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7-30 16:30:00 来源:最华人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2017年,在非洲,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在6000名工人中回荡。

满脸汗水、皮肤黝黑的埃塞俄比亚青年,站在一座现代化工厂里,合唱着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红歌,歌声嘹亮、整齐划一。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图片来源: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

那一刻,这个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突然有了希望的回音。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是这首歌?为什么在这里唱?而所有的答案,都指向同一个中国人。

他叫张华荣,华坚集团 董事长——一个把鞋子卖到全世界的“中国女鞋教父”。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张华荣

如今,他更是被埃塞俄比亚人尊称为“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用行动将数万非洲人从“地狱”中拉了出来,让他们第一次相信:团结,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01 逆境中崛起

张华荣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非洲人称为“改变命运的人”。

更没想到,自己做出的鞋子,能被穿在美国、欧洲、非洲各地女人的脚上。

那些他曾经连名字都念不顺的国际大牌——Coach、Gucci、Guess,如今却纷纷向他下单。

可这样一个“中国女鞋教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

1958年,张华荣出生在江西南昌县麻丘镇厚溪村,一家人靠种田度日。

那时候全国闹粮荒,张华荣喝的是米汤,吃的是野菜,连温饱都成问题。

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读书,初中没读几天,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干农活。

他不服气。穷不是错,但一辈子穷,就太不甘心了。

他20岁当兵,23岁复员回乡,先后干过木工、补锅匠、油漆匠,摆过小摊,贩过菜籽,只为摆脱种田的命运。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1978年,张华荣(前排中)参军前与家人合影留念

张华荣只有一个想法:“我要让家人过得好一点”。

就是这个朴素的目标,成为了他一生拼命向前的驱动力。

1983年,张华荣靠贩卖菜籽赚了几百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次年,他敏锐地嗅到商机,跑到浙江贩鞋回江西卖,积累了第一桶金。

但他不满足于倒买倒卖,觉得来回贩鞋太麻烦,不如自己做。

1984年下半年,他和家人东拼西凑了4000元,买了3台缝纫机,雇了8个农村妇女,办起了“南昌县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

这家小作坊每天生产20多双“北京布鞋”,在江西国营鞋厂林立的环境中,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民营鞋厂。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创业初期的南昌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

创业初期,靠一股子倔劲和对独立的渴望,张华荣硬生生闯出了一条路。

到1991年,他的“南昌华荣鞋厂”已有200多人,资本超百万,完成了原始积累。

一场诱人的机遇,也在这时摆在他面前。

02 化危难为机遇

1992年,一个自称来自香港的台湾商人找到张华荣,提出合作成立“江西华坚有限公司”。

“华”取自张华荣的名字,“坚”来自对方。

两人一拍即合,张华荣满怀期待地投入资金,购置机器、扩建厂房。

然而很快发现,对方既不出资,也不带订单,纯属空手套白狼。

工厂规模扩大到560人,占地5000平方米,却没有订单支撑。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华坚集团

到1994年,张华荣亏得一塌糊涂,债台高筑。

供应商堵门,工人三个月没发工资,张华荣蹲在赣江边抽闷烟,差点跳下去。

“那时觉得,自己就像鞋底的一块废料,毫无价值。”

可家庭的责任感,像一记重锤,把他拉回现实。

他捡起老本行,通过江西轻工业公司接外贸订单,重新做外销。

这次,他更加谨慎、更加严格:每一单都亲自把关质量、价格和交期,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两年的时间,他又重新赚回了大笔资金。

这场危机让他学会了谨慎,也让“华坚”这个被“骗”出来的名字,成了他日后征战商海的旗帜。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点燃了全国的创业热潮。

东莞鞋业飞速发展,张华荣决定南下广东,带着几十万元和80名江西老乡闯荡东莞。

他盘下一家倒闭的台资鞋厂,成立了东莞华坚鞋业有限公司,专注女鞋代工(OEM)。

这一步,堪称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江西他们做的是布鞋,东莞要的却是女鞋。

初来乍到,华坚缺乏管理人才,订单不稳,全靠张华荣奔走打拼,仍是难以为继,负债累累。

1997年底,张华荣的生活陷入绝境,甚至想逃往俄罗斯。

他打定主意——倒台了就去坐牢,或跳楼自杀,一了百了。

可在此之前,他还要带领华坚再拼一把。

就在这时,机遇悄悄降临。

世界著名的鞋业贸易商派诺蒙找到张华荣,第一笔就开出30万双的大订单,欲扶植华坚打破台湾企业垄断。

这笔订单拯救了华坚。

凭借过硬的品质,优化生产,承接国际品牌订单,华坚逐步成长为全球中高档女鞋制造龙头。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特朗普女儿伊万卡旗下女鞋品牌就是华坚鞋厂代工的

