以色列考虑,而是担心以色列陷入巴以战争泥沼之后,自己不得不“聚焦”中东,这就等于给俄罗斯、中国解套了,不利于“以乌困俄”,“以台制华”战略的实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如今哈马斯不仅拥有“地利”——加沙;而且还拥有“人和”——200多万巴人对以色列的仇恨,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犹豫不决”,才是“正常的表现”,毕竟俄罗斯“前车之鉴”就在面前,犹太人又不蠢,怎么会不吸取这个教训?那么,以色列最终会进攻加沙吗?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如果单从以色列的立场来看,“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
一方面,毕竟以色列伤亡4000多人,大量人质被俘虏,以色列“咽不下”这口气;另一方面,从内塔尼亚胡本人的政治前途来说,如果他不能为以色列,为犹太人“讨回公道”,恐怕也是一样要下台,毕竟总要有人为此负责。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打,不好打;不打,窝囊死,以色列辛辛苦苦在中东确立的“不败神话”就此破灭。所以咱们曾说,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以色列得“憋出内伤”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