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蒙古帝国女奴合答安的一生传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7:28: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太祖成吉思汗身边美女如云,为何会看上年过40岁,且已婚的女奴为第四斡儿朵(相当于皇后)。

这不得不从铁木真儿时一次惊险逃难之旅说起。儿时的铁木真生活艰苦。其父亲也速该本为乞颜部大汗,但遭到塔塔儿部杀害,自此族人四散,并且遭到其父仇人乞颜部族的泰赤乌氏首领塔里忽台的迫害,生死在一线之间。

蒙古帝国女奴合答安的一生传奇

故事的主角女奴为合答安,为蒙古泰赤乌部速勒逊都氏锁儿罕失剌之女,也是蒙古帝国日后的名将赤老温之妹。合答安心地善良,那年铁木真才16岁,不幸为塔里忽台所俘虏,刚巧逃走到合答安家。为免敌人发现铁木真,合答安把他藏在羊毛车中。及后追赶的人到了,四处搜寻不果,于是便想到要搜羊毛车。合答安情急生智下,仍使用激将法道:”天气暑热如此,羊毛中能藏人吗?我和你们是一家人,怎么这样怀疑我。”

追赶的人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决定一走了之。合答安可说是冒着生活危险拯救铁木真,这使铁木真非常感激,两人根据遇客婚的传统,在羊毛堆里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兼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我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你合答安为妻。”

合答安有感于自己女奴的身份觉得配不上”黄金家族”的铁木真,加上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选择以退为进表明心迹道:”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候你一辈子好了!”

在此要说明什么是遇客婚。

蒙古帝国女奴合答安的一生传奇

“遇客婚”相传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一项传统,早于契丹族及女真族相当盛行,即使是日后的蒙古也不例外。内容是若有上国使者,派到三中下户人家居住,家中应以尚未出嫁的女子荐枕陪宿。此举有高攀对方的目的,因此主人家皆乐于撮合,尤其铁木真属大汗之后的”黄金家族”高贵血脉。

事后的发展,铁木真如愿聚得孛儿帖为妻,势力日渐壮大,而合答安也有了丈夫傻骆驼,故事似乎就此终结了,但命运的安排,最终使两人还有相见的一天。自那夜之后,合答安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这位大英雄,曾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

1201年,39岁铁木真在阔亦田之战击灭泰赤乌部。合答安既为泰赤乌部的一员,与丈夫傻骆驼也顺利成章成为铁木真的俘虏。据说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对合答安的誓言,但不料才刚见面,手下的部将已杀死了其丈夫。

为求保命,合答安望见铁木真,大呼:”铁木真救我。”铁木真下令释放了她,并表示十分内疚,此时合答安已是年过40岁的妇人,不再年轻。

蒙古帝国女奴合答安的一生传奇

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此时铁木真提议实践当年的诺言,纳她为第四斡儿朵。合答安深爱铁木真,当年错过的爱情,今天将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欣然接受。不过,合答安有感于自己是一位40岁的寡妇,难跟一众年轻貌美的斡儿朵相比,所以选择了给铁木真做奴婢,侍候他一辈子,即使名为第四斡儿朵。

据说蒙古人有恩仇必报的传统,所以铁木真对于仇人塔塔儿部可以毫不留情,但反过来也会照顾在战乱上失去丈夫的寡妇。

合答安的故事告诉大家施恩不望报,不恃宠生骄,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才是长远之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蒙古勇士铁木真:复仇之路铸就帝国传奇
...史长河中,铁木真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一手缔造的蒙古帝国让世界震撼。铁木真一生杀戮无数,蒙古帝国的每一次凯旋都是建立在无数人死去的前提之上。铁木真是一位极具雄才伟略的帝王,
2024-02-15 19:37:00
从落魄贵族到草原霸主:成吉思汗的传奇人生
...会想到他和他的子孙建立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无数,充满传奇色彩,他幼年丧父,又被部落抛弃,母亲带着成吉思汗和兄弟几人在草原上艰难度日,面对饥饿
2024-03-25 14:50:00
蒙古帝国传奇名将:术赤的出生争议与西征功绩
蒙古的崛起完成了东北亚地区的统一,也是亚洲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次统一,其影响范围延伸到了东欧。而从蒙古帝国分出来的元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大一统。完整的蒙元帝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2023-11-08 15:20:00
成吉思汗:草原霸主的崛起与征服之路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和可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草原的孤儿成长为统一蒙古各部的霸主,再进而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本文将从
2024-03-21 15:39:00
铁木真与孛儿帖的传奇爱情与复仇之路
...了一条恶毒的百年铁律。这个故事发生在元朝时期,当时蒙古帝国疆域辽阔,北至俄罗斯,东至东海,南至南海,甚至一度扩展到了中欧,成为当时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铁木真,本名孛
2024-04-17 18:45:00
金朝的崛起:女真铁骑的传奇
...便开始走向了衰落。内部矛盾和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加之蒙古族的崛起,金朝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金朝内部的矛盾和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朝
2024-05-07 20:29:00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创立者和军事战略家
...同时,他凭仗独特的军事战略,打下了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蒙古帝国地图。1180年,18岁的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展开斗争,并打败了蔑儿乞部,随后,过了四年时间,铁木真被拥护成为乞颜部首领
2023-10-01 19:29:00
此人奴隶出身,是元朝第一猛将,蒙古西征最大功臣,何以不被重视
...个奴隶,结果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卓越的战功,成了蒙古西征中最大的功臣。他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在沙场上简直就是个不败的神话。不过,虽说他为元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一直没有得到
2024-12-28 10:31:00
成吉思汗:超级英雄,历史上最牛的征服者之一
...成吉思汗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他出生于1162年的蒙古草原,父亲被敌对部落毒死,幼年的铁木真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与生活的艰辛。然而,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锤炼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非
2024-11-11 11: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