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人物特稿|山风知道答案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6-05 15:3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初夏的徂徕山,翠绿流淌林间,山风裹着松香。清晨七点,薄雾未散,57岁的护林员邓兴法已经背上水壶煎饼,握着斧头手锯,踏上了熟悉的巡山路。2245亩山林在晨雾中舒展,他布满老茧的手掌抚过树干,仿佛在与老友问好——这是他守护了37年的“责任田”,也是刻进生命的“绿色家园”。

人物特稿|山风知道答案

巡山路上,邓兴法掏出煎饼热水用午饭

今年4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兴法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他少有的走出大山,穿上西装,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跛足丈量青山:当“林二代”成为“活地图”

红瓦白墙的护林房坐落在葱郁的徂徕山山林间,这是邓兴法的“家”。推开房门,墙上挂着泛白的护林员防火责任书,床角摆着磨破的迷彩鞋,桌上摆着“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奖章,手边则整齐地码着一本本巡山日记。

“5月16日,天气多云,南风3-4级,气温16℃到32℃,邓兴法巡山至头沟、冷钱塔。”巡山日记上,他细致的记录着自己和同事每日巡山情况。

作为“林二代”,邓兴法对山林的记忆始于童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作为林场首批拓荒者,和林场干部职工一起,在彼时还一片荒芜的徂徕山,栽下棵棵松苗。“那时候林场工人非常艰苦,住石屋、啃窝头、喝冷水、点煤油灯,很少有人愿意干,大家常说‘七级工八级工,不如在家种根葱’。”他记得,那时周末上山找父亲,需要走上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早上七八点出发,中午一点才能到。

护林房不远处,就是他早年居住的石屋。石屋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四处漏风,入口低矮狭窄,需要躬身才能进入。石屋内面积仅有普通帐篷大小,光线昏暗,四壁石块嶙峋,地面粗糙不平。就是在这个地方,邓兴法度过了他工作的最早四年。

人物特稿|山风知道答案

邓兴法早年居住的石屋

1988年,19岁的邓兴法接过父亲的斧头,却在入职第二年因意外落下腿疾。“医生说以后别想跑山了,但我偏不信。”他咬着牙练习拄拐行走,从最初每日5公里到如今20公里,硬是用跛足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山路哲学”。

最惊险的夜巡发生在2016年冬。北风呼啸中,他踩空跌入十米深沟,手电筒摔碎,手机没信号,唯有对讲机里沙沙的电流声,但他却并未选择用对讲机呼救。“对讲机一开,林场三百多号人都能听见,当时想,不能让大家都为我揪心,不能兴师动众。”

晕眩醒来后,他凭借对林场地形的熟悉,摸爬了五六个小时才跌跌撞撞回到护林点。后来,场领导多次提出给他调换岗位,但是都被婉言拒绝,他说:“都是护林员,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也能干好。”

37年光阴,他每年都要磨坏10多双胶鞋,脑海里的林区地图精确到每片林子的树种、树龄。同事们说:“迷路了,找邓师傅;闹虫灾,找邓师傅;防火期哪儿最险,还是找邓师傅。”他成了徂徕山的“活档案”,连松鼠筑巢的老松、野狸出没的山坳都烂熟于心。

铁骨守护绿脉:从“斧头护林”到“生态哨兵”

护林员的包里永远装着两样“武器”:一把斧头,一部续航三天的对讲机。“防偷伐、防火灾、防病虫害,这是我们护林员的三大重任。”邓兴法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树木盗伐现象猖獗。“白天不干事儿,晚上专门偷伐。”邓兴法说,那几年,有些盗伐团伙常常专趁半夜偷伐树木,于是白天已经巡山一天的他,不得不晚上也打起十二分精神。

一天深夜,不法分子盗伐一车木材偷运下山,行至土岭护林房时,被正好巡查至此的邓兴法拦下,并依法扣押了这一车木材。不法分子先套近乎,又通过金钱收买,最后甚至持刀恐吓。面对种种威胁,他没有退缩,义正词严地说:“只要我邓兴法活着,你们休想拿走一根木头。”这份铁骨铮铮的担当,最终让不法分子低头认罚。

2020年,随着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开工,他的工作量陡增,任务更加复杂繁重。邓兴法指了指不远处工地,“上千人的施工队伍、上百辆的工程车,防火压力太大了。”

