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印度的“死丘之谜”到底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06:30:00 来源:戏说三国

印度的“死丘之谜”和我国明朝天启年间发生的“王恭厂大爆炸”,以及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通古斯河附近的“通古斯大爆炸”,被誉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印度的“死丘之谜”到底是什么?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拉·杰·班纳等人发现了一座城池废墟,它位于印度河中央岛屿上,科学家们从废墟里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骨骼。好像这座远古城市的所有居民在同一时间突然死去,整个城市也在同一时刻被摧毁。

因此,考古学家把它叫做“摩亨佐达罗”,意思是“死亡之丘”。

在进一步的考察中,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个距今3500年的摩亨佐达罗古城,曾经非常繁华。

它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占地达到了8平方公里。整座城池布局合理,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城生活着城市里的上流人物,包括宗教祭司和城市首领,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和巨大的壕沟,同时修建有众多的瞭望塔。

最为奇特的是,在上城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浴池,占地面积达到了1063平方米,其周围密布着很多小型的洗浴房。

下城则设施简陋,不但没有任何的防御工事,连房屋都异常低矮,布局纷乱,似乎应该是普通人群和体力劳动者居住的地方。

但整座城市仍然呈现出高度文明的特征,和现代城市的方形布局并无二致,有成熟的排水系统,有合理的居民生活区和笔直宽阔的街道。甚至居民住宅也整齐划一,均为二层小楼,连窗户的朝向都同时向里,以隔绝喧嚣的噪音和灰尘。

印度的“死丘之谜”到底是什么?

总之,这座毁于一旦的城市不像是数千年前的古城,反倒和现代的城市相差无几。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些非常奇特的现象。

首先是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个轮廓十分明显、建筑物全部被夷为平地的破坏中心。以这个中心向外扩散,距离越远破坏程度越低。最外围的建筑和民居只是有轻微的损伤,而中心部分的所有物体几乎化为齑粉。

其次,居民们几乎在同一个时刻死亡,而且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人是在毫不知情,遭遇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罹难的。从遗骸的状态和分布情况来看,有的人正在屋里休息,有的人正悠闲地在街上散步,还有的人正在三五成群地聊天,甚至有人正在沐浴。

这个瞬间飞来的横祸,夺去了全城近5万人的生命。整座古城一刹那间一片死寂,变成了一座废墟。因此,考古人员才把它叫做“死丘”。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城里发现大量的被烧熔的粘土和矿物碎片。经科学检测,这些碎片的形成温度至少要在140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只能在技术先进的冶炼厂的熔炉里,或者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中才能达到。

同时,在印度的古代《摩呵婆罗多》文章中,曾记载过类似的景象:“一阵耀眼的闪电和无烟的大火之后,紧接着是惊天动地的爆炸,爆炸引起的高温使得水都沸腾了。”

此外,从印度的一些历史传说中,似乎也能找到这次灾难的影子,如“耀眼的光芒、无烟的大火、紫白色的极光、银色的云、黑夜中的白昼”等等描写。

印度的“死丘之谜”到底是什么?

那么,“死丘之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综合上述线索,造成摩亨佐达罗古城灾难的只能是一次大爆炸,因为现场的遗迹全部符合爆炸所产生的的特征。

那么,这是一次怎样的爆炸,能产生如此大的威力,将一座高度文明的古城瞬间摧毁?

首先,这次爆炸十分吻合核爆的现场。但是,我们已知的核武器第一次爆炸是在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难道在3600年前就曾有核爆炸产生,这显然有悖常理。

除了核爆炸,还有什么可能的爆炸会导致这个结果呢?

有人猜测,是不是外星文明对地球的一次核攻击?或者是外星人的核动力飞行器,因故障降落在了摩亨佐达罗古城而导致的核爆炸?

但从现场残留的遗迹来看,找不到任何有关外星飞行器的残骸,更何况外星文明虽然有很多说法,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

于是,科学家们将眼光投向了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黑色闪电。

印度的“死丘之谜”到底是什么?