2002年,张华荣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将产业回迁赣州。投资5亿元建设赣州华坚国际鞋城,设立24条生产线,吸纳1.3万名员工,其中380人为残疾人。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赣州华坚国际鞋城

他设立“残疾人自强班”,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建立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吸引200多家企业入驻。

到2008年,鞋城年产量1000万双,被誉为“中国女鞋教父”的张华荣,也真正站上了行业巅峰。

在中国的成功是张华荣的辉煌起点,2011年,埃塞俄比亚总理的一句话,让张华荣有了更宏大的愿景。

03 非洲开新篇

2011年,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访问东莞,邀请张华荣等企业家赴埃塞俄比亚投资。

但当地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原材料多需从中国运来,运输成本高昂,多数企业放弃,唯独张华荣怀揣着推动中埃合作的信念,决定冒险一试。

梅莱斯真诚地表示:“我们会倾全国之力帮助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三次会面、一次两小时的晚餐后,张华荣看到埃塞俄比亚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皮革资源,更看到当地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张华荣深受感动,决定赌一把:“不成功,损失我们能承受;成功,就开辟一条新路。”

放眼望去,这里47%的男性和31%的女性都是文盲,大量的女性和儿童穿着破衣烂衫,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穷苦、困顿、饥饿,几乎与张华荣的过去如出一辙。

他们极其期待华坚入驻,为埃塞俄比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张华荣放出豪言:“10年内在埃塞俄比亚投资20亿美元兴建战略基地,带动10万个就业岗位!”

2012年,他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资32亿美元建设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占地137公顷,计划每年创造2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带动中国制鞋业集体“走出去”。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埃塞俄比亚华坚国际轻工业城

华坚投产三个月后,当地鞋类出口贸易额就翻了一番,皮革出口增长57%。

到2014年,工厂实现了1500万元人民币利润,也创造了非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制造世界顶级美国女鞋的奇迹。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图片来源:华坚集团官网

在华坚落地之前,埃塞俄比亚的制造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工业产值占GDP不到5%,基础设施薄弱,大量年轻人失业,靠农业和援助过活。

最重要的是,工人效率低下,许多企业看过之后摇头离去,而张华荣却毅然留下,成为第一个将完整制鞋产业链带入埃塞俄比亚的中国企业家。

为了建厂,他几乎把所有国内利润再次投进非洲,历时数月协调通关、运输、选址与招工;为了适应当地文化,他专门设立培训班,请中国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埃塞俄比亚工人如何裁皮、缝合、检验。

最初的几个月,鞋子的合格率低得可怕,有时一条流水线做一整天,只能出一两双合格品。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埃塞俄比亚工人的“效率只有中国工人的一半甚至更低”

但张华荣没有抱怨,更没有撤退,而是坚持改工艺、做培训、提效率。

为此,他亲自驻扎在工厂,与工人一起吃饭,开早会,甚至在深夜和管理团队逐条分析产线问题,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落地。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张华荣与工人一起吃饭

渐渐地,效率上来了,质量稳定了,订单也多了起来。

当地人第一次在自家土地上看到“出口美国”的高级女鞋,第一次在工厂里拿到可以养家糊口的工资,从前连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埃塞俄比亚工人,第一次对“工业”有了真实的认知。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在埃塞俄比亚,一名普通制鞋工人的起薪约为40-50美元每月。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不仅如此,张华荣还帮助当地政府制定劳工标准、改进基础设施,带动了整个皮革、物流、机械维修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正是这种“授人以渔”的深度参与,让埃塞俄比亚政府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家企业在投资,而是一个产业、一个体系在重塑国家未来。

2017年,埃塞俄比亚政府郑重授予张华荣“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称号。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来自一个国家的崇高致敬。