工程开工后,他每天清晨七点就背着干粮水壶出发,穿梭于各施工点巡查,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烈日下,他制止过林内吸烟、违规电气焊的工人;寒风中,他劝退过携带外来松木进山的车辆。他不顾施工方的威逼利诱,凭借丰富的巡护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多起越界施工、非法占地行为,以实际行动筑牢了徂徕山生态安全屏障。

人物特稿|山风知道答案

邓兴法在记录巡山日记

“以前是防止偷伐树,现在要防止偷种树。” 护林任务的变迁,也见证着时代之变。随着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盗伐者销声匿迹的同时,另一种"甜蜜的烦恼"正在滋生:板栗、核桃等经济苗木,正被周边村民当作"生物界碑"偷偷植入林区。

对此,他说危害,讲政策,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多年来,他的辖区从未出现过火情、林木疫情、违法占地等情况。

寂寞酿成诗行:山林深处的“缺席人生”

手机相册里,保存着少有的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妻子孙风翠抱着年幼的女儿,邓兴法穿着洗旧的制服,站在林场门口笑得腼腆。“这是多年前拍的,之后很少再凑齐过。”他的声音轻得像片落叶。

37年里,他从未在家过完整的春节。除夕夜的山林格外寂静,他打着手电巡山,听着远处的鞭炮声,掏出手机给妻子发个“平安”的消息。女儿的家长会、老人的病床前、妻子的手术室外,他总是“缺席”。有次女儿哭着问:“爸爸是不是住在山里的野人?”他背过身抹掉眼泪,第二天却依然准时出现在巡山路上。

“说不愧疚是假的。”山上网络信号不好,早些年,他几乎完全无法与家人联系,只能从偶尔上山的村民口里听说村里和家里近况。近几年有了手机,信号也十分微弱,想跟家人打个视频电话,要从护林房走出去很远,找个信号好的山头才能打通。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泰安离济南不远,孩子在济南上的大学,我却几乎没去过济南,没去看过孩子。”他很少下山,即便现在山里通了路,骑摩托车下山方便了很多,他也很少回家。一个人在山里呆久了,他已经不适应山下的“人多闹腾”。

人物特稿|山风知道答案

邓兴法在巡山路上

时光荏苒,他几乎淡忘了家的模样,却因日积月累的巡护对管护区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状况等了然于胸,清晰地记着林区哪里有便道、哪里有什么重点保护树种、哪片山上种的是什么树种;缺失了对父母妻儿陪伴,却从来没有缺失过一次巡山、一项工作,几乎踏遍了辖区内的一沟一壑,用脚步无数次丈量山林里的各个角落。

他点开相册,里面存着几百张山林照片:春芽破土、夏花绽放、秋叶如火、冬雪压枝。“家人说我是‘山痴’,他们不知道,这片林子早就长在我骨头里了。”

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山还绿着,就好。”如今,每当山风掠过松林,他总觉得是父亲在耳边叮嘱。这份跨越两代人的坚守,让他在孤独中找到了意义——不是没有诱惑,不是没有艰辛,而是深知有些东西比个人得失更重要。

山风传递信念:一个人的“绿色长城”

暮色浸染山林时,邓兴法坐在护林房的门槛上,望着起伏的林海出神。远处,林场制高点安装了双光谱热成像摄像头,实现85%区域24小时监测。防火关键期,林场的无人机编队也成了常客。他笑了——这是属于新时代的护林风景。

这些年,林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石屋换成了砖瓦房,煤油灯换成了太阳能板,下山的双腿也换成了机动车。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他依然每天记巡山日记,依然会为一棵受伤的树苗心疼,依然在防火期把“进山不带火”的叮嘱挂在嘴边。今年4月28日,他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赴京领奖,特意穿上新买的西装。“站在人民大会堂里,我想起父亲说的‘树活了,山就有魂了’——原来我们种的树,真的能成为国家的风景。”

人物特稿|山风知道答案

邓兴法在人民大会堂外留念

巡山路上,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山风掠过,新生的松果轻轻晃动,像是无数只小手在鼓掌。他忽然想起女儿曾问:“爸爸,你守山图什么?”此刻,山风送来松涛的回答——图的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图的是当孩子们仰望天空时,能看见最清澈的蓝,呼吸到最纯净的绿。

