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肖文凤回村不久便挑起了“大梁”,成为大兴乡残疾人专干。
肖文凤在成都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受访者提供
肖文凤作为某化妆品品牌的销售能手到全国各地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受访者提供
全民体检筛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料完善、护林防火情况总结、三大行动工作简报整理……上午8点从家里骑上心爱的三轮电动车,带着陪伴自己15年的拐杖到乡政府,晚上9点再从乡政府回到家里,这是西昌市大兴乡残疾人专干(兼大兴乡建新村文书)肖文凤5月14日一天的“行动轨迹”,单一而繁忙。
“自从回到家乡以来,这样的工作状态是常态,感觉到自己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很充实和满足。”肖文凤坦然地说道。曾经,这名乐观开朗的女孩也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当一名快乐的舞者。而在2009年,13岁的她被告知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医生说这种病的患病概率是十万分之一。
不幸的命运并没有“征服”不屈的灵魂。虽然不能再登上表演的舞台,但是她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她的人生依旧光彩夺目。正如她所言:“瘫痪以后,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挑战不可能,命运把我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不怨。但是我要在自己参与的领域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她与命运抗争的方式。
“感动凉山人物”“凉山好人”、演讲比赛一等奖……当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肖文凤正在更加广阔的舞台展现自我,感动和激励着更多的人。
晴天霹雳与梦想的舞台擦肩
2009年的春节,正当人们都沉浸在祥和快乐的节庆氛围中时,13岁的肖文凤无暇顾及,利用假期,每天积极排练着。当时,她被学校选拔到成都参加三年一次的星光大道预选赛,一颗单纯的童心向往着自己人生中第一个最重要的舞台。从2007年到2009年,她为自己的梦想整整准备了3年。
“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肖文凤说。就在准备去成都的前一个月,她被告知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上天为什么要给我开这样一个玩笑,仿佛一夜之间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当时,情绪失控主要在于她自己深深明白,她再也登不上舞台。
“爸爸似乎一夜之间白了头。”肖文凤说,为了治病,父母拿出全部身家为她四处寻医问药,漫长的针灸治疗过程中,一根根银针、让她千疮百孔,后来针孔无法愈合,无奈只好被迫停止针灸治疗。
“除了心痛自己再也登不上舞台,当时自己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3岁的肖文凤都是从父母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中渐渐明白,对于自己和这个家庭,她的瘫痪意味着什么。
“我不要坐轮椅,我要站起来,我还有很多事想做。”而在这个家最艰难的时刻,这个倔强的女孩从心底发出了最强大的声音和力量。
怀着坚定的信念,她每天在家练习拐杖走路,腋窝磨出了血泡,鞋子磨烂了一双又一双,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全身伤痕累累……几年的时间过去,她成功摆脱了轮椅,但从此双拐成了陪伴她的最好“伙伴”。
经营家里的门市、洗衣做饭、整理家务……“站”起来的肖文凤不仅没有让自己成为“负担”,更是挑起了家里面的家务活,为上班的父亲和在田间劳作的母亲省心不少。
然而,每天平淡的生活却没有“磨灭”肖文凤那颗执着的心,她要走出家门看世界,寻找她人生中的另一个舞台。
重拾信心创造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5年,肖文凤开始规划起自己的十年奋斗目标。
这一年,她坐上公交车从大兴走出来,来到了马水河,找了个姓付的师傅学习中医中的刮痧、艾灸、美容和手诊。“我觉得通过手上的纹络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一件很奇妙又吸引人的事情。”后来,肖文凤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手诊上。3年学习“出师”后,她在西昌租房开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门店。“半年的时间,生意一直不错的,就是自己真的忙不过来。”肖文凤说,后来在父母的三番五次劝说下把门店关了。
“不看你的出身,只看你的结果。”正在肖文凤寻思接下来做什么的时候,一句简单而实在的“行话”迅速让她下定决心在销售行业证明自己。乐观、诚实的性格助力她在美容行业销售中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公司的肯定并表扬。“对我来说,更幸运的是可以到全国很多很远的城市,这是一个残疾人最大的梦想,可以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肖文凤感慨地说,做销售的那几年可以算作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她作为某化妆品品牌的销售能手先后到呼和浩特、长沙等全国各地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在这期间,肖文凤考取了电脑操作资格证书和会计资格证,获得了大专文凭,还抽空考得C5汽车驾照。一个个看似顺风顺水的人生目标的实现背后,对于她来说必定是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
“只要专注和坚持,梦想的实现总有时。”肖文凤制定的十年计划,却只花了5年就完成了目标。“天生的残缺,并不是后天的懦弱。命运给了我不完整的躯体,但也给予了我不屈的灵魂。”这就是她最大的原动力。
回到家乡在平凡中收获快乐
肖文凤的成功与进步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同时,这样的女儿也给他一种同情和不安。他担心女儿在外面吃太多苦,家人又照顾不了。而正在此时,肖文凤所在的建新村缺一名文书,村上也在积极做她的工作。
禁不住大家的软磨硬泡,肖文凤还是回到了家乡。“当时最大的不情愿在于好不容易走出了家门,还要回来,心里面一直不痛快。”肖文凤说道。
就在她带着“情绪”在村里转悠时发现,村里很多残疾人如今已不再“闭门不出”,而是走进了田间地头,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一场景深深触动了她。“有的残疾程度比我还要严重,现在大家的思想不仅开放了,还落实到了行动上。”肖文凤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围绕“让残疾人走出家门”的重要课题,从中央到省州都在积极谋划,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围绕残疾人的服务、就业、关爱等出实招,帮助残疾人加强沟通、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热爱生活。
回村不久,她便挑起了“大梁”,成为大兴乡残疾人专干。围绕工作,她走访残疾人家庭,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及需求,为残疾人开展心理疏导,发挥政府和残疾人之间的桥梁作用,及时把残疾人的需求反映给上级组织,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残疾人当中。“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是每个残疾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肖文凤深知其中含义,她拄着双拐走遍了辖区内每一户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做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如今她已成为残疾人的“知心人”。
“原来制定一些宏伟目标并实现时,我觉得很满足;现在做着身边一些琐碎的小事,我觉得很快乐。”这就是肖文凤,不受命运左右,能上能下。
在2021年的一次演讲比赛中,站在台上的肖文凤自信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没有抱怨,只有积极向上的劲头和无尽的感恩,她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残联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她说:“身体上的残缺并不代表内心的空虚和自我否认,再卑微的骨子里也有滚烫的江河。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现在的我,被需要着,就是幸福的!”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苏勇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