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5 17:56:00 来源:精彩生活

皇权诱惑无与伦比,千百年来,为了得到它,有人奋起打天下,也有人弑君篡位,亲人相残。

对于这两种情况,李世民、朱棣和赵光义,这三人身上都多少都各有表现,但后世对李世民、朱棣直言不讳,而对赵光义却只能模棱两可,原因就在于一份协议:金匮之盟。

后世对这份协议的争议很大,但所有的争议在宋朝不好解释,如果把它放在李世民、朱棣身就都解释得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今天,笔者就来揭秘一下金匮之盟的真伪性,以及赵光义的争议之处。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金匮之盟--两种不同的观点

公元976年的一个冬夜,当了17年皇帝的赵匡胤突然暴毙,终年50岁。

按照宗法继承制,嫡长子排第一顺位,若长子早死,有子即立其子,无子再由嫡次子顺序继位。只有在正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出的长子。若皇帝无子,则依照亲疏顺序选择继位人。

也就是说,赵匡胤死后,理应由其嫡长子赵德昭继位,若赵德昭早死,有子即由其子继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朱元璋选择建文帝,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选择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从程序上来看,这是完全符合宗法继承制的,你朱棣就是篡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到了赵匡胤这里,在他死后,接手大宋王朝的却是他的同胞弟赵光义,像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也有。

比如在商朝就发生过多起兄终弟及的情况,商汤死后应传位于长子太丁,但太丁早死,于是,王位传给了太丁的弟弟外丙,之后外丙死后又传位给弟弟中壬,从此,“兄终弟及”的传位办法也加入王位继承规则中。

在封建王朝中也有很典型的例子,如唐朝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昭宗李晔。还有三国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孙策与孙权兄弟等。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一般在封建王朝下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都有特殊原因,要么无子或幼子,要么被其他势力左右,比如唐朝晚期宦官专政严重,甚至左右了皇帝的继位人,上述唐朝的三位帝王都是宦官拥立的。

赵光义的情况也一样特殊,特就特在一份协议,就是金匮之盟。这份协议的甲方是杜太后,也就是赵匡胤的生母。

她在临终前把丞相赵普召来,问服侍在旁的赵匡胤,说你知道怎样得天下吗?赵匡胤答,说“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太后说:“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太祖哭着答应了,说“敢不如教诲”。之后太后叫赵普记下,于是赵普就写成一份誓书,藏在金匮(同柜),这样赵匡胤就成了乙方,母子之间就签订了一份未来皇位继承人协议书,史称“金匮之盟”。

在清朝之前,没有人质疑这份盟约的真实性,而且在《宋史》,还有司马光、李焘等史著中也有相关记载,但诡异的是,这份盟约在初版的《太祖实录》中并没有记载,而是在第二次编修时才被录入。

而且这份盟约是在赵光义继位第五年,在面对人们的非议时,赵普才煞有介事地把金匮之盟摆出来,所以,并不排除是为了平息公众舆论。

由此,后世围绕这份盟约也形成两种观点: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第一种全盘否定的观点

这种观点主要以民国历史学家张荫麟为首,他们认为,金匮之盟根本不存在,纯属是赵普伪造的。

理由是杜太后病重时为建隆二年(961年),那时宋太祖才34岁,正值壮年,而赵光义也不过23岁,太祖长子赵德昭也已经14岁了。

如果从时间上来算,赵匡胤再活20年应该没啥大问题,到那时,长子也30多岁了,何来幼子继位一说呢?

再说杜太后有什么理由预判赵匡胤会早死呢?即便赵匡胤50岁暴毙,长子也已经30岁了,怎么能算幼子呢?