暮色四合,护林房的灯光亮起。邓兴法摸出对讲机,开始晚间巡查汇报。

山风穿过窗棂,掀起桌上的巡山日记,最新一页写着:“2025年5月17日,晴。林区一切安好,松鼠在老松树上搭了新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孤独的护林人
...的孤独染绿了山里的每一根树枝护林人,他的心事陪伴着山风,绵绵地飘向远方护林人,他的汗水浇灌着一望无际的森林护林人,他的皱纹是每一株草木,深深的年轮群山环抱,渺无人烟护林人的孤
2023-07-10 07:28:00
《一个和四个》疑窦丛生,到最后也没有答案
...事,拍得扑朔迷离、疑窦丛生,到最后也没有正式的揭晓答案,留下无尽的猜测。个人感觉,这个故事都可以搬上舞台,排练成一出精彩的话剧;也可以改造成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剧本杀,四个人就能
2024-01-22 15:35:00
深圳梧桐山野猪频繁出没景区呼吁:不要投喂!更不要靠近!
...野猪实施猎捕调控。对此,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回应: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严厉禁止夜爬、投喂野生动物等行为,会影响动物栖
2024-11-30 00:19:00
37年的扎根与坚守!邓兴法:徂徕山的“绿色卫士”
...外界联系的只有身上用来汇报火情的对讲机。但他深知在山风如此大的深夜,对讲机里的每一声呼叫,都会牵动全场三百多人的心,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他凭着自己对林子的熟悉,摸爬了五六个小时
2025-06-03 14:32:00
...人面像,大多数头下都有一条线通向农作物,既可理解是人物身体的抽象形式,又可理解为连接人面像和农作物的生命之线,象征着人与农作物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岩画中出现鸟头形象,也反映了
2024-05-15 22:15:00
...条沟壑,他巡遍无数次;15个春节、15个清明,他坚持与山风树林相伴;面对火情,他总是冲在第一线。范远超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深山密林中的“活地图”“这条路的左边林子是其他街
2024-02-26 12:07:00
三代护林人 一片青山情
...防火瞭望员监测、值守、宣传,这一干,就是25年。守责山风呼啸,绿涛翻滚。山沟里,护林员的森林消防服格外显眼。25年来,无论辖区零星点火、周边应急调度,只要有火情,李玉平总是第
2023-05-08 18:23:00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中国经济这一年:经济增长动能在哪?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定调来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走过2024,眺望20
2024-12-13 12:11:00
“让绿色覆盖每一片荒山荒坡”
...他强撑着回到林场,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呼吸清冽的山风,枕着林涛入眠,浑身的活力顿时回来了。说到24年如一日的乏味生活,郭勇周最想感谢的就是他的家人。“没有我妻子的鼓劲支持,
2023-03-15 00: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社区回应街头多人“爬行学狗叫”:涉事公司承诺后续不会用这种方式开展团建活动
大皖新闻讯 10月16日,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开城大道附近,多人在地上爬行学狗叫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10月17日下午
2025-10-17 18:53:00
九旬老人腰椎骨折获新生 家属赠锦旗赞仁心仁术
鲁网10月17日讯日前,荣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病房内上演了温馨一幕:92岁的王奶奶及家属将鲜花和一面绣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2025-10-17 16:12:00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让失联不再成遗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
2025-10-17 14:00:00
损失难以统计!居民藏于铁盒的现金被老鼠咬成碎片,已无法兑换
大皖新闻讯 日前,有安徽亳州的网民发视频称,家中老人将现金和存折放在楼上,不料被一窝老鼠咬成碎片,引发关注。10月17日
2025-10-17 13:03:00
泰山港华燃气开展燃气壁挂炉“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将安全与温暖送上门
随着冬季采暖期临近,燃气壁挂炉使用安全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为切实解决广大燃气用户“专业换新渠道少、费用成本顾虑多”等痛点问题
2025-10-17 12:51:00
辽宁朝阳警方通报:失踪4岁女童已被找到,生命体征平稳
中国网10月17日讯 辽宁朝阳市公安局10月17日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15日14时16分许,朝阳市建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求助:一名4岁女童在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村山地附近走失
2025-10-17 12:43:00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