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清明:当AI“复活”已故亲人成为现实 你会怎么选择?心理专家这样建议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3-18 22:31: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假如能够使用AI技术,让你与已故的亲人再见一面、叙叙家常,你会选择欣然接受吗?清明节即将到来,而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AI“复活”逝去的亲人这一应用如今已经开始火热的为人们提供情感慰藉,或成缅怀已故亲人的新方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背后也存在带来隐私泄露、心理健康、诈骗等风险。一位心理专家表示,AI复活技术是把双刃剑,可以起到慰藉的作用,也可能再次揭开伤疤,带来二次的伤害。

AI重现已故亲人持续冲上热搜

感动&担忧

“我复活我的老爸,因为我奶太想他了。”

今年3月5日,辽宁抚顺的孙先生发布的一条名为“告别父亲”的短视频,孙先生通过AI换脸“复活”了已经病逝的父亲,以父亲的音容面貌向91岁的奶奶报平安。这条视频虽只有短短3分23秒时长,却收获201.9万点赞,不少网友泪目,并表示“这也许是AI最应该用到的地方”。

视频中了解到,孙先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近年来,他带着身患癌症的父亲四处求医看病,甚至前往了寺庙烧香拜佛,但在2023年,父亲还是永远的离开了他和家人。孙先生的奶奶身体不好,父亲去世后,家人们担心老人无法接受儿子离世的打击,就选择一直将此事隐瞒下来,然而长时间的分离却让老人格外的思念与担忧儿子。面对奶奶不断的追问,孙先生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使用AI技术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他剪去胡子,然后通过AI软件“换”成父亲的脸,模仿着父亲的口吻向奶奶问好,“妈,我继海,我在北京挺好的……”多少次录制过程中他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有人在评论中写到“他AI换脸扮演的是奶奶思念的‘儿子’,又何尝不是自己刚刚失去的怀念的‘父亲’”,然而,扮演已经离世的“父亲”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孙先生说:“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做完了。记录自己的人生片段,也终于释怀了,向过去告别。”

然而,温暖的一面背后,AI重现已故家人也相继带来了质疑声——一些网络博主通过AI技术“复活”逝世明星,张国荣、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已经离去的明星都通过AI数字化形式在此出现在公众视野。这种“情感寄托”也遭到了家属们的强烈谴责,已故明星乔任梁的父亲表示,看到“儿子被复活”的影像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并表示视频并未经得同意,是在“揭伤疤”。

清明:当AI“复活”已故亲人成为现实 你会怎么选择?心理专家这样建议

“亲情延续”的AI服务在各大平台销售

清明节将至,打着“让亲情延续”“纪念亲情”等温暖招牌,华商报记者搜索发现,已有大量的电商平台店铺和一些视频、社交平台博主开始为顾客提供可“复活”已故亲人的AI数字人服务,根据不同档次的功能,价位在数十元至千元不等。其中价格最低廉的在50元至100元,称只需要提供一张正脸照片和一分钟音频,即可让亲人开口说话。

在某视频平台一博主发布的视频中,数字亲人不仅拥有其生前一样的外貌和声音,甚至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其中具备视频定制和实时聊天功能的价位在1999元,商家还打起了促销的手段,称前50名购买服务的只需要999元。

在某社交平台APP中,名为AI造梦师XX的博主发布了许多AI复现视频,包括张国荣、迈克尔杰克逊、爱因斯坦、科比等已经离世的明星。通过私信,其发来的AI数字人视频定制套餐包括99元、199元、999元、1499元四种套餐,根据介绍,其中最贵的“全息克隆”套餐除了在一比一还原人物音色(还原度95%以上),还能真实还原人物肢体动作、表情、声音,让人分辨不出是AI数字人,需要顾客提供至少5秒的单人正脸视频、30秒的高清且无杂质的录音或语音以及一段说话文案。

记者注意到,不少商家都会在商品下方标注“不做人脸识别,只做亲人怀念”的提醒语,对于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的情况,一名商家告诉记者,“客户数据是严格保密的,不会用于不法途径或者网上进行二次传播。”

一位业内人士也提醒,网上商家AI技术的水平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商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隐私,谨防诈骗。除了照片外,也尽量不要提供特别清晰的音频。

清明:当AI“复活”已故亲人成为现实 你会怎么选择?心理专家这样建议

热议:使用AI“复活”已故亲人 他们怎么看?

