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祯登诛杀魏忠贤的背后,有失智之虑,也有一流权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20:52: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明一朝,宦官势力是皇帝刻意培植出来,为制约文官集团,当作家奴用的,所以说,即便如魏忠贤这样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实质上也只是皇帝豢养的一条狗,17岁的崇祯对魏忠贤的诛杀,实质上就是主人打狗,所以结局看上去毫无悬念,而且感觉很轻松。

这是从庙堂权力格局这个宏观角度看的,但从微观的、具体的人的角度,崇祯诛杀魏忠贤也是一出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朝堂大戏。

关于崇祯应不应该诛杀魏忠贤,历来有争议,很多人说崇祯是藩王出身,未接受过严格的帝王教育,不懂得运用帝王术,一朝将魏忠贤诛杀后,造成了文官集团一支独大的局面,纵使自己再励精图治,最终还是成了被文官集团操控糊弄的帝王宝座上的聋子、瞎子、亡国之君。

这种说法当然没错,而且很深刻!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崇祯未必就这么不堪,看不到魏忠贤对大明“恶有恶效”的价值,只因为他太年轻,只有十七岁,初登大位很容易被感受到的危机左右,更容易当局者迷。

咱们不妨来看看崇祯登基前后所感受到的危机,以及他轻松诛杀魏忠贤的过程,或许能更真切地感知这一段历史——

天启朱由校病危时,魏忠贤把持朝政独揽大权到了何种地步?锦衣卫、左都御史、朝阁、镇抚司全部被掌控,仅内宫太监“练内操”的就有上万名,如果魏忠贤真的疯狂起来,拼死一搏,搞宫廷政变,后果还是不堪设想的,天启会不会被控制?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崇祯)会不会被假传圣旨诛杀掉,这些都是可以想象的。

崇祯登诛杀魏忠贤的背后,有失智之虑,也有一流权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很危险的,据说魏忠贤想效仿吕不韦,挑选宫女与自己的侄子魏良卿生子,等到天启一死,即送入宫中,胁迫皇后抚养,让他继承大统,自己则以辅佐的方式摄政。

这个阴谋之所以只在腹中酝酿,最终没能成行,一来因为魏忠贤胆魄不够,不敢搏,二来他缺少搏的环境土壤,即便是他的党羽,也觉得“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

魏忠贤无法,也无魄力控制内宫后,天启朱由校最终顺利地将大位传给了崇祯朱由检,并嘱咐他,魏忠贤忠心为主,应继续委以重任。

很显然,崇祯没有听懂、参透天启这个嘱咐所包含的帝王格局——魏忠贤即便十恶不赦,但也绝不能杀,杀他,朝廷将失衡,社稷将飘摇。

崇祯即位之初,幼稚的地方即在于他根基未稳时警惕过度,始终担心魏忠贤要加害于他。

这是他极大的失智。

崇祯登诛杀魏忠贤的背后,有失智之虑,也有一流权谋

其实,见崇祯登基,大局已定后,魏忠贤最想做的是献媚新主子,而不是图谋不轨。

魏忠贤见崇祯不易接近讨好,转而开始以退为进,一方面进一步窥视帝王心思,一方面寻求自保之境。

崇祯缺乏帝王术的深邃格局,但“主子打恶犬”的帝王权谋他还是有的,所以一开始,崇祯对魏忠贤是百般宽慰、隐忍不发。

然而,当崇祯在帝王宝座上渐渐坐稳后,他对魏忠贤的诛杀便渐次展开了。

按照套路,诛杀魏忠贤是从弹劾开始的。

崇祯在这个环节,把握的很有分寸。

右副都御史、南京通政司事杨所修率先弹劾魏忠贤同党时,崇祯态度暧昧不接招;一个多月后,工部主事陆澄源上奏直接弹劾魏忠贤时,崇祯不置可否,不做御批。

崇祯这么做,其实是欲擒故纵,激起更大的弹劾声浪。

两天后,刑部员外郎躬盛果然以愤怒的姿态配合了崇祯,他连奏疏都不上,直接在乾清宫门外贴出魏忠贤的罪行:举天下之廉耻澌灭尽;举天下之元气剥削尽;举天下之官方絮乱尽;举天下之生灵鱼肉尽;举天下之物力消耗尽。

