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③)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24 04:2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科技人才撒播科技兴农的种子

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③)

实验室搬进大田里,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早春时节,洱海之畔,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试验田里,油菜薹长势良好。

“目前正在抽薹,等菜薹长好了,采收、测产,测算肥料吸收情况……”细数一项项生产科研环节,杨静不禁感慨,“我们现在做的事跟学校里很像,只不过实验室‘搬进’了大田,实验成果直接落地。”

杨静是云南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2月来到古生村。“洱海很美,村子也很美。入驻科技小院后,老师就叮嘱我们,要解决好洱海保护、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协同的难题。”杨静介绍,科技小院从品种、肥料、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稻后油菜薹”绿色高值种植模式,一年种一季水稻、三四茬油菜薹,预计每亩收入2万元以上。

“大田实验室”成了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器。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金可默介绍,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与养分优化技术,可有效解决洱海流域污染防控与农业高值协同的难题,今年计划在大理推广2万亩水稻绿色高产种植。

“还是这些大学生有办法!”说起村里的科技小院,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党支部书记姜学武竖起大拇指,“有他们帮着选品种、找销路,乡亲们种萝卜干劲十足,去年村集体经济增收了70万元。”

姜学武介绍,萝卜是村里的主导产业,过去一直种的是那种又大又粗的卫青萝卜,一斤才卖几毛钱。在科技小院师生的帮助下,经过这几年的选品实验、规范种植,现在村里主产的水果萝卜,一斤能卖到七八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张晓恬说:“去年我们试种了新品种冰淇淋萝卜,通过网络销售,不到10天就全卖完了,一斤卖到10元,今年我们准备在村里推广这个品种。”

“我们一方面想办法提升农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春天种樱桃番茄、鲜食玉米,秋天种水果萝卜。”西槐庄村科技小院指导老师、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王冲说,下一步将持续引进特色果蔬新品种,帮助西槐庄村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在各地农村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师生们长期驻扎一线,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一项项实用管用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广实用技术,科技特派员对症开方促发展

大凉山黄茅埂西麓,新一季作物即将播种。去年,四川省美姑县候古莫镇发展了5800多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总产值达到1200万元。

“之前大伙儿还不信,玉米株数不变、窝距缩小,能长好吗?想不到,按专家的方法种植管理,玉米没减产,还多收了一季大豆。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候古莫镇沙溪洛村党支部书记连渣拉曲说。

为了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过去一年,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雍太文格外忙碌。同时,作为美姑县科技特派团团长,他带领团队对全县农业发展情况“望闻问切”,8个产业组40多名成员“对症开方”:引进适用小型脱粒机,对接荞麦收购企业,指导冷水鱼饲养管理技术,开展马铃薯丰产栽培与贮藏技术培训……

“科技特派团推广最新技术、传播科学理念,在全县范围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雍太文表示,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通过技术模式集成,力争今年带动当地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下一步,特派团还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大凉山地区种植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拓展产业多种功能,推动美姑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撒播在乡野沃土里。党的十八大以来,约29万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各地区各部门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

“我们鼓励科技特派员携手农业企业在园区创新创业,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省科技特派员庄卫东介绍,泉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创建成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5个国家级平台。研究所选派科技特派员对入驻企业开展“一对一”全方位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到田间的距离。

泉州市丰泉农业发展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一盆盆红掌鲜艳欲滴。“过去,我们培育的红掌品种太传统,缺乏市场竞争力。”公司总经理陈一龙回忆,从2012年起,来自泉州市农科所的科技特派员汤红玲入驻公司,带领企业开展红掌良种引进、组培及繁育的研究,如今公司盆栽红掌成品花销量约占全省的1/8。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配合中央组织部,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团,大批农业科技人员以“一县一团”模式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传帮带,有力带动企业增效、农户增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季寨村,小麦已经返青。“多亏了王老师支招,瞧这百亩麦田,又发新绿了,看着就高兴。”村民杨同举难掩喜悦。

杨同举口中的王老师,是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义。前段时间,受寒潮影响,村里部分麦苗眼瞅着有些发枯,杨同举第一时间连线县里的农技人员。王义来到地里仔细查看了幼苗,叮嘱村民们,要在土壤化冻后及时趁晴镇压,抓紧保墒提地温;小麦返青后,每亩再追施10公斤至15公斤尿素,对墒情不佳的地块浇水补墒。在他的指导下,乡亲们有效应对了冻害。

王义是当地农民眼中的“好老师”“好朋友”。他先后在县里引进示范推广了济麦22、良星99等一批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郑单958、浚单20等一批高产优质玉米;推动冬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夏玉米种肥同播适期晚收等一项项实用技术落地生根,为农民带来稳稳的好收成。

“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这些年,齐河县不断健全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良种良法普及率均达100%,粮食生产实现质效双优。

齐河县是个缩影。广袤乡村,全国五级农技推广机构近50万名农技人员,躬耕田野,推广农业技术,提供农技服务,把脚印留在田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作为30多年的农技“老把式”,王义也有担忧:县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一大半超过40岁,大学生到基层后通常进入管理部门,愿意服务一线的偏少。