@迈斯克: 如果你已经可以坦然接受亲人离世,并且不会因为过去而沉沦,不去面对新的生活。可以考虑AI;如果你没能坦然接受亲人离世,看见AI只会陷入回忆折磨自我,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现在的事情替代过去,把自己解放。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虽然很想复活,但是AI没有温度。只有照片,或许也有声音,但再也不是那一个爱我的亲人了。

@蝶恋花: 其实每个人想法不同,有的觉得时间能冲淡一切重新开始。有的怕时间长了会忘记。

@戏谑: 我曾经想过用AI复活我表姐,但是转念一想除了让我徒增伤感,也别无他用了。

@花卉基地: 接受不了以后看不到他们,我宁愿用AI说说话,这样我会觉得他们都还在,只是分开了而已!

@隔壁邻居黄大爷: 说实话,我母亲去世后我连她照片都不敢看,我不敢翻开,也不敢看我手机里她的照片,包括她在世的监控我都没勇气去保存。

每一位逝去的亲人,都在我们心中保留有独特的记忆,每个人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来慰藉心中的伤痛。对于AI“复活”已故亲人的技术,有网友表示无法接受,称“在我心里,妈妈不是AI人,是我记忆里最生动的人。”“逝者已经安息,不要再去打扰他们了。”也有部分的网友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久久不能自拔,愿意尝试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如果选择使用AI技术再和逝去的亲人见一面、说说话,你会考虑吗?27岁的马自如就曾征询过父亲的意愿,“夜深人静时,父亲常常一人坐在沙发上,呆看着窗外,我知道她是想已经去世一年多的奶奶了。我小心翼翼地询问,能否将奶奶的照片和声音合成AI视频留作怀念时,没想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马自如说,父亲说奶奶走的很安心,不想再打扰她了。

王梦豪的爷爷在去年元月时因病离世,说到AI重现技术,他表示自己有过了解,但他和家人直到现在都不敢看爷爷的遗照,更别提AI重现技术。“我承认有一部分人是赞同这个技术,并且可以正视自己的伤口。但是也得了解,还有一部分人是不敢去直视、去面对的。亲人离世这真的是一道过不去的坎。”王梦豪说。

“我们姐弟手机里都存有母亲生前的照片和视频,想念时就会打开看看,或者去上坟祭奠。”56岁的余先生说,如果真有AI技术能够重现老人,他们也不打算去尝试,“都已经过去了,生活还要继续,没必要还沉浸在那种悲痛中。珍惜眼前的人、当下的生活就好。”

心理专家:若不能接受亲人离去 沉迷虚拟世界将带来更大伤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表示,亲人离世,意味着一段重要关系的结束,失去了情感上的依赖,这是人生中的一次创伤体验。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曾提出,哀伤要经历五个阶段:否认(假装还在,拒绝悲伤);愤怒(对亡者指责、怨天尤人);协议(只要……,就能……);沮丧(无力回天、消沉失控);并最终接受(学会放下、重新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达,AI复活的应用,希望远去的亲人能持续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能了去“再见一面”的心愿,那些未能说的话,没来得及做的事,都可以得到一次补偿的机会。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面对亲人的离世,要能直面分离,接受离去的事实,通过一次次的祭祀活动,在心理上确认已故的事实,带着缅怀的心情,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在心理层面就完成了告别。

