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七尺男儿,偏爱女工。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疯了魔一样,窝在家里织毛衣。即便被嘲笑“娘炮”、“不务正业”,甚至影响找媳妇儿,他依旧我行我素。
而且他不仅自己织,还带领村里的50位大妈一块动手,想要织毛衣创业。
在机械织造如此发达的时代,小伙想凭手工毛衣赚钱,无疑是天方夜谭。
但谁也想不到,小伙成功了,把一件毛衣卖到了5000块,不仅靠织毛衣开了公司,还两次登上了央视舞台。
他就是80后的潘锐彬,被人称为“织男”,靠着织毛衣年入百万,他凭啥?
在央视舞台织毛衣
2019年,央视《黄金100秒》现场来了个“造型奇特”的小伙。
能上央视露脸,足够成为一辈子的谈资,所以很多人都会打扮的规规整整。
但这小伙,却穿着一个紫色毛衣,脖子上围了一条“土色”的,还没织完的围巾,围巾的一端,还耷拉着一截线头。
小伙却不觉丢人,反而骄傲的向主持人介绍起了自己的穿搭。
他表示自己穿的毛衣和围巾,全部都是自己手工织造的,说话间一脸骄傲。
但主持人拿着手里“土气”的围巾,实在是看不出它的价值,也不懂一个小伙子,为何对织毛衣这件事滔滔不绝。
但听到小伙子说他的一件毛衣能卖5000元,甚至凭着织毛衣成为百万富翁后,众人都惊呆了。
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开始认真听小伙子讲述他的故事。小伙叫潘锐彬,是个80后,在网上,他被人称作“织男”。
11年前,他放弃了优渥的外企工作,回乡织起了毛衣,整天和一群五六十岁的奶奶呆在一起,也不说找媳妇儿。
根据潘锐彬所说,一个男人织毛衣,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不男不女”。
刚开始,他心里也很难过,虽说“男耕女织”是传统,但也没规定说男人不能织毛衣。
别人看不起他,他就偏要凭借毛衣闯出一片天,做出一番事业。
而潘锐彬之所以对织毛衣情有独钟,其实和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母亲,就是他织毛衣路上最早的领路人。
织毛衣是童年的温暖记忆
潘锐彬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村庄,村里的人大多数以种水稻为生。
种植业靠天吃饭,收入也不高,为了补贴家用,潘锐彬的母亲闲暇时也做些女工,手工织一些毛衣和围巾。
时间长了,母亲成了当地有名的巧手“织娘”,接到不少手工毛衣的订单。
最火的时候,母亲做的手工毛衣供不应求,只能将订单分给村里的妇女制作。
那时候,母亲和外贸公司做生意,手下有100多个女工,她们一起织毛衣的盛况,成了潘锐彬眼中最美的风景线。
在母亲的影响下,潘锐彬觉得织毛衣既有趣,又能赚钱,于是偷偷学了起来。
别人的6岁在玩泥巴,潘锐彬的6岁在织毛衣。
似乎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潘锐彬并没有学过织毛衣,但却织的有模有样。
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尺寸计算,小小年纪的潘锐彬理得清清楚楚。
但一个男孩子织毛衣,没有引来赞叹,反而被人说没什么用,一个阿姨更是直言不讳:“一个男孩子干吗学这个啊?”
母亲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技多不压身,她认为男孩子可以织毛衣,在找女朋友这方面,会织围巾、衣服也算是一个加分项。
不过母亲从没想过,潘锐彬会把织毛衣当成一个事业。
起初,潘锐彬也只是将织毛衣当成一个爱好,他还是按部就班的读完了高中,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了一个不错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翻译,工作轻松,还能拿高薪,可以说很有前途。
但潘锐彬却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无趣,他也不想呆在大城市。
大城市用来承载身体,故乡用来装载灵魂,他总是想起小时候,一群阿姨在院子里织毛衣的情景。
思前想后,他决定创业,也准备找个机会回到家乡。
决定创业,辞职回乡
起初,潘锐彬没有盲目辞职,而是先开了一个网店,将自己织的一些毛衣、围巾挂在了上面。
那段时间,潘锐彬除了工作,就是织东西,晚上还要拍照片,打理网店,忙的不可开交。
但出乎意料的是,没多久,他的一条围巾就被拍了下来。
他很清楚的记着,那一单卖了25元,或许远比不上他的付出,但这一单是对他事业的认可,潘锐彬觉得自己能坚持下去。
之后,订单逐渐多了起来,潘锐彬有些分身乏术,于是他决定辞职创业。
当潘锐彬把想法告诉父母后,本以为母亲会很高兴,不曾想迎来的却是坚决的反对声。
一来手工行业逐渐没落,创业前景犹未可知,二来一个大男人成天织毛衣,会被人说三道四,将来还可能影响找媳妇儿。
其实早在90年代末期,潘锐彬的母亲就已经闲了下来,生意愈发惨淡。
那时候织造业发展迅猛,机器织出来的毛衣款式多、花样新奇,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相比起来,手工毛衣款式老旧,织造工期长,已然跟不上潮流。
而且不知从何时起,孩子的童年没有了手工织物,取而代之的是买来的各种儿童服装。
这些服装款式精美,而且不乏大牌,穿出去很有面子。潘锐彬却告诉父母,手工织物是自己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那一根根毛线,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从明亮的红色到柔和的蓝色,每一根线都是母亲用心挑选的。
在他记忆里,帮母亲缠毛线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觉得,手工业没有没落,只是没有找到喜欢它的人群。
就这样,他成功说服父母,回到家乡开始准备织毛衣创业。
艰苦创业,终获成功
回家后,潘锐彬把自己的卧室改成了工作室。
虽然条件简陋,但创业初期,他觉得有地方,还不用成本,就很不错了。
一台电脑、几斤毛线,主力织造师就是自己和妈妈,另外还有一些阿姨帮工。
为了保证毛衣的款式,设计图都由潘锐彬操刀,他负责设计好产品,阿姨按照设计稿进行织绣。
刚开始,订单有了一些增长,但时间久了,潘锐彬发现了问题。
阿姨们的织工参差不齐,所以需要不断返工,大大耽误了客户的时间,导致网点口碑受损,生意变得惨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潘锐彬对阿姨进行了统一的培训,保证了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打破传统毛衣带给人的“土”印象,潘锐彬平日特别关注各种时尚资讯,学习国际大牌服装的配色和时尚元素。
在设计上,他将这些东西融合进手工织物中,创造出了新奇、精美的毛衣、围巾。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锐彬的毛衣越来越好,一件精品甚至要用2000多种针法,配色超过100种。
订单越来越多的同时,潘锐彬也火到了网上,一条用面条织毛衣的视频更是让他收获无数点赞。
倾注心血的毛衣,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些普通的能卖上千元,精品更是能卖到五千元。
潘锐彬还先后上了两次央视,成为了人人口中羡慕的“织男”。从潘锐彬的成功来看,职业不分男女,也不分贵贱。
男人也可以有一双巧手,做一些细工慢活。女人也可以运筹帷幄,顶起家庭半边天。
在追梦的路上,不问性别,唯有一往无前,方能披荆斩棘,迎来成功的曙光。
希望我们都能像潘锐彬一样,“择一事,终一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前进。
信息来源与参考:
1.央视网:《选手潘锐彬的精彩表现》
2.中国新闻网:《广东小伙辞职织毛衣创业走红 网友:想起小时候》
3.农村青年杂志:《潘锐彬:从外企白领变身网红“毛衣哥”》
4.新华报业网:《火了!大男孩辞去翻译工作织毛衣,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