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名故事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8 03: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大名故事多

明清大名府古城墙。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王文华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邓丽君的故乡。在这里,常听人提起这首歌。

邓家祖上是明代迁到大名的。当时,大名是个大城。大名的故事可以从春秋时期讲起,在唐宋达到高潮。出场人物有狄仁杰、李白、高适、白居易、寇准、欧阳修、黄庭坚等,衍生的人物有聂隐娘、卢俊义、燕青等。

唐宋时期,大名是“一线城市”。唐代称魏州,是河北道的治所。753年(唐天宝十二载),李白到此写道,“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宋代称北京大名府,是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之外唯一设国子监的陪都。1072年至1080年(宋熙宁五年至元丰三年),黄庭坚在这个国子监任职,闲暇时常填词吟诗。

1401年(明建文三年),大名府城毁于水,同年在其西南建新城,即今大名县城。2006年,宋代大名府故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在大名府故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目前已正式确定城市主体布局。2023年,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现场对公众开放。

大名府故城遗址在大街镇,“大街”之名源于当时有通衢大道,邓丽君的故乡邓台村也在这个镇。这片普通的乡村田野,原是唐诗宋词浸润的土地。

魏郡十万户 歌钟喧里闾

731年(唐开元十九年),28岁的高适北上蓟门,经过大名(时称魏州),作《三君咏》。

他在诗序中写道,行走魏州,州北有魏征旧时馆舍,城内有郭震遗留产业,城郊有狄仁杰生祠,睹物思人,感怀赋诗。

咏魏征:“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道光先帝业,义激旧君恩。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咏郭震:“代公实英迈,津涯浩难识。拥兵抗矫征,仗节归有德。纵横负才智,顾兮安社稷。流落勿重陈,怀哉为凄恻。”咏狄仁杰:“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侧。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新唐书》载:魏征,魏州曲成人,封郑国公;郭震,魏州贵乡人,封代国公;狄仁杰,并州太原人,封梁国公。魏征的“寂寞卧龙处”早已无存,不过确实是“英灵千载魂”,他的故事仍广为人知。大名的北邻馆陶县,建有魏征博物馆。

郭震,字元振,是唐初重臣。他的故事也很有意味。18岁中进士,武则天召见时,上《宝剑篇》得赞赏。其后镇守河西走廊多年,功勋卓著,又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朔方军大总管。在唐玄宗诛太平公主时发挥重要作用,一时间位极人臣,但时间不长就被玄宗流放,郁郁而终。

《旧唐书》说,被流放原因是玄宗阅兵时,郭震军容不整。《新唐书》说,因玄宗阅兵时,郭震突然出班奏事,扰乱了军容。理由应是莫须有,玄宗外号“阿瞒”,郭震名高望重,甫掌天下的玄宗是拿他立威。

郭震一生际遇,如他少时写下的《宝剑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大名府故城湮没于地下,引动高适诗兴的郭震产业已了无痕迹。狄仁杰生祠也没了,但碑还在,在孔庄村北,青石质。现有碑亭,碑被玻璃罩着,可见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在黄土之中。曾探挖过,碑全高4.46米,有龟座。

狄仁杰696年(周万岁通天元年)任魏州刺史。当时契丹攻破冀州(今河北衡水),河北震动,魏州屏障洛阳,武则天急调狄仁杰镇守。前刺史独孤思庄将四周百姓驱赶入城,农田荒废,人心惶惶。狄仁杰到后,将百姓放归,同时整顿军备。后来契丹退兵,魏州也丰收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新旧《唐书》都说,契丹得知狄仁杰在魏州的作为而退兵,其实主要还是因契丹后方被突厥袭扰,军心动摇。

狄仁杰在魏州的作为确实值得称道,“缓赋宽役,勉农劝桑”,使官府仓廪充实且百姓衣食无忧。一年后狄仁杰升任河北安抚使,魏州百姓不愿他离开,纷纷上书请求留任未果,集资为他建了座生祠,并立碑言其功德。

