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尹立欣
路过沈阳站,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不禁想起父亲为亲友们接站送站的往事。
上世纪80年代,父亲在沈阳军区卫生系统工作,绥中老家亲属来沈阳看病,都找我父亲。父亲不仅要帮助他们联系好医院,还要亲自去火车站接送。
有一年冬天,老家有个远房亲戚要来沈阳看病,火车到沈阳的时间是晚上,我陪同父亲来到老北站接人。那天可真冷,飘着清雪,北风刺骨。我们先在候车室里等候,广播通知火车到站了,我们才来到出站口,在熙熙攘攘出站的人流中找人。因为是远房亲戚,从来没见过面,只能在信中约定好,让他脖子上围着一条白毛巾,以便我们辨认。出站的人们陆陆续续从我们面前走过,眼看着都要没人了,我才发现一个围着白毛巾的人走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半大孩子。我们迎上去,他们一张口那辽西语调让我差点笑出声。
他们吃住在我家,住了一周的时间才离开。父亲为他们买好车票,把他们送上火车。当时我特别不高兴,吃住我们家都管了,为啥还要给他们买返程的车票,又不是实在亲戚。父亲说,他们是农民,挣钱不易,能帮就帮一把。
还有一次送站闹出了笑话。一个亲戚回绥中,父亲为他买好了车票,亲自送他上火车,安顿好之后,父亲急匆匆下了车。回家途中才发现,火车票还在父亲衣兜里,这可咋办?父亲赶紧返回火车站,找到值班负责人,说明了情况,负责人联系了列车长,为亲戚补办了车票,避免了出站时遇到麻烦。
那些年,我们家总来人,都是父亲买票并接送。后来,父亲老了,这一切都交给了我,我可没少骑车去火车站买票,隔几天再去送站。
投稿邮箱:sylzp2023@sina.com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