此外,就是公布遗诏的时间不合理,而且还是由赵普来公布就更不合理了。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第二种持肯定态度

杜太后之所以要立此盟约,那是有原因的。她个人经历了五代的动乱,深知当君王之难。五代君主13人,在位超过十年的绝无仅有,而且还有7人死于非命。

在赵匡胤当上皇帝时,杜太后就曾说,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

经历过动荡的杜太后,亲眼见证赵匡胤夺位的过程,凭借以往的经验,对于赵匡胤所建立的王朝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为了使得王朝得以更久的延续,无奈之下,她才想出由经验丰富的赵光义继位,这是她忧国忧民的结果。

以上这种观点,很显然对金匮之盟持肯定态度。

但从后续赵光义继位之后的种种行为来看,相比之下,第一种观点似乎更加合理。

那么,宋太宗赵光义做了哪些备受争议的事情呢?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赵光义篡位的可能性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凭借金匮之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在他即位后,没有按照惯例改元,原本新君即位次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

而赵光义上位便急于改元,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他打破常规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对太祖的尊敬何在?

而他所表现出的迫不及待,不免让人感觉,似乎这一刻他已经等了很久,费了诸多心血才等到这一刻。

此处,笔者说他费了诸多心血也是原因的。在宋朝,开封府是很出名的,原因就在于,赵光义曾任开封府尹。

在任期间,他广交朋友,府中幕僚如云,人才济济,如通文学精吏术的宋琪,能言善辩的程羽,文武双全的贾琰等,都在赵光义的麾下效力,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朝中显贵,宋琪还当上了宰相。

不难理解,赵光义此举就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当然也不排除,他在为将来夺位做准备。而且赵光义曾两次在太祖出征时留守开封,并取得了一定的兵权。

所以,笔者认为,赵光义不按惯例改元,这一举动不平常,除了对宋太祖的不尊敬,个人的轻狂之处,还有当皇帝的迫切心理在作祟。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以上是其一,还有其二,说他不尊敬太祖,笔者也有原因。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曾加封皇嫂宋皇后为开宝皇后。但在她死后却没有按照皇后的规格礼仪隆重治丧,这又透露出他对太宗的轻蔑之态。

其三,不排除他对宗室成员有迫害的嫌疑。

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如果遵照杜太后遗诏,兄死弟及这一条也是非常适用的。既然他可以凭此上位,也不排除弟弟赵廷美也可如此做。

但就在他即位不久,赵廷美就被削夺王位,贬为涪陵县公,最后抑郁而亡。

还有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两人的死也是疑点重重。

赵光义即位后,赵德昭被封为武功郡王。赵匡胤曾三征北汉,但遗憾没有攻下。赵光义上位后接着攻,终于拿下。

但在攻下太原城后,赵光义并没有及时行赏。后来又发起了北伐之战,出师不利,败退回师。

后来,赵德昭与赵光义提及为征讨北汉的将士封赏,引来赵光义不满,当场斥责了他,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这句话意味深长,令赵德昭十分不安,回家后便自尽了。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赵光义的话无疑刺激了赵德昭,最终造成了他自尽的结果,这件事并不排除赵光义逼杀的可能性。

那么,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呢?死时年仅23岁,《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用了“寝疾薨”三个字,背后有无阴谋,不好说。

但从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相继去世来看,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巧合。

此外,对于赵光义在迁都上的态度也让人怀疑,他反对迁都洛阳的理由是:天下之稳固,在德不在险。

赵光义的话固然没有错,但洛阳的地理位置确实优于开封。赵光义的否定,令后世认为他是为了保全自己在开封的势力。

从上述种种迹象都表明,赵光义的言行不寻常,但仅凭推断与猜想也不能就此证明他就是篡位的。

不过历史如一面镜子,透过这一面看另一面也差不到哪里去。我们不妨看一下玄武门之变时的李世民和发起靖难之战的朱棣。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赵光义与李世民、朱棣的相似之处

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实际是他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矛盾白热化的结果。

李世民扫清割据势力,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巅峰。

除了李渊赐封的天策上将,他也已经完全具备了争夺皇位的条件。四方征战笼络一批善战的武将,开立文学馆又吸纳了大批谋士。

这一行为与赵光义在开封府的所做所为,如出一辙。

经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他们的儿子们也一个没留。李世民一举肃清了所有可能反叛的势力,为自己将来执政消除了隐患。

这一幕与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之死,又是何其相似?