狄仁杰在魏州时间不长,但对其个人生涯以至朝局走势上都很有影响。到魏州前,狄仁杰从宰相被贬为彭泽县令已5年,在魏州的出色表现使他很快二次为相,得以谏阻武则天立武氏子弟为太子,劝其接李显回长安,为705年恢复李唐奠定了基础。705年,狄仁杰已去世,迫使武则天退位并拥立李显复位的五个大臣,均为狄仁杰举荐。高适到魏州时,狄仁杰已故去31年,“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据《资治通鉴》记载,后来狄仁杰之子狄景晖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残暴,百姓捣毁了狄仁杰塑像。现存碑是812年(唐元和七年)田兴复立的,他主持复建了狄仁杰祠,并立碑记其事。这一年田季安去世,田兴充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就是电影《刺客聂隐娘》中张震扮演的那个人。

狄仁杰任刺史时,魏州在朝廷控制中;田季安主政时,魏州已割据多年。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河北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以魏州为治所的魏博节度使在藩镇中最具影响力。

聂隐娘的故事以魏州为舞台。唐裴铏小说《聂隐娘》中,聂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之女,幼时被一尼带走教授武艺,后回魏博,为魏帅所用,被指使刺杀陈许节度使刘昌裔时,转投向刘,并助刘解决了魏帅派来的新刺客,后隐于蜀地。

电影《刺客聂隐娘》进行了演绎。魏帅具体化为田季安,当时的魏博节度使就是他,出场的田养母嘉诚公主、田妻元氏、田兴等均史有其人。嘉诚公主嫁到魏博是唐朝廷笼络藩镇之举,剧中聂隐娘的师傅也是公主,这属虚构。公主代表朝廷,田兴代表和朝廷妥协的割据力量,元氏代表更偏激的分裂势力——电影剧情基于当时魏博局势的波谲云诡。

剧中聂隐娘违师意未杀田季安,还保护了元氏要暗杀的田兴。历史上嘉诚公主和田季安去世后,元氏推立其子田怀谏。田怀谏年幼,家仆蒋士则滥权,牙军(节度使亲军)兵变杀蒋士则,拥立田兴,得到朝廷认可。白居易《除田兴工部尚书魏博节度使制》即因此而作。田兴宣布归顺朝廷,重建狄仁杰祠是他向朝廷示忠。

813年,唐廷赐田兴名弘正。这一年完成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魏州有在册户6920户。744年,高适《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写道,“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753年,李白《魏郡别苏少府因》写道,“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经过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魏州人口剧减。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轻舟已过万重山”后到江夏,时任江夏太守是他访魏州时任贵乡县令的韦良宰。李白写下了他最长的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追忆当年魏州繁华“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感慨别后变化“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抒发自己情怀“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那年,李白和大唐都已回不到从前,魏州则在上演新“剧目”。

夕阳明灭乱流中

以魏州为舞台的《聂隐娘》是个虚拟故事,魏州真正上演的剧情远比小说和电影曲折、复杂、耐人寻味。

李白与韦良宰重逢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率唐军困安庆绪于邺城。这时已降唐的史思明据魏州复叛,称大圣周王,出兵败郭子仪,杀安庆绪。760年,大灾荒,魏州斗米至七千钱,人相食。761年,史思明之子史朝义杀父自立。762年,唐军火攻魏州,名刹开元寺被焚。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叛将田承嗣以魏州降唐,被授魏州刺史,后为魏博节度使。安史之乱结束,藩镇割据开篇。

田承嗣是田季安的祖父。魏博在河北藩镇本并不显眼,田承嗣一番经营,使凋敝的魏博得到恢复,还组建起十万牙军。他有十一子,779年(大历十四年)病故时却把位置传给侄子田悦。田悦联合其它藩镇与朝廷争战,并自立为魏王,782年(建中三年)改魏州为大名府,这是大名称谓之始。这时期,战火连绵,生灵涂炭。韦应物外放滁州,途中写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784年,连年征战引发牙军不满,田承嗣之子田绪乘机杀田悦自立。史载田悦俭约自守,田绪酒色无度。但田绪只图享乐,无意进取,和朝廷关系倒是得到缓和。785年,嘉诚公主嫁田绪。公主无子嗣,以田绪少子田季安为养子。796年,田绪死,田季安继任,聂隐娘故事发生在这个时期。

