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泉州与扬州太相似了,都一度璀璨夺目,又随着世界格局变化而有些失落。如今两座古城都奋力走在重新振兴的道路上。
至于美食,两地用料、风味不同,但值得互相借鉴。相比体系庞大丰富的淮扬菜,泉州美食在种类上稍单薄了些。但泉州小吃之丰富之美味,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大开胃口。正餐为主、小吃为辅的餐饮结构当然没毛病。然而夜宵小吃唱主角,也一样热闹非凡。
□ 叶松亭
最近,泉州挺火。
先有当地“特产”南音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悠扬婉转,引来网上网下一片盛赞;后有节日期间不少亲友前去旅游,连吃带玩,打卡照片一度在朋友圈“刷屏”。
仔细想一想,大家倒也不是一夜之间感受到泉州的魅力。印象里,自打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古城的势头就一直很猛,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不少关注。
其实我和泉州的交集有限,仅在2016年趁着假期去玩了几天,顺便收些秋茶,纯粹游客视角式浮光掠影,对这座城市只有一些最基本、最感性的印象。但肤浅的初次邂逅,并不妨碍对她“一见钟情”,因为抛开复杂难懂的方言和独木成林的榕树,这里和扬州实在太像了。
不夸张地说,要列举两地的相似或相通之处,随手都能写出十条八条。
往大了说,两者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始建于春秋末年,泉州起步于周秦时期;两者都因水而兴,扬州是大运河畔的明珠,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两者都曾是有名的繁华之地,唐朝的扬州号称“扬一益二”,宋元的泉州乃“世界第一大港”……
往小处看,扬州有列入国家非遗的扬剧,泉州有号称“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南音;扬州杖头木偶与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木偶,齐名于江湖;扬州有大明寺、普哈丁园、东岳庙、鉴真佛学院,泉州有开元寺、清静寺、关帝庙、天后宫……
至于我比较关心的美食,两地用料、风味不同,但值得互相借鉴。
如果粗糙地将美食分成正餐和小吃,以我在泉州短暂、不排除以偏概全的体验来说,当地正餐鲜则鲜矣,尤其佛跳墙等招牌硬菜,我在泉州酒店的温陵中餐厅,专门叫了份不放鱼翅且用牛筋代替鹿筋的“平民高配版”,真心不错,口味醇厚、实而不华,吃完轻抿嘴唇可以感受到稍许黏连感。然而,相比体系庞大丰富的淮扬菜,种类上终究稍单薄了些。
另一方面,泉州小吃之丰富之美味,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大开胃口。出发前我在纸上写下二三十种小吃名字,打算按图索骥依次吃下来,结果抵达首日就吃了六种,醋肉、石花膏、榨菜粿、咸煎饼、四果汤、土笋冻,此后再接再厉,陆续品尝了面线糊、牛杂汤、烧肉粽、四果汤……印象最深的,不是上过《舌尖》的面线糊,而是泉州市区花巷路边摊上卖的咸煎饼,风味尤佳,四天跑去三次,次次吃得满嘴油光,连日记最后一句话都是“再见泉州!再见花巷!”这些小吃大多好吃不贵,可以坐在店里慢慢品,也可端在手里边逛边吃,眼不停嘴不歇,吃完一份换个花样,等逛得腿脚酸软,一屁股坐下休息才发现,原来已经吃得撑肠拄腹,顶到了嗓子眼。
琳琅满目的小吃撑起当地美食的半边天,让本该唱主角的正餐都有些黯然失色,这样的美食结构看似“没大没小”,实则接地气,还便于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比如我啃咸煎饼的时候,老婆手里总端着碗土笋冻或豆花。
这对我们是有所启发的。淮扬菜中规中矩,正餐为主、小吃为辅,这样当然没毛病,可有时候对于闲散食客或游客来说,独自下馆子不方便点菜,简单吃个套餐又不甘心,倘若路边小吃和正餐一样精彩,选择余地自然更大。更何况,小吃发展到一定水平,能够凝聚的能量是惊人的,典型案例莫过于全国各大夜市,硬桥硬马的大餐有限,夜宵小吃唱主角,一样热闹非凡。
几年前,走在泉州涂门街上,我随手用手机打下这么一段话:“泉州与扬州太相似了,都一度璀璨夺目,又随着世界格局变化而有些失落。如今两座古城都奋力走在重新振兴的道路上,固然要恢复昔日荣光道阻且长,但我对她们的未来有信心。”
几年后,看着“好地方”和泉州都越来越好,证明当时的判断没错。但又觉得,还可以再加半句话:复兴之路,总是“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无论美食,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唯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前行的步伐才会更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