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展背后的故事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2-20 10:00:00 来源:新华社

多姿多彩的展览背后是中外策展团队间不断磨合,跨越鸿沟,在互敬互信基础上实现求同存异的过程

不同国家的“审题”方式虽然有差别,但最终呈现出一种文化交融、互鉴、交流的效果

外展是中外策展人在理念、选择、展陈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携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淑君

从与德国三大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到和大英博物馆等合作的“瓷之韵”;从“引进来”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到“走出去”的“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自2011年3月改扩建重新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展览亮点频现,为世界观众呈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受文化差异、展陈技术等影响,举办展览的过程有时会充满曲折。多姿多彩的展览背后是中外策展团队间不断磨合,跨越鸿沟,在互敬互信基础上实现求同存异的过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展背后的故事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参观(2023年4月26日摄) 金良快摄/本刊

求同存异 美美与共

近距离观摩拉斐尔、提香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感受众星璀璨的艺术时代气息。2023年4月至9月,“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乌菲齐美术馆携手推出,为了提升观展体验,中方还特别采购了非反光的玻璃。”该展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潘晴告诉记者。

随着世界各国博物馆间的交流、交换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展览走进国门,增加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机会和共享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途径。

展览筹备之初,潘晴希望能将一些中国观众更熟知的艺术家作品放在重点位置上,增加展陈效果。

这个提议没有得到乌菲齐美术馆策展人的认可,“她们坚持还是要完全按照作者的生平年代进行排序,我们尊重对方的意见,但在不断协商下,于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双方达成了共识。”

展览的最终呈现上,潘晴通过增强画框的设计以及在重要原作旁边展示该艺术家代表性作品的方式,突出了“明星”作品,并打造了一个让观众可以跨越时空,与艺术大师进行心灵对话的美妙空间。

有观众在留言中表示,“虽然真迹展品只有50幅,但通过丰富的展览设计和文字解析,让我对作品有了更充分了解,获得新的享受。”

“国外展览落地到中国后,在展陈时,我们尽可能去结合国内观众感兴趣的点。”潘晴说,“国际展的目的就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因此与外方的沟通中,我们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能够长期合作的基础上。”

为了让更多中国观众欣赏到乌菲齐美术馆的馆藏珍品,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与一家意大利新媒体公司合作,推出了光影体验部分,内容来自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涵盖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波提切利等数位文艺复兴大师的杰作。

“观众走进沉浸式体验部分,就仿佛走进了乌菲齐美术馆,很多观众反馈说喜欢这样的设计。”潘晴笑着说。

选取宝藏展品 讲好文物故事

良好的展览效果,与展品的选择密不可分。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等12个国家的博物馆共同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在这个展览中,观众可以观赏到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的叶形矛头、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铜鼓、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唐三彩三足罐等二百余件(套)历史文物,亲眼“见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

“有些国家主要想表达自己土地上的历史,比如斯洛文尼亚拿出了骨笛。而在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如何成为波兰以及欧洲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科长郑烨向记者讲述当年参与筹备展览情况。在她看来,不同国家的“审题”方式虽然有差别,但最终呈现出一种文化交融、互鉴、交流的效果。

在国际间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是博物馆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2年,“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曾在列支敦士登展出并获得热烈反响,“各国对于美味的认同,即是互相交流的共同语言。”在潘晴看来,“中国的文物要出去展览,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观众感兴趣的题材”。

“目前,引进来的展览数量还是多于出展。未来,我们还会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积极推动展览走出国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潘晴说。

中外策展人携手同行

展览的背后,是中外策展人在理念、选择、展陈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携手”。

2022年,刻画古罗马起源传说的圣坛、庄重典雅的安吉提亚女神坐像、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等503件珍贵文物现身北京,“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场精彩绝伦的展览背后,中方和意方策展团队付出了艰辛努力。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503件文物来华之旅颇为坎坷。没有意方文物工作人员陪同,中国国家博物馆尝试了视频点交的新方式,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方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珍贵文物放置展台上,并进行加固。

作为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潘晴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文物涉及意大利的26个博物馆,我们通过视频一一点交。”考虑到中意两国间存在时差,国博策展团队和文保院修复团队精心配合,每天下午3点至午夜12点进行点交工作,整整工作8天。

在这次展览筹备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一件雪花石材质的珍贵文物在运输中受到损坏。幸运的是,双方文保人员通过视频讨论,合作将其修复,最终文物得以在中国与观众见面。

“各国文物修复技术不同,按照惯例该情况下我们不做修复,但意方希望我们可以帮助修复。”潘晴说。尽管彼此文物修复理念不同,但在沟通合作过程中,双方也在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潘晴说,“到博物馆看展已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将继续引进国外重要的展览。同时,也会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展览走向世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1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双节全国博物馆双节全国博物馆热“爆”了!背后有这些冷思考热“爆”了!背后有这些冷思考
...家博物馆依次是: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馆。“博物馆热”持
2023-10-08 18:00:00
《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感悟“文物少女”背后的家国情怀
...血脉相连的同胞……”近日,一部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该剧用“文物拟人”的方式,巧妙讲述关于文化、历史和责任的故事,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
2023-09-05 21:49:00
...高人气的背后,是国博对文物的创新展示和活化传承。 国家博物馆 陈列工作部主任 研究馆员 赵永:首先我们在“古代中国”上,我们肯定要展现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当然也会利用最新的
2024-01-07 11:52:00
【大学生评论大赛·理论评论】以文物宝藏之蕴强文化自信之基
...好这些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截至今年十一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修复项目55项,完成文物保护修复715件,用精工细作重塑昔日辉煌。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持续加
2024-01-08 20:02:00
...地方铁路展馆为骨架行业博物馆矩阵。加强联动,搭建同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综合性博物馆的交流渠道,形成文物故事联动、文物展陈交流、文化产品设计的良性合作机制。借助人
2023-08-08 16:56:00
王春法代表:办好展览、做好服务、讲好故事 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的体验”“国博必看展览汇总”……社交平台上,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的各种预约“攻略”、参观体会、“打卡”心得总是能引发网友共鸣。这既是国博人气居高不下的一个缩影,也是近年来全国
2024-03-06 14:59:00
...光明日报相约在有故事的秦淮河畔讲述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讲解员 钟薇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姚亚奇《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2日 07版)【水岸故事】秦淮河水千年流淌,
2023-06-22 06:14:00
霸州市博物馆探访:走进千年古城 体验“骑行之旅”
走进千年古城 体验“骑行之旅”——霸州市博物馆探访2023年12月20日,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馆长张卫民向记者介绍展出的自行车。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2023年12月20日,记者漫
2024-01-07 08:23:00
国博启动“古代中国”改陈工作
谢时臣《云霞三峡轴》。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王鉴《溪山深秀图轴》。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郭纯《赤壁泛舟图轴》。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展览现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鲁山窑花釉执壶。中国国
2023-05-18 01:04: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