一石激起千层浪,魏忠贤瞬间被愤怒的声讨浪潮所淹没。

这时候,海盐县官职小得不能再小的贡生钱嘉徵上了一道奏折,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和先帝相并列;二、藐视皇后;三、大搞宫内操练,搬弄兵权;四、目无高祖、成祖、其他祖先皇帝;五、克扣削减对藩王的封赏;六、目无圣人;七、滥授爵位;八、冒领边疆将士功劳;九、搜刮盘剥百姓;十、纳贿、交通关节。

紧随十大罪状,钱嘉徵又称:罄南山之竹,不足书其奸状;决东海之波,难洗其罪恶!

奏疏最后说:伏乞独断于心,敕下法司,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以彰正始之法。

如此杀气腾腾的奏疏,十条大罪,单挑一条出来都足够诛杀魏忠贤十次。奏疏呈上后,崇祯朱由检召见魏忠贤,并叫内官将十条大罪逐条念给魏忠贤听。魏忠贤听得心惊肉跳,脸色苍白,冷汗直冒,两腿恐惧颤抖。

这不是敲山震虎,而是敲山杀虎的前奏。

待内官念完,崇祯朱由检问道:“钱贡生所奏可否属实?”

魏忠贤扑通跪倒在地,妄想搬出对先帝的忠心来赢得生机,他放声恸哭,撕心裂肺地说:“厂臣该死,念在过去忠心伺候先皇的份上,还请皇上开恩。”

对崇祯来说,他的内心是誓杀而不念恶犬之利,魏忠贤越是搬出天启,他越是窝火,越觉得魏忠贤是妄想逃脱,最终崇祯冷漠地说:“你暂且下去,听候处置。”

到这份上,魏忠贤已如丧家之犬,方寸大乱间,他做了一件蠢事,试图通过重金贿赂崇祯身边的贴身宦官徐应元,让他从中来解救自己。

徐应元深解圣意,于是顺水推舟地将魏忠贤朝死坑里推了一把,他说:“眼下,朝堂上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明智之举,不妨先避风头,辞去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等过了风头,皇上冷静下来必定会找机会将你调回来。如此,你既自保,皇上也不为难,岂不两全其美?”

病急乱投医的魏忠贤一听,赶紧请徐应元帮忙递送美言,达成此事。

有这一环,等于崇祯不用拔刀,魏忠贤自己就将刀递了上来。

随后,中计的魏忠贤向崇祯递交辞去东厂提督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奏疏,崇祯先假意宽慰挽留,待魏忠贤彻底麻痹下来后,御笔一转,随即下了一道圣旨,勒令魏忠贤即刻前往凤阳看守皇陵。

魏忠贤天真地以为崇祯真的放了自己一条生路,心态一放松,昔日权倾朝野的惯性心理又冒了出来,去凤阳时,他居然拉了足足四十多车的金银珠宝,并且还带了一千多名随从、侍卫、亡命徒。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觉得杀机已成,提起御笔立即向兵部发出了一道急诏,严词呵斥魏忠贤——朕思魏忠贤等不止窥攮名器,絮乱刑章,将我祖宗蓄积贮库、传国奇珍异宝、金银等朋比侵盗几空,本当寸磔,念梓宫在殡,姑置凤阳。却不料魏忠贤巨恶不思自改,辄敢将蓄亡命,自带凶刃,环拥随户,势若叛然。

呵斥之下,崇祯直接派出锦衣卫前往逮捕,押回京城受审。连同身边侍卫,一并逮捕,有胆敢违抗者,就地正法。客、魏二犯家产,籍没入官······魏忠贤生祠全部拆除,折价变卖资助辽饷。

