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康平县东升乡东升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
合作助力多元化 土里翻出“金疙瘩”
康平县东升满族蒙古族乡东升村位于康平县西部,毗邻卧龙湖湿地保护区,素有“旭日东升,莲花福地”之称。作为一个典型的“分散经营、靠天吃饭”的农业村,东升村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经常陷入“大灾大损失、小灾小损失”的窘境。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民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走出了一条“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之路,村集体年均收入达到65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村民说,东升村这是从“土疙瘩”里翻出了“金疙瘩”。
坚持党建引领
探索发展道路
“产业基础差,想致富却力不从心”、“有田无人种,种田不挣钱”、“就业机会少,村民外流多”……乡村振兴路上,如何铲除这些“绊脚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村党总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集思广益,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走访座谈、入户调查,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最终确定了“党建引领、办社兴村”的发展思路。
最初,不少村民持怀疑观望态度,本来想增收致富,又害怕“竹篮打水一场空”。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将自家土地拿出来做试点,带动全村200多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对于未入社的村民,村里组织进行土地置换,尽可能保证合作社流转的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后期管理和机械化耕作。
2015年底,通过党员带头入股、村民自愿参股的方式,康平县首家由村党总支领办的村集体合作联社——康平县龙旭种植专业合作联社成立,主要由5个种植合作社和1个农机合作社组成。自此,东升村走上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发挥农机力量
激发合作潜能
2016年,作为辽宁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东升村获得了200万元奖补资金,合作联社用这笔资金购买了拖拉机、旋转犁、多功能气喷播种机、进口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农机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秋翻整地、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机械化收割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服务由外部购买转为内部供应,不仅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通过为外村提供服务持续增加集体收益。
村党总支创新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采取“保底收入+利润分成”的方式,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合作联社。2016年末,合作联社召开了分红大会,入社农户每亩分得保底900斤玉米,又按照占股比例获得利润分红,一算下来,一亩地收益比未入社村民高出近500元。这下百姓们全都放心了,入社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入社社员已发展到314户,流转土地达5200亩。
调整产业结构
拓宽收入渠道
为有效扩大收益,合作联社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开发了谷子、黄豆、黑豆等多个杂粮品种,还积极与收购方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测土施肥、统一耕种收割、统一管理经营,实现入社农户每亩保底分红700元左右,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
为做好土地经营的“后半篇文章”,合作联社还建设了粮谷加工厂,引进先进机器设备,通过脱皮、破碎、分级、抛光等一系列标准化工艺,制成的玉米碴产品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口感好,达到了市场上特一级玉米碴的标准。2023年,合作联社建设投产了玉米面条加工厂,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如今,“幸福东升”远近闻名,乡亲们的笑脸也愈加灿烂。东升村合作经营、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农业活力,也增强了致富后劲,打造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东升样本”。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