这期间诗人王建、张籍等久居魏州,留下不少诗作。王建写下《田侍中宴席》:“香熏罗幕暖成烟,火照中庭烛满筵。”这时的皇帝是唐宪宗,他整顿朝纲,制裁藩镇,李愬雪夜入蔡州平淮西吴元济,魏博归附朝廷,藩镇割据局面大有改观,史称“元和中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这诗作于此时,关山五十州即指藩镇割据之地。

李贺无缘建功,“元和中兴”也随着宪宗820年去世而终结。穆宗继位后,调田弘正到镇州(今正定)充成德军节度使。821年(长庆二年),田弘正被镇州军人杀害。接替田弘正为魏博节度使的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二年移四镇,一夜破重城”,张祜《投魏博李相国三十二韵》就是这时献给李愬的。

朝廷命讨伐镇州,李愬这时病重,以田弘正之子田布接任。白居易来宣布任命,田布赠绢五百匹,白居易谢绝,穆宗闻讯下旨让白接受,白作《让绢状》。宣布任命成了佳话,上任后却是悲剧。魏博牙军不愿出征,逼田布对抗朝廷。822年,田布无奈自杀,史宪诚被推为首领。这年秋,白居易赴任杭州,作《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829年(太和三年),朝廷调史宪诚为晋绛节度使,以李愬的弟弟李听接任。史宪诚要带走官府全部财物,牙军不满,杀史宪诚,推立何进滔,拒绝李听入城,朝廷无奈认可。

之后,牙军弑主的戏码多次上演。870年(咸通十一年),牙军杀魏博节度使何全皞(何进滔之孙),拥立韩君雄。883年(中和三年)杀韩简,拥立乐行达。888年(光启四年)杀乐行达,拥立罗弘信。

你未唱罢我登场。部下弑主古来有之,在晚唐藩镇割据中更不少见,日野开三郎《唐末混乱史稿》统计,836年到875年共发生牙军逐杀藩帅39起。唐代士族在地方的影响减弱,职业军人占强势。士族重文,职业军人以利为上,藩帅有利于他们就拥戴,反之就推翻。魏博更是如此,田承嗣是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魏博本朝廷控制区域,胡化影响小。为巩固统治田承嗣选当地丁壮组成牙军,魏博牙军更重视本地利益,时称“长安天子,魏博牙军”,言其骄横。

牙军如此悍蛮,藩帅不会无感,但牙军换藩帅易,藩帅除牙兵难,他依靠的军事力量就是牙军,没了牙军也就没了地位支撑。但总有控制不了冲动的人,乐行达就是杀牙军未遂而被杀。898年(光化元年),罗弘信去世,其子罗绍威继任,他是唐朝最后一任魏博节度使,也为唐代魏博牙军与藩帅的故事画了个句号,一个血腥的句号。

906年(天祐三年)罗绍威借助朱全忠的力量,正月十六夜,杀魏博牙军八千家,魏州几成空城。在外征战的两万牙军闻讯反抗,被朱全忠消灭。罗绍威再不用担心被牙军推翻,但也失去了藩帅的尊严。朱全忠在魏州半年,罗绍威光供应牛羊猪就近70万只,积蓄为之一空。罗绍威后悔道,集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

《旧五代史》说,罗绍威形貌魁伟,通音律,宴饮时常赋诗助兴。有句云:“帘前淡泊云头日,座下萧骚雨脚风。”

907年,朱全忠称帝,国号大梁,大唐结束。

从田承嗣到罗绍威,唐代魏博节度使们留下故事,也留下石碑和墓志铭。我国目前已知最大的古碑就在大名。

石碑属于何进滔,其功德碑840年立,柳公权撰文并书。碑高12.34米,重140.3吨。大名地处平原,无此巨石,说是以夏天沿路打井,冬天路上泼水成冰运过来的。

1108年,宋徽宗下诏颁五礼新仪,大名知府梁子美进言将何进滔功德碑磨掉,改刻五礼新仪。1401年大名府城毁于水,此碑湮没于黄土之中。一百多年后,1548年,明大名知府顾玉柱组织挖出,石碑已断为9块,驮碑的赑屃头未挖到。