杨逍认为,对于想通过AI复活技术的人们,首先要看处在哪个阶段,如果还是在“否认”阶段,那用只是延长了哀伤的时间,暂时缓解了离去的悲痛,并不利于走出悲伤,面对生活。如果到接受阶段,通过亲人的再现,成全未完成的心愿,说出没来得及说的话,那还是有积极作用的。特别是亲人突然去世,没有思想准备,也没能完成告别,通过AI复活技术,和亲人再进行一次完整的对话,对在世的人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告别。

AI复活技术是把双刃剑,可以起到慰藉的作用,也可能再次揭开伤疤,带来二次的伤害。如果是带着“接受”的心态,那确实可以了去心愿,然后面对生活;如果“不能接受离去”,只能获得片刻安慰,还可能沉迷在虚拟世界,无法回归到现实生活。那只能是带来更大的伤害。

律师解读:AI重现已故亲人可能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AI复活逝者本可以使逝者的亲人获得感情慰藉。但现实中用户使用AI复活逝者时,存在诸多风险,可能存在被不法商家伤害的风险。比如若未经授权就擅自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依据《民法典》第1019条以及第994条的规定,不法商家侵犯逝者的肖像权、名誉权;比如AI复活逝者商业化,如果这些服务提供者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逝者的照片和视频信息被泄露,也涉及了侵犯隐私权;甚至一些不法商家还会在AI‘复活’亲人服务中不正当获取照片和视频信息,对逝者的亲人实施诈骗等。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如何保证服务的质量与效果。当务之急的是需要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及时跟进,职能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赵良善说,平台也要严格审核把关,及时采取措施阻梗不法侵害。用户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慎用AI复活逝者,提高隐私防范意识。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朱长江还认为,使用人工智能重现已故亲人可能引发道德伦理危机。“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接受和理解这一新鲜事物,有的人可能希望逝去的亲人不再被打扰,默默的用时间抚慰心中的伤痛,有的家庭成员可能希望通过AI重现的方式再看一眼亲人,让心灵得到慰藉。”朱长江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不同情感的碰撞下,较容易引发亲人感情方面的伦理风险,影响到对逝者的尊重和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

朱长江提醒,在使用人工智能“复活”已故亲人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处理相关法律问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逝者和家庭成员的权益。

