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讲述:胡巧悦(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整理:本报记者 吴艺 通讯员 马晓杰
随着5G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社交、电子支付等新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各种新式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我深知,在与“无现场、非接触、高智能、无边界”的电诈犯罪的搏斗中,只有自身专业过硬,才能在这场对垒中取胜。
还记得办理第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但这激发了我成为一名反诈“尖兵”的决心。我在一次次案件办理中磨练自身,让自己的专业本领越来越强,从原先找不到线索便会皱眉头的“菜鸟”,成为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诈骗手段都能从中找到突破口的反诈能手。
今年,我们分局反诈中心上下同心协力,成功侦破了200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挽回了3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看着这些斐然的成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反诈工作中的成长与收获。今年年初,反诈中心办理了一起玉石买卖诈骗案,市民范先生在某网络直播平台购买玉石被骗了3000余元。对案情进行分析后,我发现这起案件使用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法——打着买卖原石的名号进行诈骗,这种诈骗手法隐蔽性强、迷惑性大。我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通过仔细研究受害人的报案材料、观看直播回放、分析聊天记录等,逐渐摸清了这个诈骗团伙的活动轨迹和作案手法。掌握线索后,我和同事火速前往云南开展抓捕行动。行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侦破,在抓捕前,我组织队员从受害买家入手,通过寻访、调查取证等方式逐渐摸清了诈骗团伙的窝点位置。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我们果断出击,成功抓获了以江某为首的35名犯罪嫌疑人。
从“杀猪盘”崛起,到“刷单”“冒充客服”抬头,再到“冒充公检法”重现,诈骗分子不断转移着“阵地”。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伙诈骗分子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帮忙跑一次银行取钱,便能赚取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佣金,如此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驱使着部分大学生实施“帮信”犯罪行为。与之对应,我们的打击防范工作也在迭代升级,先是“断卡”行动阻断了诈骗分子的“洗钱”渠道,随后我与同事从初期研判到锁定嫌疑人踪迹,再到落地抓捕一气呵成,将这个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今后,我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在反诈战线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反诈的行列中来,让“天下无诈”的美好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