又过了四百多年,1988年11月27日,河北省文物部门和大名县开始修复石碑。1989年5月31日,石碑重新立起。如今石碑保存在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高大的碑亭中,名“五礼记碑”。有人说碑文书丹者是蔡京,柳公权的字大部分被磨去,侧面尚留有部分,碑前看不清,展室里有摹片可辨。

墓志铭属于何进滔之子何弘敬,他841年继任魏博节度使,866年去世。1963年在大名县万堤镇发现何弘敬墓,出土墓志铭,盖边长1.88至1.96米、厚0.88米。志石边长1.95米、厚0.53米,志石刻3800字,墓志之大,书法、雕刻之美,文字之多为我国现有墓志之首。现也存大名县石刻博物馆,设有气派的专门展馆。

寄语春风莫吹尽

进入五代,魏博割据局面结束,但这片土地上军士和统帅“相爱相杀”的故事还在延续,直到真正终结者的到来。

罗绍威消灭了所属牙军,但没消除职业军士坐大的社会基础,骄兵悍将很快死灰复燃。后梁改魏博为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组成自己的亲军,杨死后朝廷担心其军势力大,将其一分为二。军士不愿分开,发生暴乱,部分军士投靠李存勖。923年,李存勖据魏州称帝,宣称恢复大唐(史称后唐,李存勖称后唐庄宗),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后改称邺都)。

李存勖是个有故事的皇帝。有个励志故事,其父李克用临终前,将三支箭交给24岁的李存勖,代表三个心愿——讨平幽州刘仁恭,攻打契丹耶律阿保机,消灭大梁朱全忠,说“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李存勖善骑射,胆勇过人,他将箭放在太庙,出征时装锦囊随行,凯旋时和仇人首级一起献祭。用了十五年,破幽州、胜契丹、灭大梁,建国登基。

有个荒唐故事,李存勖自幼酷爱戏曲,善音律,喜欢粉墨登场,唱作俱佳。灭梁称帝后,将宠爱的伶人封为高官,耽于游乐,宠信宦官,杀害贤相郭崇韬。不过四年时间,邺都的军士发起叛乱,受命到邺都平叛的李嗣源部下与叛军联合,推李嗣源为首。李存勖亲军首领郭从谦(伶人出身,曾拜郭崇韬为叔父)发动兵变,李存勖力杀数百人,中箭身亡。死时身边只有伶人,伶人把乐器堆在一起将其焚化。

欧阳修《新五代史》讲了这两个故事,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50年(后汉乾祐三年),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这年,有位23岁小伙子骑驴从洛阳来到邺都,扛着条黑铁棒投军。他将是这片土地上军士和统帅“相爱相杀”故事的终结者,也将给这片土地带来上百年的安宁和富足。

他叫赵匡胤。也是这一年,他亲历了郭威被部下推为皇帝的过程,之后不断建功,一路晋升。直到960年(后周显德七年),任禁军统帅的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有魏博牙军与藩帅故事的“血脉”。毛汉光在《魏博二百年史论》中说:“从魏博军士拥立主帅,发展到郭威、赵匡胤黄袍加身,似乎是同一形态之扩大。”他认为“赵宋开国君臣皆是生长在五代时的人物,且属北中国统治集团的主流人物,他们承继了许多自晚唐五代发展出的政治传统,同时也矫正了若干他们认为缺陷之处”,很有道理。

晚唐五代,你未唱罢我登场的北方政坛,统治者“即便他们怀有建立长久王朝的雄心抱负,但通常专注于战争,甚少有空闲、方法或雄心去改变体制,提升文化追求,或者着手经济重建……宋太祖成功地将专制权力嵌入行政机构中,并因此将其从个人化和临时性转变成一种制度化和持久力量”。(《剑桥中国宋代史》)

