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相信很多看过三国的人,都为蜀汉最终未能统一天下而愤愤不平,汉家江山就这么没了。但其实它未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太多了。抛开蜀汉其它硬件(地理位置、粮草、兵员等)不谈,其实缺乏将领是硬伤。
诸葛亮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要不是刘玄德一怒之下伐吴,导致精兵良将尽失,也不至于此。玄德固然有错,但有一个人同样也有错,那就是诸葛亮。他不该杀两员大将,如果他们活着不仅可以在后期北伐建立功勋,甚至还可能会实现大业。那这两人是谁呢?下面让我为您细细道来。
刘封
他原为罗侯寇氏之子,后来刘备来了荆州,收了他作为义子。刘封后来在刘备入蜀之战中屡立战功,所战之地攻无不克,占领上庸后被封为副军将军。然而,这么一员良将却被诸葛亮劝说刘备杀了。
刘封
为什么呢?首先,刘封自己的问题,第一:不救关羽,导致一代豪杰身首异处。第二:他又欺负孟达,把人家逼反导致东三郡丢失。其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他功高震主,手握大权,如果留着他对刘禅即位是一个大威胁。所以综上所述刘封最后被处死。
虽然我承认他死有余辜,但若能留下仍然不失为一员良将。刘封虽然傲,不讲情面,但毕竟是一员日后可以匹及曹真的良将。在他失地回成都大可不必赐死他,可以先关起来杀杀他的锐气,再好言劝慰,让他戴罪立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刘封跟了刘备那么久,念及旧情大概率也会知错能改奋勇杀敌立功。至于担心刘禅皇位能否坐稳,那更不怕,有李严诸葛亮在刘封翻不起什么大浪。
如果刘封还活着,无疑让蜀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情况得到缓解。毕竟《三国志》说他进攻益州时“所在皆克”。这种战绩放到北伐上,估计攻城略地难度会大大降低。所以诸葛亮不该杀掉刘封,而是应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加一个甜枣让他老老实实卖命。
马谡
马谡和他哥哥马良早年一起跟随刘备,当过太守、县令等各地官员。不仅如此,还饱读诗书、懂得兵法,曾经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平定雍闿、降服孟获马谡可是立了大功。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只会纸上谈兵,实战经验匮乏。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他的狂妄不听劝,导致最可能成功的北伐功亏一篑。导致诸葛亮不得不杀了他以正军法。刘备在临死前也说过,马谡这个人纸上谈兵,喜欢空说大话,并没有什么实际才能,这样的人,不能委以重任。
马谡
虽然马谡的确不堪重用,但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马谡的情况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理论大师,实战小白。诸葛亮其实也可以让马谡戴罪立功,留他一条命,毕竟马谡是一个好帮手。诸葛亮为什么最后病逝五丈原,因为什么事情都是他一个人来,导致自己被累死。倘若马谡还活着,一定可以帮他分担工作,让诸葛亮得到休息,第五次北伐可能会成功。
马谡或许现在能力不足,但跟随诸葛亮北伐刷经验说不定会逐渐成长,甚至日后独当一面都有可能。五丈原之战如果马谡在,说不定诸葛亮可以尽情和魏军消耗并寻找合适战机突破,也不会那么累。毕竟后来有淮南三叛,诸葛亮抓住这个机会说不定可以翻盘。你可能会说马谡在第一次表现很差劲,后面再用他岂不是把北伐变得更糟。我觉得未必,马谡吃了第一次的亏很可能会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只可惜,当时军法难容,而且诸葛亮也狠不下心保马谡,不然后面的事情未可知。
诸葛亮
综上我认为,诸葛亮杀了刘封和马谡是两个败笔。虽然他俩罪不容诛,但眼下蜀汉是用人之际,留下来也可以为蜀汉夺取天下增添保障。尽管历史已成过去,但从马谡和刘封的功劳来看,二人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俩大可不必处死,可以重刑责罚之后,循循善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然后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说不定他们在后续北伐战争中大放光彩。
有刘封在,就不怕没有良将带兵打仗。有马谡在,诸葛亮后期也不会那么劳累,有人分担压力不用事必躬亲就可以继续和司马懿耗下去。所以,诸葛亮最不该杀的两员大将就是马谡和刘封,如果二者活着诸葛亮北伐会顺畅很多。并且,还有极大可能北定中原,恢复汉家天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22:14:4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