朝中李永贞得到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

魏忠贤自知大势已去,难逃一死,行至阜城时,与同伙李朝钦在关南客栈痛饮至四更,最后一起上吊自杀。

崇祯听说魏忠贤已提前自杀,憾恨之下又下一旨,将魏忠贤枭首肢解,悬头于河间府;天启乳母,与魏忠贤对食,狼狈为奸的客氏押往浣衣局,执行笞杖刑(直接鞭死);魏、客主要党羽,魏忠贤侄子魏良卿、客氏儿子侯国兴、弟弟客光先一律处死,抄家暴尸——

然而,魏忠贤被诛杀后,大明的朝堂并没有就此清明,相反越发的党争不断,乌烟瘴气。对此,梁启超评价说,当他们吵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张献忠和李自成已经把杀人刀磨得飞快,准备着把千千万万人砍头破肚,满洲人已经把许多降将收了过去,准备着看风头捡便宜入主中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00:46: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魏忠贤与崇祯帝权力斗争背后的故事
魏忠贤是明熹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宦官,非常受到熹宗的宠信,被称为“九千岁”。当时熹宗不理朝政,所以基本上朝廷大事都有魏忠贤一人说了算,他仗着背后有皇帝撑腰,就独断专行,打击异己。明熹
2023-12-10 15:39:00
魏忠贤的成功背后的故事
...。这种做法,导致了明朝出现了许多专权的宦官,其中魏忠贤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魏忠贤原本只是一个贫寒出身的小人物,他却靠着巧妙的手段和人脉关系,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高峰。然而,他的
2023-08-05 17:24:00
魏忠贤与东林党之争,实为帝王制衡权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阉党的代表人物——“魏忠贤”和东林党的斗争吧。“九千岁”魏忠贤,我想这个名字不用做太多的介绍了,不管是历史书籍还是影视作品,但凡只要涉及到明末天启
2023-06-21 13:50:00
大明王朝,权谋与背叛
...抗让金军无法轻易突破,但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当权的魏忠贤时而不见努尔哈赤的军队进犯,这引发了一个微妙的历史疑问:为何当时金军无法打进中国?在大明王朝的宫廷深处,隐藏着无尽的权谋
2023-08-29 16:40:00
为何17岁的崇祯,轻而易举地除掉了魏忠贤
...监干政、宦官专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其中,魏忠贤堪称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奸臣,他被众多史家视为明朝国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魏忠贤,生于天启年间,成长于司礼监的宫廷环境
2024-03-14 16:10:00
揭秘魏忠贤覆灭背后的宫廷秘闻
...一1644年),明朝第十六任皇帝,也即末代皇帝。崇祯魏忠贤(1568一1627年),明朝最后一个大太监,集历代太监之大成,着任司礼监,提督东厂和锦衣卫事,自天启朝末年,号称九
2024-04-05 12:26:00
崇祯刚杀了魏忠贤,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承前启后、毁誉参半的角色——他就是明末著名的宦官魏忠贤。魏忠贤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提起他,人们第一印象就是负面的评价。贪婪、残忍、奸诈,都是人们对魏忠贤的定形描述
2023-08-29 17:56:00
天启帝和崇祯帝相比,谁的本事更强呢?
...打起精神。天启在位时,出了一名大明最强权的太监,魏忠贤,这位公公仗着皇帝的宠信,权倾朝野。经常是皇帝在内宫做木匠活,魏忠贤在朝廷执行皇帝的权力,满朝官员只知道有九千岁却不知道
2023-07-01 00:40:00
他是出了名的奸臣,却也因为他避免了外敌入侵
...奸臣就是一位对国家有着不小帮助的“功臣”,他就是魏忠贤,背负着整个大明灭亡的黑锅。但是事实上,他也为大明做出过不少贡献。一个贤明的君主,不在于统帅了多少君子,而是在于驾驭了多
2023-05-20 0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