赵宋是不同于五代的新生帝国,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背后,是军事、政治等制度的升级改造。魏博绵延二百年牙军与藩帅“相爱相杀”的故事终结,这片土地掀开新篇章。

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寇准在大名府参加科举考试。1004年(景德元年)宰相寇准促动宋真宗到澶州与辽对峙,订立澶渊之盟,开启了百余年和平。其间,双方每年都派使者互访。从汴梁到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的迢迢驿道上,大名府是个重要的经停点,迎来送往,留下不少故事。

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寇准到大名主持天雄军,曾有辽使问:“你德高望重,咋不在朝廷主政呢?”寇准答:“朝廷没事,这是北门锁钥,非我不行。”他撰大名府堂眹,“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如今写在大名县博物馆中宋大名府城门模型两侧。

寇准位高权重,不治产业,魏野称颂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有辽使问他:“你是不是‘无地起楼台’相公?”“无地起楼台相公”,传为美谈。1010年,振武勇士接送辽使过大名,寇准给每人送钱。宋真宗得知后,认为他用官府的钱作人情,命他将钱补回来。

1042年(庆历二年),升大名府为北京,诏曰:席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华。同年依照汴梁式样修建北京城,设宫城、内城、外城,历时5年建成。

大名府也是河北路的治所。1044年和1052年,欧阳修、包拯先后任河北都转运使,都曾在大名府上班。

1056年(嘉祐元年)右谏议大夫的欧阳修使辽归来过大名,北京留守司贾昌朝张罗接风,找来位漂亮的官伎,让准备好曲子。官伎没吭声,过两天又找她来嘱咐,还是不吭,贾昌朝以为她秀外不慧中。不料宴席上,这官伎高歌一曲接一曲,欧阳修畅饮一杯接一杯,唱的都是欧阳修诗词。

其实,贾昌朝和欧阳修是政敌。1045年欧阳修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贾昌朝在朝为相,借所谓的“与外甥女通奸”案,将欧阳修贬到滁州。欧阳修《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之句,心境可以感受。那场酒两年后,宰相文彦博退,贾昌朝是替代人选,欧阳修上书称贾勾结宦官,是搞阴谋的小人,不可用,坏了贾昌朝的好事。电视剧《清平乐》中有欧阳修和贾昌朝出场。

1065年(治平二年)苏辙到大名府任推官司,1072(熙宁五年)黄庭坚任北京国子监教授,两人都在大名写过不少作品。苏辙《寒食赠游压沙诸君》:“城南压沙古河淤,沙上种梨千万株……齐开竞发不知数,照耀冰雪明村墟……”黄庭坚《压沙寺梨花》:“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寄语春风莫吹尽,夜深留与雪争光。”均写压沙寺,是当时大名府一处名胜,以梨花闻名,原址在今大街镇沙堤村东南。

现在大名县仍有许多梨树,邓丽君故乡邓台距沙堤村不远,她曾唱过首《梨花又开放》,“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

也听到大地在成长

大名多美食,饭馆也多。当地人说,街边看店,连着5个里至少有1个是餐馆。开车转转,未能证伪,记住两个餐馆名——翠云楼、小城故事。

叫小城故事的不只一个,翠云楼看到一家,颇红火。店名来自《水浒传》,“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中写道,“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翠云楼……这座酒楼,名贯河北”。时迁烧楼为号,众好汉夺城救出卢俊义,留守梁中书逃走。

历史上,宋江义军在河北活动过。当时,大名知府是梁子美,作过中书侍郎,被视为梁中书的原型。梁子美曾改刻何进滔功德碑,向皇帝献北珠。他不是蔡京的女婿,也没送过生辰纲,在大名的官声还可以,女婿苏迟是苏辙长子。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梁中书的形象也定格了。

大名县副县长石立大学读的文学,现分管文化旅游等工作。她说,到大名工作前,读过多遍《红楼梦》,对《水浒传》兴趣不大。如今,她说起《水浒传》有多少章回提到大名府,多少个梁山好汉和大名有关,如数家珍。

