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G、AI,毫无疑问是当下科技界的热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6G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注意到,“6G+AI”已被业内人士频频提及。这两者相结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6G和AI实际是共生互促的关系。”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告诉记者。她介绍,业内有一句经典的话来描述这种关系——“AI for network,network for AI”。“AI for network”即网络通信技术引入AI之后就具备了内生的AI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给网络架构和运转带来巨大的变革,变得更加简化和智能化。“network for AI”则表示,有了智能能力的6G技术可以更好地助力AI技术在各产业端的应用,特别是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
“比如,AI本身需要大量的数据,现有网络的传输往往不能满足这种数据量。但6G具有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的能力,本身就承载着大量AI模型的应用,因此可以随时处理海量数据提升传输能力。”黄宇红进一步解释。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表示,在目前阶段,AI对无线通信的优化仍停留在无线侧和核心网,包括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网络能耗及进行网络运维。“而在未来,当AI真正嵌入6G网络,就可以为大家提供‘端到端’的体验升级。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更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但也面临功耗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指出,让AI实现泛在化是6G的愿景之一。“AI泛在化的意思是要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人工智能提供的服务,所以通信要走在前面,让模块化的算力变成分布式的算力,真正做到具深的人工智能,即让机器能做人可以做的事情。”
张平表示,要通过“6G+AI”实现泛在化的人工智能并不容易,中国需要有战略定力。他建议,一要夯实基础理论的研究,二要优化设计的准则,三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系统发展体系,坚持走独立创新的路线。“从‘0到1’不容易,不能听别人说我们不对就不干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