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生前嘱托    来自最后的那一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00: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澳门路,作家刘真骅家。

远远地,看见身着绿色上衣的刘真骅女士,挺拔地站在单元门外,笑眯眯地迎接着我们的来访。

“你们真准时”,刘真骅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倍感亲切。

刘真骅女士是我们的熟人,是“最女人”形象大使,就连路过她门口的邻居女孩都在赞叹:您真漂亮!

年近九旬的刘真骅女士总是以积极阳光的姿态面对生活。而她,其实经历过沧桑和磨难,只是那些痛苦,那些经历,成为了她晚年的财富。肝癌17年,没有击垮她。“我每天早上起来,推开窗户,把手放在胸前,感谢老天的眷顾,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完成我所有的夙愿”。

她很忙。忙着整理全国作家写给刘知侠的来信,将这些信件集结成集出版,是她为刘知侠做的又一件大事。

她不忘丈夫的嘱托。1991年9月,过度的劳累让刘知侠身体虚弱,一次老干部国际形势座谈会上,他针对国际形势发言,由于心急如焚,情绪激动,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会场。刘真骅赶到时,刘知侠已经不能说话,只能紧握一下她的手,她声泪俱下:“知侠,你不是说,还要和我再过20年吗?”

他们携手一起度过的时间只有22年,对她来说太短了。

刘知侠去世后,刘真骅决定将他的骨灰与前妻合葬于河南卫辉老家。一起下葬的,除了她的一缕头发,还有她的誓言:“我心、我情都已随你而去,今后的日子都是多余的,什么人也不能取代你,你的灵魂与我同在。”

他们的感情如此深厚,一封封炽热的信件,记录了两人分居两地的思念。刘真骅将这些刻骨铭心的爱恋奉献给了读者,那就是书信集《黄昏雨》。这只是其中之一。

刘真骅说:“他给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余生回报他。”她遵照刘知侠的嘱托,整理出版了刘知侠生前的封笔之作《战地日记》,还历时八年呕心沥血编辑出版了五卷250万字的《知侠文集》。

在刘知侠的影响下,刘真骅本人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著述颇丰,先后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夕阳里的故事》,与他人合作创作并在青岛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杀人街的故事》,改编创作了电视剧《刘知侠与芳林嫂》《小小飞虎队》,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红嫂》等。

如今,在《铁道游击队》出版70周年之际,刘真骅自掏腰包100万元,设立“刘知侠长篇小说奖”,“刘知侠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3年了,在他生前,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作为他的伴侣,怀念他的方式就是把他热爱的文学事业传承下去”,她说。

她一直在怀念他,一书房各种版本的《铁道游击队》是他的经典之作,各个角落里放着他的照片,他们的合影中,幸福溢出了镜框……

刘知侠,1918年生于河南卫辉,原名刘兆麟。“小时候,知侠不爱说话,村里人都说他‘迷瞪’。到延安时,不到20岁,他就把兆麟名字改成痴侠——痴,痴迷,痴心,干啥事全身心一根筋的意思”,刘真骅笑着说,“有一次他在油印版的小报上发表了一篇报道,他发现署名变成了‘知侠’,就去找编辑问:你怎么给我改名了?编辑说:我把你那个病字旁去了,你既不傻又没病。从此‘痴侠’就成了‘知侠’,后来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

刘知侠自幼家贫,家里没有地,他跟随父亲在村边道清铁路打工,父亲是扳道工,家就安在铁道边上,小时候的刘知侠伴随着南来北往的火车长大,这也为他后来的写作铁道上的故事,打下了基础。他有时候跟着捡煤核,后来跟随母亲在外祖母家放猪。外祖母给他做了一件前后两块布连接成的布衫,他都不舍得穿,放猪的时候把衣服脱下来叠好了放在树荫下,结果突然下雨,他慌忙去赶猪,把布衫给弄丢了,吓得不敢回家,难过了好一阵子。

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吃顿饺子,麦子来自他和母亲捡拾的麦穗。

糊口都困难,更不用说上学了。在他11岁那年才开始上半工半读学校,由于他成绩优异,顺利考取了卫辉一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河》新书首发式在江苏书展举行
...张新科历时十余年书写的心血之作。运河支队是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的兄弟部队,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曾受到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盛赞,与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与
2023-07-06 00:05:00
...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2025年8月,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一段熟悉的旋律——《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悠然响起,将人们拉回那段烽火岁月。这首歌创作于1956年,是
2025-09-01 17:31:00
枣庄市薛城区常态化开展不低于500场文艺活动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连续举办了“黄河大集·福乐枣庄”春节季系列活动、“铁道游击队大庙会”“各镇街年货大集”等系列主题活动;“五一”假期,以“上台走运 枣城有戏”为宣传品牌,策划推出“慢游临山夜
2023-09-01 17:51:00
...主席、《山东文学》主编等,1986年定居青岛。创作的《铁道游击队》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品之一,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为促进和繁荣山东现实主义长篇小
2024-03-19 07:00:00
红色图书《铁道传奇》正式出版发行!
...华书店副总经理孙彦永宣读山东友谊出版社贺函,枣庄市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孙中启介绍红色图书《铁道传奇》及新书出版工作相关情况。枣庄市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管理中
2023-10-28 17:40:00
挖掘红色资源 市委党史研究院发挥专业优势投入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周年献礼”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众所周知,铁道游击队是枣庄重要的红色资源,随后,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贾文章介绍了枣庄市党史部门在打造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特色品牌方面取得
2024-06-27 09:00:00
...了党员培训教育质效。整合红色资源,建好教育阵地。以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为基础,整合微山湖英烈纪念园、兖济县委旧址等30余处特色教学点,打造多位一体的微山湖党性教育基地。组织人员挖
2023-01-29 07:33:00
一馆一品丨枣庄市薛城区档案馆: “烽火兰台·古薛记忆”
...、解码城市文脉、服务社会发展”为核心理念,深度整合铁道游击队红色档案、运河支队历史文献、现代工业遗产档案三大特色资源库,打造“烽火兰台·古薛记忆”档案文化品牌。“烽火”象征铁
2025-06-16 16:33:00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他真是铁道游击队员 影片插曲原唱至今是谜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摄于1956年,历经半个多世纪,这部电影依然难掩其光华。曹会渠扮演的铁道游击队刘洪大队长被公认是最像“刘洪”的大队长。许多人可能不知,真实的“刘洪”大队长也参
2022-12-15 21: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