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5月25日讯锣鼓喧天奏响春日序曲,歌舞翩跹绘就文化盛景。5月25日,青岛市崂山区省级“四季村晚”示范展演首场活动在石湾颐和社区热闹启幕。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欢乐祥和。石湾颐和社区锣鼓队带来的《锣鼓喧天》率先登场,铿锵有力的鼓点、整齐划一的动作,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展现出社区居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随后,男声独唱《追寻》以深情的歌声,诉说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石湾颐和社区舞蹈队带来的《祖国之恋》,用优美的舞姿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音乐快板《点赞新时代(沙子口)》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朗朗上口的唱词、欢快活泼的节奏,将沙子口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旅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娓娓道来,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节目演员均来自本地自发群众、社区文艺团体及民间艺人,参与群体涵盖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民俗表演《猪八戒背媳妇》由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领衔,幽默风趣的表演让现场笑声不断,传统民俗文化在创新演绎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望海社区带来的拉丁舞《幸福中国一起走》,将时尚元素与爱国情怀巧妙融合;朗诵《中国话》通过铿锵有力的诵读,展现了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充分彰显了崂山区群众文化工作的蓬勃生机与深厚底蕴。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体验区,汇聚了十余项非遗项目,从传统工艺到手工艺术,从节庆民俗到技艺体验,全方位展现中华技艺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传统工艺类区域,扎染摊位前蓝白交织的布料在草木染缸中变幻出流云冰裂纹理,参与者可以亲手设计图案,见证素布在浸染、扎结中诞生独一无二的色彩密码;漆扇工艺区陈列着以天然大漆髹饰的精美扇面,匠人现场演示贴金、晕染技法,让观众感受 “一片扇面一幅画” 的雅致;活字印刷体验区则还原宋代印刷场景,从捡字、排版到刷墨、拓印,全套流程可供亲手操作,触摸铅字间的文脉传承。
手工艺术类同样精彩纷呈,翻花(又称 “十八罗汉”)传承人展示一纸折叠间化作飞鸟、宫灯的神奇技艺,观众可跟随学习制作简易翻花,感受指尖上的动态美学;衍纸区备齐五彩纸条,通过卷、捏、粘等技法,将平面纸张塑造为立体花卉、动物;编绳体验以中国结为核心,讲解平结、盘长结等基础绳结,让人们亲手编织寓意吉祥的挂饰。节庆民俗类特别推出端午节手工体验,艾草香囊制作、五彩绳编织等活动融入驱邪纳福的节俗文化;香包区提供刺绣布料与中草药包,可定制专属香包,感受 “袖里藏香” 的古典雅趣;糖画摊位前,艺人以铜勺为笔、糖浆为墨,在石板上浇铸出十二生肖等造型,丝丝甜香中重温童年记忆;拓印体验选取青铜器、汉画像石等纹样模板,通过墨色拓印,将千年文物的纹路复刻于宣纸之上。从指尖技艺到节庆记忆,从静态观赏到动态实操,
体验区以多元形式和村民一起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近年来,崂山区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造了多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培训、文艺比赛、公益演出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艺骨干,孵化出近百支基层文艺表演团队。截至目前,崂山区已累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超千场,参与群众达数十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我们希望以全省‘村晚’活动为契机,将本土群众文化与本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美好愿景。”崂山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崂山区将继续以“四季村晚”等活动为抓手,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打造更多具有崂山特色的文旅 IP,推动群文工作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澎湃着鲜活生命力的群众文化展演,成为崂山民俗传承的新看点、岛城文旅融合并进的新名片、全省“村晚”竞秀阵列中的新典范。(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6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