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在海军装备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马伟明院士,在《中国电工技术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议打造一款集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和大功率微波武器为一体的超级战舰。
稍微熟悉海军装备的读者可能一看便知,这不就是美国海军之前提出的“朱姆沃尔特”驱逐舰吗?
但是,“朱姆沃尔特”驱逐舰项目最终失败了
美国海军建造最新一代的“朱姆沃尔特”级DDG-1000驱逐舰时,它们设想了一种结合着隐形技术、尖端火控系统和未来武器的全能超级战舰。这艘战舰预期会引领21世纪的海战模式,不仅有着独特的外形,还承载了军舰设计的多项突破性技术。
但是,“朱姆沃尔特”最终也没能达成预期目标。原计划是作为一种新式战舰,能在近海与深水任务中游刃有余,同时具备强大的陆攻和反舰能力。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很快就遭遇了现实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个项目转变成了一个高度昂贵的试验性计划。
初期,这个项目的成本被严重低估,随之到来的技术难题和设计修正又进一步提高了造价。结果,虽然每艘驱逐舰的费用飙升至数十亿美元,但实际作战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水平。
原本“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计划部署超前的武装,例如电磁轨道炮和激光武器。不过这些激进的设计在当时的技术基础上难以实现。电磁轨道炮项目因技术挑战巨大而难以取得突破,而激光武器又因体积庞大无法适合安装在该级驱逐舰上。
最终,美国海军不得不转而使用传统的大口径舰炮,但即便如此,它在实际作战表现上也没能超越先前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加之预算压力,最初计划建造的32艘数量被削减至仅有的3艘,这三艘驱逐舰目前在美国海军中处于尴尬的地位,既非大规模生产的主战装备,也没有完全达到其设计上的革命性预期,从而使得它们在未来海战中的角色和地位均显得模糊不清。
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失败,证实了超级战舰在当前技术条件的不可行。但是,中国并没有被吓退,而是进行了借鉴,认为超级战舰并非不可行,而是在理念方面存在问题。
中国的超级战舰,和“朱姆沃尔特”驱逐舰有很大区别
在马伟明院士眼中,这艘超级战舰如同一艘现代版的无敌舰,搭载电磁轨道炮担纲主炮,用以实施长距离打击,其威力和速度足以突破传统火炮的限制;激光武器负责近防防空,其精准和速度意味着即使是最难缠的目标也无所遁形;而大功率微波武器,作为新一代的副炮,不仅能有效应对近距离威胁,还可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干扰破坏。
要实现这样的超级战舰,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将各类武器简单地装在一起,更关键的是整合中国在电磁技术、全电推进系统和中压直流系统方面的领先成果,通过高度集成和协同作业,让各项系统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这样的设计,让超级战舰能够在海上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反舰、反潜、反空、以及对陆地目标的精确打击。
相较于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马伟明设想的超级战舰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朱姆沃尔特级虽然也使用了一些尖端技术,例如隐身设计和集成电力系统,但其在武器系统的组合上依然较为保守,且目前面临着成本和实用性的双重困境。
相比之下,马伟明的超级战舰理念是跨越式的,旨在打破传统海战的束缚,引领海军武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另外就是技术上也存在实现的可能。以电磁弹射技术为例,中国已经在其首艘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舰上成功应用,展示了在高技术武器系统领域的实力。全电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能源管理能力,为搭载高能消耗的未来武器如电磁轨道炮和激光系统提供了基础。
所以,马伟明院士提出的超级战舰理念,不仅是对现代海军作战的深刻洞见,也是中国在海军科技领域未来可能走向的一次大胆预判。这种重装甲、重火力的新型战舰,如能得以实现,将无疑成为海战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重塑全球海上力量的分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4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