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8-02 22:43: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唯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花兮都如霞……”7月28日晚,丹剧《凤先生》在江苏大剧院精彩上演,近现代伟大的艺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舞台上缓缓向我们走来。作为一个地方濒危剧种,丹阳市丹剧团凭借该剧在省级最高的文艺殿堂收获了观众的掌声和认可。

《凤先生》的落幕,意味着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江苏省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巡演暨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次基层文艺院团展演中,来自全省8家基层院团带来了8台形式各异、别具一格的剧目,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文艺作品,彰显出了我省基层文艺院团蓬勃的生命力。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特色鲜明,把“家乡事”唱给你听

江苏有国有文艺院团109个,其中60个是县级院团。它们犹如散落在江苏大地上的“种子”,深深扎根于乡土之中,成为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力量。此次展演的8台剧目,都是从基层院团中遴选出的精品之作,融合了江苏戏曲的“南腔北调”,既有细腻清新的黄梅戏、慷慨激越的淮海戏,也有婉转悠扬的锡剧、动人心弦的柳琴戏等等。它们宛若一幅生动的戏曲画卷,不仅让观众一窥地方剧种的迥异风貌,更勾勒出各个地域的民风习俗和风土人情。

盱眙县黄梅戏团是省内唯一的国有黄梅戏剧团。黄梅戏《第一山》讲述了苏轼与盱眙“第一山”之间的文化情缘。为打造这部剧,他们深挖当地历史资源,力邀业内“高手”加盟,无论是编剧罗周、导演石小梅和张弘,还是音乐唱腔设计的陈精耕,都是戏曲界“响当当”的人物。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第一山是我们盱眙的名山,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之地,苏轼曾多次登临第一山,留下了《行香子》《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等20多首诗词。所以我们借助第一山的碑刻文化,打造了这部剧。”盱眙县黄梅戏团团长许章响说,《第一山》不仅展现了盱眙的历史文化,还将盱眙特产小龙虾完美地植入剧中,使得剧目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支持基层院团以精品创作引领改革发展,做精重大主题创作、做强特色艺术门类、做优原创品牌剧目,努力实现“一部好戏救活一个剧种,激活一个院团”。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丹剧《凤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作为江苏省仅存的四个稀有剧种之一,丹阳市丹剧团成为了濒危的“天下第一团”,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着“无戏可演”的局面。2022年,举各方之力创作的丹剧《凤先生》入选了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的重点投入剧目,获得了省级资金资助。

一部《凤先生》,激活了一个院团,更唱响了丹剧的复苏之路。

丹剧《丹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丹阳乡贤的形象与地方特有的戏曲相融合。吕凤子,丹阳人,被誉为“画坛宗师,百年巨匠”,曾培养出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等一大批现当代中国美术大家。“用原汁原味的‘啷当’唱腔,展现凤先生鲜活的形象,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舞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认为,《凤先生》对于丹剧剧种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既要保护和传承,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通过优秀新剧目的创作,激活剧种,壮大剧团。”

扎根乡土,与时代同频共振

永远不要忽视“草根的力量”。基层院团,规模都不大,因此,他们很少能够上演那种史诗般的大制作,几个演员、几张桌子,有时候就能撑起一台戏。但这些“小”作品,意义却并不小。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锡剧《红梅花儿开》紧扣黎明前至暗时刻的人与事,以江姐等人深入敌后开展革命运动为主线,艺术呈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英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动人事迹;柳琴戏《运河滔滔》以运河边普通民兵和护粮支队老百姓作为主人公,书写英雄儿女的“大爱”初心与信仰,再现了淮海战役中人民支援前线、送粮运粮的故事。