同年,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也聚焦了张华荣和华坚的非洲故事。

影片中,上千名非洲工人齐声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那个西方媒体对中国企业普遍持怀疑和批判态度的时期,华坚却难得获得了多家西方媒体的肯定,被誉为“中国改变对非洲投资方式”的典范。

张华荣的工厂让埃塞俄比亚工人脸上绽放笑容,宛如上世纪90年代东莞的工厂场景。

“我可以这样说,他就是我们第二个爸爸。”一位当地员工如是说。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图片来源: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

04 一条跨越非洲的中国路

张华荣的全球化视野不止于埃塞俄比亚。

2024年9月,肯尼亚内阁首席部长兼外长穆达瓦迪与张华荣会面,探讨进一步布局非洲市场。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穆达瓦迪与张华荣

张华荣提出“中国产业,非洲制造,全球市场”的战略,计划到2030年解决非洲10万就业岗位。

如今,坐落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洲的华坚国际轻工业园,已逐步发展为一个集“生产制造、物流仓储、人才培训、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园区不仅承载华坚集团的制鞋主业,更吸引了来自中国的服装、电子、五金、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入驻,形成了跨行业的中国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内已有超过20家中国企业落地,是中国在非洲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民营轻工业平台之一。

预计未来5年,入驻企业将突破100家,带动10万以上就业岗位,为埃塞俄比亚打造“非洲制造”的新标签。

在埃塞俄比亚深耕几十年,张华荣发现,当地的问题远不止是缺工作。很多工人上下班靠走路,城市连像样的公交都没有,更别说电动车了。

可他也看出来,非洲阳光强,电费便宜,其实特别适合搞新能源。

这些年,华坚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基础设施,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几年技术成熟,价格也压下来了。

于是,他决定干一票大的:让中国的新能源车,也在非洲扎下根来。

2024年11月,张华荣拿到了埃塞俄比亚发给外资企业的第一张新能源汽车进口牌照,兴奋到一整夜睡不着觉。

对他来说,这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而是中国新能源车正式开进非洲大陆的重要一步。

张华荣没打算只当个“中间商”,而是要把整个新能源的产业链都带到非洲来。

车在哪装、去哪修、电从哪来、怎么充,他都想好了。组装厂就设在轻工业园区,旁边还要建充电桩、储能站,连售后维修点也要一起配好,构建一个“从组装到销售、从配套到服务”的全链条新能源生态系统。

一个中国人,为何成了“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

●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右)试驾华坚汽车。图片来源:华坚集团官网

今年4月,华坚和中国广汽集团签了合作协议,拿下广汽品牌在埃塞俄比亚的总代理。

一个月,广汽的“AION Y”纯电动车就开进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为第一批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智能电动车。

接下来,不光是广汽,可能还有更多中国车企会通过华坚这个平台,把中国制造真正开到非洲人的生活里。

从穿在脚下的鞋,到跑在路上的车,张华荣一步一步,把一门小生意,做成了一条改变非洲、联通世界的中国路。

张华荣的故事,远不止商业成功的数字。

他提笔写下的“为社会而生存,为行业而努力”,不仅是华坚的灵魂,也是他对自己的最高要求。

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要抓住机遇,还要创造机遇;不仅要追求利润,还要为社会带来价值。