有人提出,摩亨佐达罗古城的爆炸,是由黑色闪电和球状闪电共同作用造成的。

闪电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大都是白色闪电。黑色闪电很少看到,但它确实存在。

1974年,苏联天文学家契尔诺夫就曾经在扎巴洛日城,看见一个滚动着的黑色闪电。当时,扎巴洛日城上空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在一片球状闪电过后,契尔诺夫发现了这个直径大约在25厘米左右的黑色闪电。它像一团雾状的凝结物,身后有淡红色的阴影,周围有光圈。在发现它后不久,这团黑色闪电就发生了爆炸,发出耀眼的光芒。

无独有偶,1983年,有天文爱好者在墨西哥拍到了一张黑色闪电的照片,证明了它在自然界里确实存在。

黑色闪电裹挟着巨大的能量,一个半径在30厘米左右的黑色闪电发生爆炸,足以让几个成年人粉身碎骨。如果引发连环爆炸,则会轻易地毁掉一个村庄和一座小型城市。

因此,科学家提出,“死丘之谜”正是由于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数千团半径达30 厘米的黑色闪电和众多的球状闪电参与爆炸,才形成了类似核爆的场面,让一座高度文明的古城瞬间化为了灰烬。

(参考资料:《印度“死丘之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上最诡异的3次天灾:一次在中国两次在外国,专家至今无法解释
...中国,今天就来说说这三次天灾。死亡之丘古文明坍塌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与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同属四大文明发源地。也就是因为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的一场天灾,古印度文化灰飞烟灭
2023-10-25 17:24:00
印度人的肤色是从哪里来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绝大多数的印度人皮肤黝黑,似乎和白人扯不上关系。而且印度原本并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由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土邦和部落组成的次大陆名称。是英国人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后来
2023-08-11 17:10:00
印度河谷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谷文明约兴起于公元前3300年,至前1700年后开始衰落,前1300年前后消亡,是史前几大古文明中离华夏文明比较近的一个。印度河谷文明和东西方的古老文明都有着密切的文化、贸
2023-08-31 12:41:00
来源:看看新闻Knews28日,一则原本想宣传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新建发射场的广告,却在背景图中“无意”中出现带有中国国旗图案的火箭,引发朝野争议。这则广告画面由电脑生成,但印度总理
2024-03-01 17:05:00
...密,毕竟有秦岭、巫山等山脉阻隔。相反,三星堆文明和印度洋沿岸的联系却是比较多的,三星堆遗址的一个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的象牙,目前四川还未出土大象遗址,这说明这些象牙并非来自于本
2024-04-29 21:10:00
为何说若没有商朝的全力阻拦,中国将是第二个印度
...至可能将铁蹄踏入中国大地,彻底改变东方的历史进程。印度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被雅利安人征服后,社会结构和文化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而中国,若非商朝在西北方向筑起了坚固的屏障,或许也
2024-09-29 13:40:00
印度大选·观察|制造“成千上万的莫迪”,印人党取胜的“武器”
...400个席位!”“我们是莫迪家族!”4月中下旬,超100名印度侨民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一场线下会议,讨论如何支持印度人民党在2024年人民院选举中获得400多个席位的动员办法,
2024-04-25 14:30:00
唐朝贵族为何喜欢“昆仑奴”?真正原因曝光
...带的“黑人”(尼格利陀人);也有部分是达罗毗荼人(印度的一个民族);至于来自于非洲大陆的黑人则少之又少。“昆仑”是唐朝人对印度半岛与南洋群岛的泛称,因皮肤黝黑,昆仑有黑色之意
2023-03-01 20:48:00
印度鞭炮厂爆炸 致死人数升至11人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印度中央邦赫尔达地区一家鞭炮厂6日发生火灾并引发多次爆炸。印度媒体报道,死亡人数升至11人,伤者过百。2月6日,在印度中央邦赫尔达地区,发生爆炸的鞭炮厂冒出浓
2024-02-07 14: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