基层院团的基因里,有着与生俱来的乡土属性,剧团善于运用扎根民间的优势,通过对当地民俗、风土人情的深入研究,呈现百姓的喜怒哀乐,展现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继登陆央视戏曲频道之后,锡剧《太平洲上》又亮相在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之上。一个县级院团,能够上央视,进省城,这在扬中文化史上还没有“先例”。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锡剧《太平洲上》由沉寂了20余年的扬中锡剧团,利用一年不到的时间,把散落在各处的演员重新聚集起来,经过不断打磨呈现出来的。这部剧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太平洲上》的导演李雪梅认为,戏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塑造了中国农村党员干部和慈善人物的群像,以饱满的激情反映当下百姓的精神世界,丰富了现实题材的多样性。“《太平洲上》的故事原型来自于扬中市一个真实的慈善救助案例,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将党员干部丰富的精神世界娓娓道来,真实质朴,语言鲜活,深受老百姓喜爱。”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娘亲》的主人公原型就来自我们泗阳,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好人’典型,看了以后感觉特别亲切。”7月16日,淮海戏《娘亲》在江苏大剧院上演,剧中一位平凡女性爱心助学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一位来自泗阳的观众。南京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编剧孟宁馨评价说:主旋律作品,想要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仍需回到人物本身,回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娘亲》这部剧以平凡笔调书写不凡,去发掘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光明和温暖,让好人的故事真正达到与观众同频,与时代共振。”

搭建平台,让小剧团迈上大舞台

此次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对很多小院团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展示平台,更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大剧院演出,每个人都特别兴奋。”当得知入选了江苏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如皋市木偶艺术团团长周沈兵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他告诉记者,院团虽然经常有演出,但都是以社区和小城镇为主,第一次走进高大上的江苏大剧院演出,内心不免有些担忧:这里的观众会买账吗?

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幕拉开的那一刻,台下坐着满满当当的观众,“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冲上舞台,争相与演员合影留念,并将照片分享到朋友圈里。他们表示没想到木偶演出可以如此多样化,表演如此精彩。”回想起当晚的演出,周沈兵仍抑制不住地激动,“我们从乡土来,登上了大城市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相信通过这次演出,木偶戏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这次带来了儿童剧《野蜂飞舞》,团里的演员们大多是95后,为了这次展演,年轻人全员上阵,大家顶着酷暑反复排练,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经常说:‘好演员是踩台板踩出来的,不是关门教出来的,’多实践、多演出是培养年轻演员的最好方式。”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史国生认为,年轻人通过这样的平台,在“以演代练”中不断提升自己塑造人物的能力,提高了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