华坚的未来,仍在张华荣的运筹帷幄中继续延伸。

从东莞到赣州,再到非洲,他的征途未有穷期。文/吴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3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要在中国试试直播带货”(我在中国当大使(106))
...要在中国试试直播带货”(我在中国当大使(106))——访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海外网 毛 莉《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09日 第 08 版)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近照
2023-10-09 04:32:00
中国投资顾问在埃塞俄比亚:期待更忙!
...可以用于置办厂房、购买设备。”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简称EIC)办公楼一层,中国姑娘万巧云用中文熟练介绍埃塞的相关招商政策,让前来咨询投资兴业的中国商人倍
2023-09-01 17:59:00
“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海外云课堂”走进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本报记者 龚文静 林子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8 版)学
2024-10-28 05:15:00
连续33年,中国外长新年首访都去了这里
...友好合作,外交部长秦刚将于2023年1月9日至16日应邀访问埃塞俄比亚、加蓬、安哥拉、贝宁、埃及和非盟总部、阿盟总部。此访也是中国外长连续33年年初首访非洲。自1991年以来
2023-01-10 11:00:00
感知中国  增进友谊(“留学中国”故事)
...间的文化桥梁,让更多萨摩亚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努比亚——“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感受到了关心和温暖”“我要实现梦想离不开中国。”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努比亚对技术情
2024-04-01 06:05:00
“一带一路”为青年提供更多机遇
...门,成为世界品牌。”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制造业民企驻埃塞俄比亚销售经理孟令杰新公司新业务线 “这是难得的机会”孟令杰今年28岁,是帝缘陶瓷驻埃塞俄比亚销售经理。帝缘陶瓷是一
2023-10-18 00:51:00
中国新外长的第一场旋风式外交,果然很有看头
...新外长秦刚的第一次出访:1月9日至16日访问非洲五国:埃塞俄比亚、加蓬、安哥拉、贝宁、埃及,以及非盟总部、阿盟总部,几乎是一天一国的节奏。中国新外长的第一次,2023年的第一
2023-01-17 08:56:00
...新华网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3月11日电(记者汪平)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10日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设立中国签证申请中心,将为埃塞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和专业高效的领事证件服务,为增
2023-03-12 07:03:00
中国驻多国使领馆举行庆祝活动共迎龙年新春佳节
...多彩的迎新春活动,迎接龙年春节的到来。近日,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举办“温暖迎春·共庆中国年”慰侨招待会。埃塞俄比亚外交部、文化和体育部官员、华人华侨等300余人欢聚一堂,共
2024-02-07 15:2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无人售水点:自助扫码,自己取水,全凭顾客诚信付款;坚持两年,背水上山,只为他人饮水便利老山山脊“背水侠”,“背”起了信任和温暖□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徒步登山
2025-10-11 08:06:00
通讯员 刘延芳 王燕男“没想到无卡也能这么快取到钱!兴业银行的服务真是又快又安心!”刚办理完应急取款的李女士对网点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2025-10-11 06:56:00
“商场单方涨价,我们还没谈拢,他们的物业竟然连续6次剪断我们的电缆!”近日,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吾悦广场商户程女士向华商报反映说
2025-10-11 07:15:00
国庆假期,夫妇二人带5岁孩子来西安旅游,谁想入住一家酒店后,晚上孩子在房内泡池洗澡,被摔伤头部。家长认为由于酒店未在房中明显位置贴相关警示标志
2025-10-11 07: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干杯!”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京东MALL南京大明路店外热闹非凡。2025南京国际啤酒节开启“新站”
2025-10-11 07:32:00
湖北宜昌警方:女子驾车撞伤狗后友人被殴打 两名打人者被拘留
华商网讯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公安分局10月10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11 07:16:00
华商网讯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10日晚间通报,当天,网络有视频显示富乐小学某教师脚踢学生,该局迅速核实处置。经查,10月10日9时30分
2025-10-11 07:16:00
华商网讯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0月10日发布情况通报:10月10日14时40分许,长宁县龙头镇龙头村七组(小地名
2025-10-11 07:16:00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中心卫生院获赠锦旗
鲁网10月10日讯国庆佳节,当人们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与休憩中时,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中心卫生院皮肤科徐书云医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一面写有“精湛医术除肤疾
2025-10-10 17:01:00
男子阻止插队,反被扇耳光,这是哪门子道理。10月8日,南京禄口机场发生这样一幕:当事人戴先生在值机排队时遇到一家人前来插队
2025-10-11 04:02:00
在良渚博物院,如何“修复”自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
2025-10-10 15:34:00
东南网10月10日讯(通讯员 康郦晴 傅世祥)10月09日17时14分,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尤溪县一幼儿园两名小孩手同时被卡在门缝中
2025-10-10 16:01:00
江西银行发放全省首笔化工转型贷款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耗能和高碳排放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下减排降碳的重要领域。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的高位推动下
2025-10-10 16:19:00
医患温情暖人心!济南市一院急诊医学科获赠锦旗
近日,已经出院的患者张先生专程折返,将一面印着 “医技医德赛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 的锦旗,送到济南市一院急诊医学科医护团队手中
2025-10-10 16:24:00
农行德州临邑县支行:银警协作成功阻断电信诈骗
鲁网10月10日讯(记者 吴美琳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廉兴涛)近日,农行德州市临邑县支行营业部与当地警方紧密配合
2025-10-10 1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