大名的往事,说起来很长。建城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齐桓公筑五鹿城,名人还有汉代王莽、宋代潘美等。唐宋的繁荣与大运河永济渠有关,明清以至民国一直是冀南重镇。

大名的现在,变化在加快。县里一直努力发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宋大名府故城遗址、明代大名古城、大运河文化等保护开发都有进展。大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长江说,宋大名府故城遗址保护区面积25平方公里,目前的考古发掘已初步掌握外城、内城、宫城的边界,以及城门大体位置、路网分布等情况,正在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邓台村也在发生变化。58岁的村支书邓建民说,全村668人,一半姓邓。近年来投入1500多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里道路、房屋焕然一新。邓丽君家的老宅也整修了,还建设了以邓丽君命名的广场,立起了她的雕像。来这里寻访的歌迷挺多,南方车牌也常见,还有各地歌友会来举行活动。

在邓家老宅里,展示着邓家渊源的介绍和与邓丽君相关的照片、书刊、资料等。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策划的《绝响——永远的邓丽君》一书开头写道:“1980年邓丽君唱红了电影《原乡人》的主题曲……中国大陆,是1949年到台湾的游子的原乡……邓丽君每每唱这首《原乡人》都泫然欲泣。”邓丽君的母亲说:“天性吧!她是很想回去看看的,不是开演唱会、赚大钱,她没那心思,只是想回去看看,回去看看,我想这是她永远也圆不了的终身遗憾……”

“我张开一双翅膀,背驮着一个希望。飞到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想往的地方……我走过丛林山岗,也走过白雪茫茫。看到了山川的风貌,也听到大地在成长……”(《原乡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哪些与王拱辰相关的轶事典故
...,但仍遭到章得象等的反对,夏竦又指仲淹、富弼与谏官欧阳修等为朋党,范、富、欧阳等均因此而遭贬逐。称为“庆历党争”。在“庆历党争”愈演愈烈之时,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本来,王
2023-06-06 15:12:00
韩琦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有垂绅正笏之风”;为诗
2023-06-01 21:58:00
聊聊忠心护佑唐朝的最后一位节度使
...节。李克用有一个亲儿子李存勖,在中学课本中曾经学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里面讲了李存勖后来励精图治,替父报仇,灭了后梁,建立后唐,尊李克用为后唐太祖。华夏人物多英杰,纵
2024-02-27 15:04:00
河北新闻网9月23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今天从大名县委宣传部获悉,第七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项目——悬疑感舞剧《大名狄公》将于9月28日在邯郸大剧院首演,之后将在全国范
2024-09-23 23:30:00
北宋名臣权倾朝野50载,名将狄青之死竟与他有关?帝国的暗面!
...官们纷纷表示不满,对狄青进行了一系列弹劾,其中包括欧阳修。作为文官之首,文彦博对武将出身的狄青怀有不满。他当面对狄青说:“朝廷对你有疑虑。”文彦博还经常在宋仁宗面前诋毁狄青。
2024-09-01 10:42:00
贾昌朝担任过哪些职位
...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累官至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封爵魏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贾昌朝去世,年六十八。获赠司空、侍中
2023-06-05 11:19:00
一个是北宋名臣,一个是军事天才,欧阳修诬陷狄青的底气从哪里来
...打击和陷害狄青最严重、最深者的当属时任翰林大学士的欧阳修。欧阳修,进士出身,曾参与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官拜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他还是宋初文坛领袖,特
2024-08-23 12:11:00
...病,却活到75岁,而且写了近3000首诗。如白居易者,北宋欧阳修、苏东坡,明朝的王世贞,清代袁枚、俞樾,他们各自在古文、诗词、文史、诗话、朴学上彪炳青史。古代还有许多杰出人才
2024-04-07 02:34:00
...来一连串的“意想不到”……9月28日晚,原创悬疑舞剧《大名狄公》在河北邯郸大剧院首演,赢得满堂彩。10月12日-13日,该剧将在杭州大剧院上演,并由此开启全国巡演。舞剧《大名
2024-10-08 0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