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儿童多动症的三大症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04 21:43:00 来源:关注健康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断与评估、儿童精神药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及行为治疗、分子遗传学、药物基因组,长期承担ADHD专业门诊,并负责父母教育和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一说到多动症,很多父母的反应都是孩子淘气、不听话、精力旺盛、一天到晚不停捣乱等。其实,“好动”不一定是“多动”,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中心副主任杨莉教授看来,多动症表现多样且不容易辨别,有调皮的孩子,也有安静的孩子,而且不同年龄段的特征都不一样,目前在中国的整体患病情况呈现出就诊低、诊断低、治疗低的“三低”状态。

近日,由强生公司在华制药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赞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等12家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项目启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疾病认知水平,深化创新诊疗模式,倡导疾病科学诊断和治疗。

此次ADHD关爱周同步启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创新地搭建了医生、教师、家长三方沟通平台,进一步深化“医教结合”模式。在全国各地小学陆续开学后,将邀请ADHD领域医生前往全国范围内260所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普及疾病知识,指导老师和家长对ADHD进行初步的筛查、诊断和后续的配合治疗。

就诊低:父母对这个病认识有“偏见”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属于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简单说就是部分脑发育轻微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在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杨莉教授遗憾地表示,这个病就诊率很低,与父母的错误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从小调皮、多动是天性,等年龄大点自然就会好,根本没放在心上;还有的家长并不知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容易失控也属于多动症,需要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是ADHD的三大主要症状,有可能孩子身上合并有多个症状,也可能只有一个症状,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杨莉教授说,多动症的孩子和一般活泼好动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提醒一个关键词:“与年龄不符”的过度活动,比如不分场合的过分的喧闹和捣乱,不停的说话,经常坐立不安,手脚不停地拍打、扭动,一刻不停的动。

如果在上课是坐不住的,要么坐着的时候离开座位;要么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上课他在下面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使他注意力分散转移,没办法完成作业,还有就是丢三落四,有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反复提醒也听不进去。

另外,多动症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容易大哭大闹,易冲动,而且不分场合的发脾气,家长根本控制不住。以上行为,如果是正常活泼的孩子,在特定情景下或是需要安静、有纪律约束的场合是能保持不动的,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情绪。

作为第一关口的父母,对孩子的异常行为要提高警惕,纠正错误认识,不要错失早期治疗机会。杨莉教授提醒说,ADHD的病症不会因年龄增长而改变,也许多动的症状有缓解但会伴随其他问题,这是一种影响终生的慢性疾病。

诊断低:病症复杂不好识别,家长孩子都要问

“ADHD患儿的识别是有一定难度,诊断需要找专科医院或是专业医生。”杨莉教授说,这个病的诊断比较复杂,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做脑电图或是器械检查就能有结果,ADHD的诊断需要不断的询问病史,不断交谈,比如核心症状有没有、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出现的场合、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的原因。

“这其中同样少不了父母的协助,医生会跟家长了解这个孩子从出生,生长发育中的表现,现在的行为上的特点,包括社会功能情况、学习情况、跟小伙伴相处和跟家人相处的情况等。”杨莉教授说,诊断中与家长了解完孩子情况后,还会跟孩子去交谈并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医学评估,同时还要与其他疾病进行甄别。

目前,《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建议的诊断流程是:诊断线索→病史收集→临床检查与评估→辅助检査→诊断与鉴别诊断,可见环节之多。医生在其中像侦探一样,需要依据可靠的病史和对特殊行为症状的观察和检查,要把各种资料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治疗低:仅三分之一患者接受正规治疗

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50%会持续到成年期,在我国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

ADHD患儿治疗率不理想与就诊低、诊断低有一定关系,与此同时,杨莉教授强调,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都是一个长期治疗,根据患儿不同病症,需要治疗一年以上甚至是几年时间,期间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跟踪随访,包括药物反应、病情改变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个长期的治疗家长要有心理准备,不要中途放弃。

在药物治疗上,目前中国获批上市的包括中枢兴奋剂(哌甲酯)及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其中哌甲酯为国际及国内指南推荐作为ADHD的一线治疗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家长培训、学校干预等,尤其家长培训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ADHD患儿的影响很大,不正确的教养观念甚至会加重孩子的病症。

