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24 13: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长城的最大作用是让游牧民族失去马匹!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或许你会觉得这说法有些出乎意料,但事实上,长城的最大意义正是通过让游牧民族无法维持骑马的能力,从而削弱了他们的机动性。一旦失去马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和农耕民族就变得没有太大区别。别忘了,游牧民族的力量往往与马匹紧密相连,失去了马,就没有了以前那种灵活和优势。你若不信,不妨看看内蒙古、东北和关内的山东、河北等地的人们,他们的身高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北方人和游牧民族的人高马大,实际上差异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显著。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当然,长城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长城的历史来源开始说起。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曾经有位朋友问我,既然我们的祖先主要是农耕民族,为什么总是向山区扩张?去山里种地真的是合理的吗?我当时就告诉他,我们的民族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长期的农耕文明让我们逐渐摆脱了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走上了更加稳定的农业道路。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最初,我们的生活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耕作能力也越来越强,能够种植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粮食,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需求。例如,张三希望能多吃点,李四想要娶个更年轻的小媳妇,刘五则希望能盖个大点的新房子。随着生存需求的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种贪婪的欲望推动了农耕民族的扩张。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于是,农耕民族开始向外扩展土地,逐渐从黄河流域蔓延到四面八方。北方的拓展,一直延伸到冀北地区,然后逐渐停止,秦汉时期也没有再进一步向北发展。那么,为什么北方没有再扩展呢?许多人将原因归结为“400毫米降水线”。人们认为,超过这个降水量的地方,农耕民族难以维持生计,土地不适合耕种。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实际上,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冀北、冀中、晋北、陕北这些地方,即使在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区域,农耕也并不顺利。秦汉时期的历史就告诉我们,冀北地区在400毫米降水线内,也是耕作艰难的,那里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既然如此,为什么农耕民族还要去扩展到这些地方?原因其实很简单——马的需求。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按理来说,农耕民族只需扩展到冀中一带就足够了。冀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降水量也小,但由于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农耕民族不得不在这种困境中与他们斗争。游牧民族可以通过畜牧生存,他们的生存能力强,但在气候变化时,便会开始南下侵袭农耕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的抗灾能力相对较差,面对严寒时,牲畜大量死亡,导致游牧民族开始劫掠农耕民族的资源。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然而,农耕民族没有马匹!冀北的土地适合耕作,但并不适合养马。河北人至今仍保持吃驴肉的传统,但马匹的养殖在这个地区并不普遍。农耕民族向来注重务实,他们主要养牛、羊、猪等动物,因为这些动物能带来实际的收益,而马的价值却不大。马匹主要用于骑乘,且在古代的低流动性环境下,普通人根本没有必要养马。马匹的维护成本高,而且用途单一,和养牛羊相比并不划算。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没有马的帮助,农耕民族的机动性就大大降低,面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根本无法抵抗。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修建长城来切断游牧民族的骑马能力。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防守,也是为了隔绝游牧民族的机动性。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长城该修在哪里?虽然冀北的土地不适合耕作,但在战略上,农耕民族绝不能轻易放弃这一地区。长城的建设需要依山而建,利用地形优势来更好地防御敌人。正因如此,长城的修建位置大致定在燕山一带,确保可以有效隔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这样,农耕民族就能够在长城的保护下,逐步站稳脚跟。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总而言之,长城的存在,最大作用是通过让游牧民族失去马匹,减缓他们的机动性和侵扰能力。与此同时,长城也为农耕民族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为边疆防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长城不仅仅是军事防线,更是一座分隔不同文明的重要屏障,它在历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古代一直坚持修长城?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4 2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游牧民族屡屡南下侵犯,经济发达的宋朝为何不修长城防御?
长城是我国古代中原王朝用于防御游牧民族的一种大型军事工事。由于长城的重要作用,各王朝都非常重视修长城,甚至把修长城列为头等大事。不过有趣的是,作为受游牧民族侵扰最严重的王朝之一的
2023-05-10 17:31:00
长城在战争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来之后作用都不打,那么真的是这样吗?长城是为了抵挡游牧民族而修建的,而这些游牧民族要么就是消亡了,要么就是去到了欧洲,正式因为这样,美国专家才会得出了一个长城害惨了欧洲的结论
2023-05-06 12:22:00
在险峻的山顶和偏远的荒野都有长城,有意义吗?别小看古人的智慧
...高山上,还有一些修建在偏远的荒野,而且长城这么长,游牧民族要是真想进攻,找一处偏僻的地方就能毁坏长城,长驱而入,并且在这些人迹罕至,人烟稀少的地方修建长城,所需的资源成倍增加
2024-08-21 16:39:00
唐朝皇帝是因为不重视长城而没有修建吗
...也为时已晚。我国自西周时期起,就开始修筑长城以防范游牧民族的侵扰。而至春秋战国时期,不但与游牧民族接壤的秦、赵、燕等国修筑长城。就连深处中原腹地的齐、楚、韩、魏、中山等国,也
2023-05-06 12:35:00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是不是修错了
...骑兵作战军队,这就限定了秦军无法深入大漠,对匈奴等游牧民族完成比较彻底的打击。而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行动迅速,机动性强。如果没有长城的阻隔,
2024-06-11 16:58:00
古代王朝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修长城
...秦、赵、燕三国在其北部修建的长城,则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这也是后世修建长城的主要原因。齐长城遗址。图源:图虫创意02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国力日渐强
2024-04-16 18:33:00
灭了北宋的大金,为何要修长城抗击游牧民族
...能保持下去。猛安谋克 北方民族,主要指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金朝入主中原后,和草原确立了册封羁縻关系。此外,金朝每三年就要大规模出塞,趁北方贫穷或早春青黄不接之时,剿杀草原
2024-07-14 19:07: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绝不是那堵墙,他是一整个防御体系最重要的支撑,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一个粮食充足的,由意志坚定的士兵守卫的烽火台,要塞,是他们的技术力量和战术无法夺取的,这些钉子嵌在游牧掠夺大军
2024-06-29 21:47:00
秦始皇北伐胜利后还要修筑长城,修建长城的两个原因
...邻西戎,自建国之初就时常与义渠、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政权发生争斗。春秋时期,秦穆公就曾大破西戎,得十二城,国土面积增加了千里之多,称霸一时。战国时期,西戎中最强大的一支
2023-02-15 21: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