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早,蓉城大雨刷屏朋友圈。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内如烟如雾,草木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主会场入口处,“芙蓉花瓣”造型的综合服务馆开启了一次绿色“呼吸”。
综合服务馆作为游客进入世园会的核心主入口,融合“芙蓉花+汉阙”,展现了独特的四川魅力。据悉,它不仅是一栋建筑,还是一台“雨水收集器”。
今日一早,成都东部新区出现持续降雨,但在综合服务馆展开的房檐周围并没有出现成串的水滴,尽管东西两侧的裙楼能明显看出建筑顶部的斜坡,但雨水滴落坡面后,并没有顺着斜坡流到地面。那么,雨水去哪儿了?
据参与综合服务馆施工图设计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给排水高级工程师李强介绍,在综合服务馆东西两侧建筑斜坡的最低处,设置了一条收集雨水的水沟,将雨水引入管道,接入埋地雨水管,三个“芙蓉花瓣”边缘也分别有三根管道,雨水顺着管道进入“花瓣”中部的雨水管,再接入埋地雨水管。最终,所有雨水进入室外一个600立方的埋地雨水蓄水池中,经过处理后,再对场地周边室外绿化进行浇灌。
▲“雨水收集”示意图
据了解,综合服务馆预计年收集雨水量可达2500吨,能够基本满足园区2公顷绿地的日常浇灌用水。李强介绍,在屋顶造型设计上,设计团队从安全角度考虑,将我们肉眼可见的“伞”设计成“荷叶型”,遇到极端天气时,“荷叶”周围收集的雨水就会顺着边缘自然落下,保证屋顶承重,“同时,整个设计还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做到了将场地内雨水尽量储存在建设范围内,避免对城市雨水管网的冲击,减少了城市雨水内涝的风险。”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全周期是成都世园会的一大看点,成都是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首个编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主会场内重要场馆和建筑均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使用负碳建材和多种主动被动节能技术,营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综合服务馆的建设也为成都东部新区践行“海绵城市”这一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提供了样本,以最新的生态理念和技术,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遵循自然规律,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