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张柏华
民国后期,石柱县有所郭沫若书题校名的中学,那就是道远中学。郭沫若为何书题校名,这还得从桥头早年的教育说起。
桥头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历代都是川鄂两省的边境重镇,文化底蕴深厚。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以前,这里的教育以私塾馆为主,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以各姓祠堂办学,二是富豪之家聘师上门设馆,三是联合邻近数户雇请教师,四是教师自己开门设馆。私塾馆的教学年限不定,凭东家自愿,多数是到子女成才登第或成人应试为止。在元明清时期,桥头举贡生员众多。
清光绪十九年,桥头乡绅杨懋修主持民众募集乐捐六十多石田地租谷为基金,在桥头下街文昌宫庙设立公读书院,借“华封三祝”(祝寿、祝富、祝多男子)之典,命名为华祝书院,与“凌云、平山、鹿鸣、五云、经古”合称丰都县六大书院。
清宣统二年(1910年),桥头坝改名为义顺乡场。清宣统三年,废华祝书院,在原旧址设立义顺乡小学,始教新学,开设国语、算术、常识等课程,仍教读古文。一年分春秋两季招生,学制分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合计六年。1937年,义顺乡改为七乡一镇,乡场称为桥头镇,义顺乡小学改称“桥头小学”。
1941年,时任丰都县长李自青和石柱县长苏知行,在协议解决插花地界问题时,将丰都县的辖区桥头,划归石柱县管辖,同时将原华祝书院的校产归还桥头作为地方事业开支。1942年,当地士绅利用返还的校产,依靠人民出力,兴办桥头私立导远中学,教学地点设于桥头小学楼上。由于学校在教师的聘用上,不分籍贯亲疏,任用贤才,一时间,学校名声享誉周边各县,学生远从百里以外前来就读。为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和影响力,1943年春,导远中学董事会募捐集资,在乡场对岸八圣宫处新建导远中学校舍。
1944年3月,在重庆参加“民族英雄秦良玉事迹研讨会”的郭沫若,应时任石柱县教育科长廖集云等人邀请为导远中学题字书写校牌。郭沫若了解到桥头乡离石柱政治中心甚远,日渐增加的小学毕业生到县城上中学非常困难的情况后,想了想就说:“可不可以用‘道远’二字?”“太好了,任重道远!”众人称赞。就这样,郭沫若当即题写了行草结合的“道远中学”的校名。从此,“导远中学”便更名为“道远中学”。
1946年,石柱县府令道远中学迁址石柱县城下街凤祥祠办学。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桥头乡中学教育就此终止。直至1959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桥头乡才在华头嘴办起第一所公立中学,解决了当地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问题。
据《石柱县志》载:1950年9月,县简易师范学校并入县立初级中学,11月更名为川东区石柱中学,1951年3月接管私立道远中学,1952年12月改名为石柱第一初级中学校。从此,石柱第一初级中学校越办越好,后来成为了省级重点中学,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1984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后,则改名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一初级中学校,一直至今。
(作者系重庆石柱县作协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