家有ADHD患儿先要培训父母,一方面先教给父母ADHD的相关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病症表现,提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多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有家庭管理技巧,尝试在家里执行一个系统的行为矫正方法,引导孩子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经常陪伴或是共同完成一件事,还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督促其及时改正,对于孩子的优点也要及时表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12: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来源:极目新闻多动症会遗传吗?怎么区分孩子是调皮还是多动症?我们整理了10个多动症相关问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1.平均每个班可能有3个孩子是多动症?周国岭说,多动症在医学上的专
2024-01-30 10:55:00
医生提醒:这种病也会遗传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网红韩安冉自曝女儿被确诊为多动症医生提醒:这种病也会遗传近日,网络主播韩安冉在社交媒体上自曝女儿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她表示女儿是遗传的多动症,目前除了爱动,其他
2024-01-23 02:00:00
...很可能是生病了,患上了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日前,京东健康数据
2023-09-13 07:59:00
知名网红自曝女儿确诊ADHD 儿科专家:很多家长都有误区
1月20日,网红韩安冉发文称女儿猪妹确诊多动症,引发关注,#韩安冉女儿被确诊多动症#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韩安冉表示“还好我们发现早,可以干预遗传的多动症,目前除了爱动,别的都还好
2024-01-23 15:52:00
央广营养课|孩子有多动症怎么办?心理专家:积极干预很重要
...表示,此前曾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检查结果)显示多动症,医生也没给开诊断证明或是开药。”学校方面也表示,该生并未确诊“多动症”,目前男孩已由家长带回家,学校为其安排了网课。
2024-04-13 10:20:00
...社会,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多动症这一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多动症影响儿童未来,所以很多家长对此都非常焦虑,怕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以后的成
2024-06-03 10:09:00
多动儿童的成长之路:挑战与希望并存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这类孩子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关爱,他们也能茁壮成长。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
2024-07-06 06:31:00
儿童多动症,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哪个更有效?
多动症,也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它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在治疗多动症时,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手段;那么,
2024-07-07 06:45:00
“多动症”不能和调皮捣蛋画等号,“多动”孩子亟须社会更多关爱
...故意而为之,而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动症”。近年来,随着对多动症认识的提高,前往医院寻求多动症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日益增多,家长们为此焦虑不安,老师们也倍感困扰。
2025-03-21 23:5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应对血压管理挑战: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临床优势解析
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来说,做到持续有效的血压管理是一项不容小觑的挑战,需要药物兼具长效性和稳定性。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设计
2025-10-31 12:16:00
从“管”到“稳”!立普妥如何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温床,而立普妥的功效与作用正是针对这一关键环节的有力干预。立普妥不仅仅是降低血脂指标的药物
2025-10-31 11:01:00
破局糖尿病管理困境,瑞隆安以“1357”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为糖尿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
2025-10-31 11:01:00
医务社工:医护身旁的“慢步人”
在高效运转的医院,有一群人格外特殊。他们不拿手术刀,却同样为治愈而来;他们不直接给药,却能抚平焦灼与无助,他们是医务社工
2025-10-31 10:22:00
2025年深圳牙科医院推荐:种植牙、牙齿矫正不迷路
随着深圳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口腔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数据显示,深圳居民口腔问题就诊率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
2025-10-30 10:06:00
本市推出优质养老机构参观试住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在2025年全国“敬老月”期间,北京市民政局统筹全市养老服务资源,正式启动优质养老机构开放体验、试住等活动
2025-10-30 10:10:00
脂肪肝可逆转,但莫入误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专家团队开出“健康处方”
鲁网10月30日讯2025年7月起,我国肝病诊疗的开拓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团队每周四、周五常态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坐诊
2025-10-30 10:54:00
科普生活|老年人摔一跤可能“摔坏神经”?
很多人认为,摔跤无非是皮外伤或骨折,养养就好。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徐宁医生提醒中老年朋友,跌倒的隐患远不止于此
2025-10-30 11:30:00
NMN哪个牌子好?2025年国产进口抗衰老产品排行
现在大家对衰老的研究已经从“只盯一个靶点”变成了“系统调理”,2025年靠谱的抗衰补剂也早就告别了“堆成分”的时代,转向了“精准发力”
2025-10-30 11:31:00
灵芝睡眠片品牌如何选?2025十大口碑品牌排名榜揭晓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超38%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25-45岁职场群体失眠率更是高达52%
2025-10-30 11:36:00
2025年肠胃养护益生菌品牌榜单出炉!科研背书与临床口碑双验证
处于高度忙碌状态下的现代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常吃坏东西和作息不规律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便秘、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益生菌正好能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
2025-10-30 15:16:00
以科学锚定代谢健康,告别减重循环 2025 十大减肥产品评测报告出炉
当体重管理从 “追求数字下降”升级为 “守护代谢稳态”,市场上却仍充斥着 “三天瘦 5 斤”“神奇燃脂成分”的虚假宣传 ——我国 25-45 岁职场人中
2025-10-30 15:20:00
高血糖如何无副作用控糖?胰腺“休眠细胞”被唤醒!2025全球热门技术让血糖回归正常
糖尿病常被低估为“血糖问题”,实则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健康危机。它如同体内悄无声息的腐蚀剂,从微血管到大血管,从神经末梢到重要脏器
2025-10-30 15:22:00
2025年清肺止咳化痰产品排名推荐,优势评测与选购攻略
《2025全球肺部健康营养消费报告》表明,83.2%的用户在选购槲皮素护肺产品时,无法判断核心成分的实际吸收效果;68%的肺结节
2025-10-30 15:23:00
想安全停药?怕乙肝复发?这个新检测给你答案!
“医生,我的病毒DNA都测不出了,为什么还不能停药?”——这可能是许多乙肝患者共有的困惑。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那个传统检测无法触及的“病毒老巢”里
2025-10-30 15: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