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种家军比杨家将作用更大,种家军都出过哪些杰出将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1 11:26:00 来源:戏说三国

作为北宋王朝的重要国策,“重文轻武”长久以来一直为人诟病。许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过于压抑武将和武备的发展,宋王朝才会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丧权辱国。相比于积极开疆拓土,拥有辉煌战绩的汉、唐,北宋确实显得比较羸弱,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名将在这一时期涌现,并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才华。

种家军比杨家将作用更大,种家军都出过哪些杰出将领?

得益于《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等小说的广泛流传,北宋初年杨业、杨延昭等杨家数代将领英勇抗击辽国、保卫边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作为演义小说,杨家将的故事当然存在许多虚构成分,甚至书中人物的辈分都与史实不符。相比之下,北宋时期其实还有一个比杨家将作用更大,却不怎么为今人所知的“种家军”。

所谓种家军,指的是以种世衡、种谔、种师道三代名将为首的种氏将领们率领的军队,在北宋抗击外敌的过程当中,这支兵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宋雍熙二年(985),种家军的创始人种世衡生于西京洛阳,他的叔父种放不但官至工部侍郎,还是当时著名的大儒。在种放的恩荫下,种世衡得以补任将作监主簿,由此踏上仕途。

种家军比杨家将作用更大,种家军都出过哪些杰出将领?

后来,种世衡先后在北宋西北边境的同州、鄜州等地为官,他考虑到边防守备不足的情况,主动上书请求修复已经废弃的宽州城以抵挡西夏来犯。在主持修复工作的过程中,西夏不断前来袭扰,种世衡一边指挥战斗一边组织筑城,终于成功建成了青涧城,并被朝廷顺理成章地任命为了青涧城知事。

种家军比杨家将作用更大,种家军都出过哪些杰出将领?

在任期间,种世衡一边组织百姓开垦土地、招揽商人发展经济,一边安抚周边羌人,一段时间后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当地百姓敬重。除此之外,种世衡还大力鼓励青涧城内的官吏百姓学习射箭,一段时间后城中人人善射,西夏人甚至因此畏惧到数年不敢靠近。后来,范仲淹考虑到种世衡兼具经验与才能,便命他修筑细腰城,种世衡不顾病体日夜指挥修筑,在城池竣工后不幸因病去世。

种世衡去世后,其子种谔继承了他的衣钵,他先是受父亲恩荫出任左藏库副使,后来又得到举荐而掌管父亲昔日修建的青涧城。昔日种世衡曾率领数千羌人援救葛怀敏,而种谔的主要成就则主要有二:一是设计诱降了西夏宗室将领嵬名山,得其众万人;二是在无定川大败西夏八万大军,降服坚城米脂城的守将令介讹遇。

种家军比杨家将作用更大,种家军都出过哪些杰出将领?

元丰六年(1083),种谔被封为延州知州,但他于同年病逝,终年五十七岁。种谔可谓种家军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但他的兄弟们同样值得一提,其兄长种古抵御羌人有功,先后出任鄜、隰等州知州,其弟种诊则官至永兴军路兵马都钤辖,他们兄弟三人被合称为“三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8:39: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军都,杨家,杨家将,将领,作用的资讯:
杨家将的故事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尤其是杨家女将,在杨家男人几乎死绝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堪称是北宋时期一门忠烈。像穆桂英、杨宗保、杨文广、杨排风、佘太君等人都是历史故事中很受
2024-06-02 20:26:00
北宋灭亡后,为何杨家将也消失了?
...这便是宋人口中的靖康耻。至此关键时刻,大宋最能打的杨家将去哪里了?要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咱们需要知道几点,首先北宋最强战力并非杨家将,而是驻防西夏地区的,种师道麾下的种家军
2023-02-22 19:57:00
杨文广在《杨家将演义》的故事中,应该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而在正史《宋史》的记载中,杨文广却是杨延昭(即杨六郎)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官职为殿直(即有名而不
2023-08-22 10:55:00
宋朝时期杨家将的真实结局
北宋时期,杨家、呼家、高家、郑家被誉为四大武将世家,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杨家四代人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戍守北疆,保家卫国的事迹更是感人肺腑。然而,值得注意
2024-01-18 20:45:00
史上真的潘仁美到底是好是坏
...从明清以来,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民间英雄传说,当属《杨家将》,这部热血激荡感动一代代观众的英雄故事里,最虐心的桥段,当属杨老令公陈家谷殉国,而其中最拉仇恨的人物,则是大反派潘仁
2023-01-06 17:08:00
宋朝时期的杨家将三代之后再无大将,这个原因不能忽视
...衰落,难再出大将。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再没出过什么大将?背后是否存在某种致命原因呢?杨氏家族与武将的渊源杨氏家族与武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
2023-07-13 20:03:00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从杨业到杨文广的传承
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没有评书、戏剧、小说和野史演绎的那般的戏剧与传奇性,七郎八虎、大战金沙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等一系列的故事都只是演义,并非史实。正史中的杨家是怎
2024-03-26 03:26:00
杨家、折家、种家和姚家,北宋灭亡时他们在干什么?
...来就不团结,最终导致失败。杨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杨家将,杨门虎将,但是杨家将的牺牲其实是最为惨烈的,他们个个精通打仗,熟悉排兵布阵,身手不凡胃大宋王朝留下了许多的战功,杨门
2023-06-26 13:00:00
杨家将12寡妇西征,结局如何
前言“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谚语一说出来,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时期那些令敌胆寒的杨家女眷。提起她们,满门忠烈,为国捐躯的形象常在脑海里浮现。但是,在那个女子地位低下的年代,
2023-11-17 1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