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始终做科普”应成为行医准则(新视野)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16 04:2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谭先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16日 第 09 版)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世界第一家肺结核病疗养院创建者特鲁多医生的名言,也是对医学现状的一种准确表达。时至今日,这段名言仍是医生们遵从的行医准则。但是,在临床一线工作30多年、见证了无数生死病痛之后,我有了新的感悟:一个世纪过去了,在特鲁多医生提出的这3种场景之外,或许可以有新的场景,而且这一场景可以对前3个场景进行修正。

什么场景呢?请允许我分享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让人伤感。

一天上午,一对姐弟带着母亲来到我的诊室。老太太已是晚期妇科肿瘤,全身广泛转移,没有手术机会,化学治疗效果也十分有限。在支开老太太后,姐弟俩返回诊室,请我一定要救救他们的母亲,说无论花多少钱都可以。但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们,来得太晚了。

原来,姐弟俩这些年一直在城里打拼,母亲坚持留在农村,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都说好着呢,直到有一天晕倒在菜市场。老太太早在4年前,绝经10多年后又出现了阴道出血,但她没有告诉儿女。

绝经后出血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慎防恶性疾病的发生。遗憾的是,这一能够救命的知识点,老太太当时并不知道,直至今天还有许多人并不知晓。

第二个故事令人欣慰。

我收到过一面特别的锦旗。当患者满面笑容走进诊室给我送锦旗的时候,我一头雾水,她并不是我的患者。原来,在看了我的一期科普节目后,她按照建议去医院检查,发现患有早期宫颈癌,及时接受了手术,后来生活如常。前段时间她看到节目重播,很是感慨,于是专程给我送来一面锦旗。

第三个故事让我有着锥心之痛。

我12岁那年,母亲因为妇科肿瘤离开了我。由于怕影响我学习,母亲临终前请求家人不要告诉我她去世的消息。直到两个月后我放寒假回家,才得知这个噩耗,当时我就晕了过去。对我来说,那个寒假无比漫长,那个冬天特别寒冷。

母亲的离开,是我选择从医和当妇产科医生的原因。但是,母亲到底得的是什么样的妇科肿瘤,我一直都不知道。

直到母亲去世30年之后的2012年夏天,我才得到了可能的答案。当时我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天傍晚,我躺在医学院主楼前的草坪上,以妇科肿瘤专家的身份对母亲的病情进行梳理,认为母亲当时得的是子宫内膜癌,因为母亲有绝经后再次出血的现象,但是却被忽视和误读了。假如母亲或亲戚们能有一些医学常识,母亲就能够早些就诊,就不会那么早离开。因为,子宫内膜癌如果发现得早,是可以治愈的。

对于一些晚期肿瘤和罕见病,再高明的医生也回天乏术,再先进的医学也无能为力。但是,如果人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在疾病初期就发现苗头,尽早诊治,结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于是回国以后,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我开始致力于女性健康科普。

十多年过去,酸甜苦辣,乐此不疲。

行文至此,您可能已经猜到我想说的3种医学场景之外的内容了,没错,就是科普,或曰科学传播。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科学,很多疾病防治理念,只有见识过,才可能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教授说过——“如果你仅仅是个好医生,就还不是一个好医生。”“科普是医生的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医生要始终做科普。”

对某一疾病而言,科普做得越好,就有越多的人知晓相关的防治知识,疾病就越可能被早期发现和治疗,获得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无法治愈、只能安慰的晚期患者就越少。或许可以这样阐释医学科普的作用:将“有时是治愈”变成“常常是治愈”,同时降低“总是去安慰”的频次。

一个医生医术再高明,一天也做不了多少台手术,看不了多少个患者。但是,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一段实用的视频,可以让健康知识触及更广泛的人群。

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由此看来,在特鲁多的名言之后加上“始终做科普”,非常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变成“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始终做科普”。这是一个医者的沉思,一个科普工作者的呼吁。