上述这两种行为,个人认为是帝王篡位最明显的特征,再比如朱棣也是这么干的。

金匮之盟真伪难辨?赵光义言行露马脚,过来人李世民朱棣心照不宣

他的封地远在北平,雄据多年实力雄厚,手下人才济济,攻破南京后,侄子建文帝下落不明,他的两个儿子下场也极为凄惨。

长子朱文奎,在朱棣攻破南京城后,与其父建文帝一起消失。

次子朱文圭,在朱棣起兵时才两岁,后被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直到朱祁镇二度登帝后,他才被释放。

除了他的儿子们,他的兄弟们也一样没有逃脱朱棣的魔爪。

三弟朱允熥、四弟朱允熞,在朱棣上位后,先后被降封,后被分别打发到漳州、建昌居住。之后又被废为庶人,最后暴卒。

五弟朱允熙也一样,先是降封,后与母亲被打发到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居住,最后被一场大火烧死。

朱棣对建文帝的后代及兄弟穷追不舍,很明显这是在肃清旧势力,这种种表现与赵光义也是如出一辙。

再结合赵匡胤的离奇死亡,赵光义的篡位之举似乎呼之欲出。

但议论归议论,后世也拿不出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赵光义就是篡位的。这三位在地下聚会谈及此事时,赵光义若撇清身上的嫌疑,李世民和朱棣可能会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心里暗骂一句:人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历史上七大著名的政变,改变了历史方向
...五十岁。六、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集团,在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政变。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兄长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从而成
2022-12-19 12:01
盘点中国历史上九大篡位的帝王,有人被千古唾骂,有人万世流芳
...了朱允炆自己坐上了皇位。朱棣画像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伟大帝王,贞观之治便是由他开创的,以至于到后世成为了治国的模板。但抛开李世民的历史功绩不说,
2022-12-31 18:00:00
史官到底有多厉害,竟让皇帝如此顾忌?
...服张霭,因而向张霭赔礼道歉,“赐金帛慰劳之”。相比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算是抱诚守真的了,随着朝代的更迭,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官消失了,奸诈拍马屁的人却变多了。到了明朝朱棣
2023-08-27 06:49:00
赵匡胤,古代四大帝王之一,为何武力值不如李世民?
...还算可以,其他方面无法跟前三者无法相提并论。唐太宗李世民,文武双全,唐朝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另一半则是他麾下大将“托塔天王”李靖打下来。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随后攻
2023-08-23 06:34:00
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自然不必多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尽管他的上位有些上不了台面,但不能磨灭他的
2023-02-20 15:02:00
盘点历史上被架空的开国皇帝
...一个盛世——隋朝。李渊率军起义的过程中,他的二儿子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手下有一大帮武将,且在军队里威望颇重,太子李建成一直忌惮李世民的功劳。按照宗法继承制,李渊的嫡长
2023-05-28 11:00:00
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在同一时代,谁能当皇帝?
...近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这些皇帝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谁能一统天下?说实话这些人可都是人中龙凤,都是自己那个时期的佼佼者,但要说谁能在
2024-02-22 22:03:00
古代皇帝武力大比拼,李世民、赵匡胤还是刘裕最能打?
...帝秦始皇这么多皇帝之中,网传武力值比较高的大概要数李世民与赵匡胤了。先说李世民,李渊举旗反隋时,确定了大的方针:李世民负责外部征战,太子李建成负责内政。所以李世民身边逐渐跟随
2023-10-11 08:56:00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一起,只能活一人,谁先被玩死
...大家一定认识,那就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人无一不是当时的人杰。一位一统六国开创,成为史上第一位皇帝,一位将汉人的声威推到了极致,还有一位开
2024-02-22 21: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