华商报记者于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男子疑因思念亡妻殉情,该如何走出亲人离世阴影?医生解答
...“33岁男子疑因思念亡妻殉情”登上热搜。 #该如何走出亲人离世的阴影# ?潮新闻曾经就此问题于2023年采访过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廖峥娈。以下是廖医生的建议:“有些人
2025-04-15 20:46:00
...如何开口给他们讲死亡?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当其目睹了亲人的离世,如何去正确引导TA?如今越来越多学生不堪学习和生活的重压,会选择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如何让他们珍爱自己,真
2024-04-05 07:06:00
发帖无回应,老爸愤而退了家庭群
...,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建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亲人群发帖无人回应,爸爸退群是“玻璃心”吗?许多网友的父母都会在朋友圈和家族群分享自己看的小视频、养生帖等等,还有父母会
2023-05-09 02:33:00
中新健康|男生被催眠后眼睛无神 专家:不建议轻易尝试
...通过暗示作用向被催眠者引入一些负性的催眠内容,例如亲人去世或者创伤后的场景等,就有可能加重原来的精神心理症状。“催眠的深度越深对于治疗效果越好,这是一个误区。深度催眠在临床上
2023-12-30 07:55:00
...卑、自责、懊恼、悔恨都不能解决问题,不仅考生要面对现实,家长更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不能对孩子抱怨、嘲讽甚至打骂。对于考试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看待,保持适度的期待值。高考只是
2023-06-27 04:03:00
...4月2日和4月4日较多,每天大概七八家。心理专家:弥补亲人因无法祭奠的遗憾 心理上得到安慰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发展下的“代客祭扫”服务并不是新鲜事,对于“代祭扫”,不少网友也对
2025-03-30 17:27:00
“我要和死神搏一搏!”
...,在此真挚地感谢贵院第七综合病区负责人杨波主任对我亲人的无私付出与帮助,是她给予了我亲人第二次生命……”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里都流露着患者家属对市一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江女
2023-02-14 09:44:00
当AI“复活”逝者渐成生意,多少边界需要约束
...开表示“无法接受”“感到不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亲人的明确态度使得AI“复活”逝者的争议甚嚣尘上。真正令人意外的是,“AI复活”似乎有着成为生意甚至形成产业的势头。一些电商
2024-03-25 06:08:00
常做这8种梦的人建议重视,或是你的身体正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中经历过令人不安的情景,比如不断追逐、掉落或者失去亲人?这些梦境可能不仅仅是夜晚的幻想,它们可能是身体和心理状态的警示信号。梦境可以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情感和健康状况
2024-08-02 17:5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
41年前从合肥大兴集被抱养到砀山,她如今希望寻到亲生父母
大皖新闻讯 张娟今年41岁,自幼被抱养到砀山,成长生活美满幸福,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娟想找到亲生父母
2025-09-06 15:05:00
继母打骂致12岁女孩离家,12年后生母得知消息将女儿寻回:我对不起她,不知该如何面对
大皖新闻讯 “她跟着前夫生活期间失踪,现在找到她我心情特别复杂,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近日,贵州黄女士与女儿分散20年后再见面的视频在网上传播
2025-09-06 18:35:00
上犹县人民法院开学季集中发放案款36万余元
江西手机报赣州讯(黄慧敏)9月3日晚,上犹县人民法院为15名务工人员集中发放案款,同时结合开学季时间节点,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课
2025-09-05 16:44: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的真情守护
护士是陪着患者走夜路的人,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她们的陪伴可以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病房中的焦虑六十一岁的李大爷,既往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2025-09-05 17:05:00
读城记|破闷之道
文|周恒祥夜半被孩子饲养的宠物小仓鼠发出的怪叫声惊醒,想想自己的闹心事,再也睡不着,望着漆黑的屋顶,突然觉得憋闷得慌。便打开手机
2025-09-05 22:11:00
上善若心:我人生价值——真善美的道德准则
“上善若水”,老子之言,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水之柔韧、谦下、利物不争,以为至善之喻。然余独思之,水之善,终归外在之行迹;真正之善
2025-09-05 13:39:00
被反诈中心预警,七旬老人又跨区购卡“躲预警”
大皖新闻讯 “多亏了你们,我这养老钱才没被骗走!”9月3日晚,在南陵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一位七旬老人紧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
2025-09-04 23:13:00
如何帮孩子远离“开学焦虑” ?池州儿科医师支招
大皖新闻讯 据媒体报道,2025年秋季,各地中小学迎来近10年来最长的学期。在我们身边,总有些孩子甚至家长“每逢开学总焦虑”
2025-09-03 11:58:00
漏斗胸导致胸闷憋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微创重塑10岁男孩的“挺拔人生”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每年暑假,许多家长都会选择利用假期时间,解决孩子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小儿外科
2025-09-02 12:12:00
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高效理赔获赠锦旗
近日,客户徐女士将绣有“服务热情周到,理赔及时高效”字样的锦旗送到新华保险保定中支高阳营销服务部,以此表达对新华保险高效理赔和周到服务的感谢
2025-09-02 16:57:00
心理科护士妈妈:孩子已开学,这样化解“假期归零焦虑”更有效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魏莉 菏泽报道如今,各地中小学已陆续开学,不少家长本以为“开学即解脱”,却发现孩子仍被“假期归零焦虑”困扰
2025-09-02 20:25:00
“什么是情?这就是情啊!” 这些“老三届”们又聚会了
“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喏喏,照到了雪山上……”8月26日上午,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内,歌声伴着舞蹈,100多名西安市三十四中的“老三届”们正在聚首
2025-09-01 21:24:00
学生校内玩闹致伤,责任就该学校负吗?法律说……
在我们的习惯思维里,学生踏入校门,其安全便由学校接管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应找学校,由学校负责。本着这一理念
2025-09-01 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