希望特鲁多医生宽宏大量,原谅我的无礼;希望医生同行海纳百川,认可我的观点;希望广大公众厚爱三分,并从这一改变中获益。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主任委员,著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话说生命之宫》《协和名医说宫颈健康》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普传递知识 科技开启智慧
...艺表演的高一学生吴点一说。科普活动勤动手,拓展科学新视野。此次的科普活动包括科学实验、非遗传统手工扎染、非遗传统手工团扇制作等5项内容,共216名学生参与,学生们通过毕节市科
2023-09-23 05:36:00
...利证书之下,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打开了同学们的科学新视野,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关于材料的新知识,为今后专业选择提供了方向,同时也认识到了
2024-05-18 07:01:00
话说生命之宫:一位妇产科男医生的科普心路
...的“1921”咖啡馆,坐定之后,这位妇产科男医生将他的科普之路娓娓道来。《话说生命之宫》(上下卷)入选“2023首都科普好书”推荐书目。受访者供图就在13日,谭先杰所著的女性
2023-12-14 17:41:00
健康科普走基层|菏泽市妇幼保健院“爱眼日”走进武汉路小学
...了耳部穴位与眼健康的关联,为师生们打开了中医护眼的新视野。 答疑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围绕“近视度数如何有效控制”“眼保健操穴位精准定位”“如何科学佩戴眼镜”等热点问题展
2025-06-08 13:2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杜晶晶《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24日 第 09 版)纵然有着20年工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外科医生朱育春,还是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近日,四
2023-10-24 04:06:00
潍坊市:加强人才交流互动 关爱高层次人才健康
...研究院边振主任围绕“脉动健康密码—金氏脉学精准诊疗新视野”主题,系统讲解了传统脉诊与金氏脉诊的本质区别,并邀请有中医爱好的人才进行跟诊学习,讲座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赢得在
2025-05-13 10:40:00
好医生当具悲悯心、同理心、英雄气(新视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宋珏娴《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09日 第 09 版)不久前,我的老师仝小林院士在广州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他接到一位陌生人的电话,说不为求
2024-07-09 09:36: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张淳艺“每天科普一个医学小知识。你真的会洗头吗?三甲医院医生教你正确洗头。”这是某平台上的一则医疗科普视频。这样的医疗科普短视频如今在各平台层出不穷,内容多以
2023-11-02 00:27:00
搜狐名医 | 协和谭先杰教授:做健康科普也能治病救人
...始,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我用业余时间开展女性健康科普,写了200多篇科普文章,出版了10余本科普图书。这些年,我通过科普巡讲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中东部地区居多。这个过程中我
2025-04-21 09:3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张顺:毫克与脚印,白大褂上的泥土香
"大爷,这个白色药片早餐后吃,黄色胶囊睡前服。"张顺将分装好的药袋递出窗口,又特意抽出一张手写卡片:"我都给您标好了。"老人眯着眼看了看卡片上工整的字迹
2025-09-11 16:59:00
妇幼科普 | 共筑宝宝健康未来,科学营养与三级预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王青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的主题——“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
2025-09-11 13:06:00
儿童常“脾常不足”易招来湿气?中医教您这样做
排不完的毒,祛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血,上不完的火。夏天久居空调房,秋天迎来多雨季,突然发现孩子舌苔厚、大便黏腻不成型,是不是孩子也湿气重
2025-09-11 07:59:00
普通人定期洗牙有必要吗?口腔专家:非常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邓旭亮介绍,食物残渣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清洁
2025-09-11 07:59:00
请领取您的健康福利:免费筛查5年!贵阳市公卫中心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启动!
为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女性可免费接受5年期的多项筛查
2025-09-11 00:17:00
稻香黄河口 | 从一粒大米到一碗好饭的诞生 这里都是满满的学问
大众网记者 李欣 赵奕宁 东营报道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平凡却最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要煮出香气四溢、颗粒分明的米饭,奥秘不仅在于烹煮的技巧
2025-09-10 08:44:00
东城中医院蔡学萌:巧用针药结合,破解耳鸣困扰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偏瘫、失眠
2025-09-10 09:24:00
东城中医医院张东大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张东,中医执业医师,师从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魏玉香主任医师,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程海英主任临床学习数年。每周二,四,六全天出诊
2025-09-10 09:55:00
手术室为什么会放花生米?
作者:敏敏 加七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一众“正经”的手术器材中
2025-09-10 19:29: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中医传承,赋能基层医疗
近日,烟台市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医师培训班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中医科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授课科室
2025-09-10 10:14:00
百姓身边的暖心医护团队 —— 记河南省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
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有这样一支让人倍感温暖的医疗护理团队。他们不仅在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倾注了十足的耐心与温情,更在特殊患者的照护过程中
2025-09-10 11:17:00
尖峰眼科提示:近视手术能摆脱哪些困境?
随着近视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把“摘镜希望”押在近视手术上——看着身边一个个“摘镜成功”的朋友,术后第二天就能清晰看世界
2025-09-10 11:18:00
越来越多结节患者选中医?济南国医堂张青松主任:中医理气散结优势多多
随着体检普及,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的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患者因担心结节进展,开始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
2025-09-10 11:19:00
关注肿瘤患者康复期:探访四川友谊医院无陪护支持服务
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尤其在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虽无需ICU级别的生命支持,但仍需专业、密集的护理,这使得许多无法全程陪护的家庭面临现实困境
2025-09-10 11:20:00
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昨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2025-09-10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