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教过的第一届学生回来了,当年在黑板上写下美好期许的学生也回来了……当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时,现场无数观众涨红了眼眶。
这是2月1日晚,发生在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的动人一幕。获奖者是来自开州区关面乡中心小学的教师石文平,而为他颁奖的则是一群他曾经教过的学生。石文平坚守山乡做“园丁”二十余年来的艰辛与付出,这些已经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石文平出生在一个偏远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境十分贫困。但为了走出大山,他从小就刻苦学习,一直到初中,成绩都名列前茅。
1996年,石文平怀揣着教师梦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县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他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写得一手好字。篮球、乒乓球、长跑、短跑等体育项目中,他也多次获得佳绩。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意外一度将石文平击倒。1996年寒假的一天,石文平因脑梗塞晕倒,被好心人发现及时送进医院抢救。在医院昏迷了8天8夜后,石文平才保住了性命,但他的右半身却失去了知觉,不得已只能休学。
“当时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以往都是用右手写字,这么多年的工夫白费了,教师梦也要破灭。”石文平说,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干活儿。
休学一年后,石文平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快毕业时,他心里打起了鼓:“谁会要一个残疾人当老师呢?”
时任关面乡中心小学校长的杨中贵被石文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主动对接开县师范学校。“石文平我们学校要了,他是学生们的榜样,我相信他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杨中贵这样说道。
1999年,石文平从开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关面乡中心小学。但因为听说关面乡姚程村校缺语文教师,石文平便主动请求到村校任教。
石文平说,其实此时自己心里也是“没底”的。“毕竟我身有残疾,是要比其他老师多下一些功夫让大家信任我。”但有了此前多年的苦练,第一堂课他用左手写的漂亮的粉笔字,就赢得了满堂喝彩。
1999年,真正走上教师岗位后,石文平就给自己定了一条铁纪律,“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为此,他每天比别人多花两三个小时备课,吃透课标、研读课文、收集素材,把准备工作做到位。在课堂上,他工工整整板书、激情澎湃讲解,争取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精彩。课余时间,他结合自己的境遇,为学生讲解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成长。
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石文平还经常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垫付书本费。他既当“爹”,又当“妈”,给留守儿童过生日,为问题儿童心理辅导,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帮扶。
与此同时,当时的姚程村校,校舍是土坯房,地面坑坑洼洼。石文平又组织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发动家长,平整地面和操场,检修校舍,硬是没向学校要一分钱。
一学期过去了,班里的班风、学风有很大变化,学习成绩大大提高,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和称赞。石文平先后在姚程村、青蒿村2所村校任教6年,让很多山里娃走出大山。
2006年,石文平被调到关面乡中心小学。他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理念,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他创办《山里娃》班报,建设书香班级,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考虑到石文平的身体情况,组织上曾准备将他调到离城区更近的学校,但被他婉言谢绝。“城里学校不缺我一个人,但是这里的孩子却很需要我。”
近年来,石文平先后获得了“重庆好人”、重庆市“最美乡村教师”、重庆市首届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这次又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石文平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接下来我将继续把工作做好,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刘力 实习生 代佳欣
编辑:陈璐责编:张松涛,蒋艳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