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兰口村
拦河口旁碑文在,障东堤下潭水清
菏泽市牡丹区西北30公里,黄河大堤南侧,有个兰口村。关于兰口的村名来历,颇有些历史。“跟这滚滚黄河水有关。”李村镇兰口村党支部书记任文学说。
传说,清光绪初年,黄河北岸就有两个村,分别名为兰河寨、拦河口,均因黄河屡屡泛滥决口而得名。后来,两村遇黄河滚滩,相继从黄河北岸迁至南岸合为一村,取名拦河口,后演变为兰口。
兰口村村头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兰口历史决口处”。今年90岁的村民辛翠媛向记者讲起碑文上故事。她说,清末,黄河决口,一泻千里,鲁豫皖数省受灾。山东巡抚丁宝桢指挥动员数万军民抗击洪灾,历时三年修筑了黄河南岸障东大堤,上起东明谢寨,下至梁山十里堡,终于将决口堵合。
决口合龙处,在障东堤东侧形成了占地数十顷的一个大潭坑。如今,潭深数丈,水清鱼多,飞鸟翔集,周围村民常来此洗浴、洗衣,嬉笑玩耍,形成一道别样风景。“俺村还流传着关于潭坑的许多故事,如卖菜的秤砣浮于水面不沉、鲤鱼精驾车赶庙会等。”辛翠媛笑着说。
为纪念这一巨大的治河工程,丁宝桢亲题“障东堤”石碑。这座坐落在兰口村村东南角20米处的石碑,坐西朝东,青石质,碑座埋于地表以下。碑阳阴刻楷书“障东堤”三个大字,碑阴阴刻楷书“新筑障东堤记”,碑文10列、31行,共309字,山东巡抚丁宝桢撰文并书。
据介绍,此碑对研究鲁西南地区治黄史具有重要价值,2018年被菏泽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予以保护。
农村大众报记者 张 超
通讯员 郜玉华 林志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