展演期间,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采取降低票价等惠民措施,每场演出的最高票价仅为80元。据统计,展演剧目平均上座率八成以上,有些场次甚至达到了99%。展演期间还特别重视艺术评论的引领和审美的引导,组织专家、媒体和观众进行“一剧一评”,旨在借助各方反馈意见,让创作者不断发现问题,继续进行打磨和提升;也引导观众识微见远,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这场基层文艺院团展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统戏曲和优秀获奖剧目赢得戏迷满堂喝彩;省市县三级院团共同参与,更有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联袂登台,奉献出一部部为时代而歌的优秀作品。坚持守正创新,文艺苏军赓续历史文脉,讲述中
2023-10-31 07:20:00
县级院团,扛起文化传承发展大旗——淮剧“涟水现象”引发思考
...土而服务百姓,既为文化传承创新找到破题之径,也通过院团改革释放发展的活力,不断推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涟水现象”引发全国关注。写农村戏、身边事当代乡土底色托起“涟水现象”20
2023-07-20 08:42:00
...国江苏网讯 (记者 吴雨阳) 7月21日,全省基层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并讲话。张爱军指出,近年来,全省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
2023-07-22 07:10:00
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编剧胡守文谈创作体会
多多“接地气”,方能“冒热气”——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编剧胡守文谈创作体会胡守文简介:作家,编剧。中国作协会员。发表作品百万余字,著有长篇小说《官路十八弯》《冰火七天》。电视剧作
2024-11-18 14:14:00
...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组成调研组到我市,开展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专题调研,对我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工作及其成效表示肯定。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国有文艺院团改
2023-03-04 10:13:00
...厅主办的江苏省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巡演暨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首演在江苏大剧院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副省长徐缨,省政协副主席姚晓东出席活动,现场近千名观众
2023-05-30 06:59:00
...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的精神食粮,让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满满烟火气的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乘”上时代潮,理论宣讲“活”起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积极探索“线上+
2023-06-07 14:45:00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一个个基层院团扎根乡村沃土,捧出“沾泥带露”的创作硕果;一支支群众文化“小分队”用乡音土语唱出村民心里话,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近日,紫金文化艺术节采访调研
2023-10-07 06:52:00
河北省基层戏曲院团座谈会暨帮扶对接活动在石家庄召开
11月17日下午,河北省基层戏曲院团座谈会暨帮扶对接活动在石家庄市召开。杜船摄河北新闻网讯 11月17日下午,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河北省基层戏曲院团
2023-11-19 00:22: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王亚伦《中国少年》MV温暖上线 音乐少年用歌声与行动诠释新时代风采
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生代音乐人,13岁的王亚伦正以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着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从5岁发行首支原创作品,至今已创作了16首原创单曲及9张专辑
2025-10-07 18:08:00
“诗词三万里之天涯共此时”中秋咏诵会在吉林沉浸解锁中华浪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中秋的月光洒满长春新民大街,10月6日晚,一场跨越千年的诗词之约精彩而至。作为吉林文旅倾力打造的文化IP
2025-10-07 18:4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国庆中秋假期,十堰电影市场迎来观影高峰。多部题材丰富、制作精良的新片集中亮相,燃起市民的观影热情
2025-10-07 15:38: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近日,翔安区金海街道“两岸同歌·中秋月圆”第三届翔金合唱交流活动在超旷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
2025-10-07 08:00:00
新蒲新区:举办中秋游园会 市民游客共赏烟花度佳节
多彩贵州网讯金风送爽,月满人间。10月6日晚,“皓月满金秋·共品中秋醉”——2025年新蒲新区中秋游园会暨白酒促消费活动在芳华里3536文创园举行
2025-10-07 11:08:00
国际杂技盛典闪亮登场
10月6日,演员在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杂技盛典开场秀上演出。10月6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杂技盛典在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场启幕本届盛典汇聚来自中国
2025-10-07 08:37:00
听!四海弦友\
“屿见闽南”的南音展演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看。(记者 陈立新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昨日起,“天涯共此南音月·四海同庆中国心”2025年南音展演活动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主题景区(以下简称“屿见闽南”)启幕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恰逢中秋,昨日上午,在市文旅局主导下举办的“盛世华夏 月满鹭岛”专场迎宾活动,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4航站楼到达层精彩上演
2025-10-07 08:00: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丨国际杂技盛典点燃省会中秋之夜
“等你!等你千里归来,重逢心的喜悦……”10月6日,中秋佳节,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场灯火璀璨,深情款款的歌声传递着河北人对杂技的喜爱
2025-10-07 07:44: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日前,太原市光荣院举办“情暖中秋,致敬老兵”主题活动。工作人员与优抚对象欢聚一堂,共庆佳节、亲切交流
2025-10-06 07:42:00
中秋特别海报丨情满中秋 欢度国庆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设计 赵一妍 吴美慧
2025-10-06 08:13: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刘春榕)10月1日下午,2025年翔安好声音歌手赛首场周擂台赛在厦门奥体中心月桥湾开赛
2025-10-06 08:50:00
2025南京森林音乐会第三场优雅启幕
昨晚,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亮相南京森林音乐会,以“金弦银弓”的深情对话,献上纯正俄式古典盛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10月5日晚
2025-10-06 09:48:00
三河市举办“庆双节 暖夕阳”学雷锋慰问演出
河北新闻网讯(马皓琪)金秋送爽,双节同庆。近日,三河市“庆双节 暖夕阳”学雷锋慰问文艺演出在臻园养护中心温情举行。来自三河市老年大学艺术团
2025-10-06 10:10:00
【宅男财经|专家面对面】国庆档是仅次于春节档和暑期档的重要档期。今年,有包括《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风林火山》《毕正明的证明》《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等十余部影片参与国庆档角逐
2025-10-06 1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