为助推基层农技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人才结构,2018年,山东省启动实施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政策。“这一政策旨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农业技术推广本科专业人才,有利于解决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老龄化、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石敬祥介绍。

去年8月,山东省首批300名公费农科生毕业,分赴全省47个县区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参加工作。“农业工作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深入田间,把成绩写在大地上。”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张艺霄到泗水县金庄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工作,他决心多向老一辈农技员学习,帮助更多农民科技致富。

“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员队伍总体稳定,学历层次持续提升,全国近50万名农技人员中,超过54%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张文介绍,要继续通过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三定向”政策,把更多青年人才持续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去。同时,要通过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畅通长期扎根一线的农技人员的职称晋升渠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能。坚持教育兴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的全面发展是衡量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村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村的发展质量和农民的发展能
2022-12-23 16:09:00
乡村之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求“全面推
2023-06-29 14:47:00
人才逐梦沃野 赋能产业振兴(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政策资源倾斜。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举办种养殖等12期专题培训班,培训职业农民700人次。开展“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连续四年
2024-03-27 10:27:00
...为,农业科研工作者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生产一线,为农民研制高产的、优质的新品种,轻简的、绿色的、自动智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帮助实现农业高效率、高效益。“还要带着情感服务农村、
2023-03-13 09:05:00
“乡村工匠”评职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农民,需要一大批懂管理、懂科技、求创新、谋发展的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据《湛江日报》报道,12月20日,广东省雷
2023-12-26 10:20:00
...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各地着力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不断提升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2023-02-17 05:27:00
以人才筑基 为乡村振兴“添智”赋能
...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培育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广大农民生长于乡村,掌握一定农业知识与技能,热爱乡土,对乡村有感情、有依赖,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
2024-01-22 02:21:00
合肥长丰:蓄积农业人才新活水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投入资金143万元,公开遴选7家培训机构,通过农民田间学校、送科技下乡、高素质农民教育等项目,开设草莓、稻虾共养、
2023-11-07 16:09:00
...创业指导专家开展下乡服务、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联动相关部门支持人才返乡创业……今年以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厦门市人社局)多措并举,创新“乡创合
2023-10-30 18:2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花椒水泡脚越泡越上火?中医专家提醒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天气逐渐转凉,不少市民开启了“泡脚养生模式”。一段时间来,网上流行起“花椒水泡脚法”,号称能祛湿排寒
2025-11-06 08:37:00
古方新解:健康领域新范式,沙纯晶团队铸就“弥勒金盾”护健康
近日,一场以“致敬科技之光 为梦想与热爱前行”为主题的活动在钱湾智谷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举行。活动现场,玖熙睿康综合医院沙纯晶主任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
2025-11-06 09:55:00
“能量胶囊”告别疲惫初老肌!进口NMN口服抗衰老产品口碑品牌推荐
在“熬夜成习、环境压力层层加码”的今天,精力下滑、皮肤松弛、记忆力减退等衰老信号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全球打工人的共同焦虑
2025-11-06 11:43:00
第二十届闻景古中医文化交流大会在河南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2日至5日,第二十届闻景古中医文化交流大会暨国医堂馆振兴工程闻景古中医技术进基层活动,于河南省周口市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6 11:44:00
精准起效不刺激!2025年双效美白抗老精华实力榜分享
2025 年 8 月小红书平台 “美白精华”相关笔记环比增幅达 27%,京东健康数据亦显示,“肤色提亮”关键词搜索量连续三周稳居护肤品类榜首
2025-11-06 11:44:00
血糖高吃什么能降?控糖产品成分实测:麦角硫因结果惊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挑战。降血糖产品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从传统药品到新型保健品,从单一成分到复合配方
2025-11-06 11:47:00
深圳永福医院:导致肛门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肛门松弛漏大便,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肛门失禁。肛门失禁,肛门漏便,简单说,是完全或者不完全的,有排气、排粘液、排稀便、甚至排固体大便失禁
2025-11-06 12:18:00
扩品减盐生抽,中粮餐饮定制化产品满足餐饮市场发展需求
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与全民健康意识增强,餐饮行业迎来结构性变革。儿童餐追求营养与趣味并重,养老餐注重适老化设计,健康餐主打低卡
2025-11-06 12:19:00
哪款洗面奶去黑头好?2025年氨基酸洗面奶推荐
你是否洗完脸不到半天就面临“T区泛油光、黑头明显”的尴尬?是否化妆时粉底卡在毛孔里,显得皮肤粗糙暗沉?对“油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黑头粉刺+皮肤敏感”的人群来说
2025-11-06 12:21:00
失眠吃什么能比较快入睡?助眠科技测评:这款拯救你的睡眠自由
《柳叶刀》最新研究撕开残酷真相:我国失眠者中 60% 每周至少 3 次彻夜难眠,20% 靠安眠药续命,却在 “剂量越吃越大
2025-11-06 12:22:00
儿童DHA藻油推荐品牌:科学补充的关键要素解析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儿童大脑与视觉发育的重要营养素,而ARA(花生四烯酸)作为同样关键的脑部营养成分配伍补充,有助于促进神经细胞发育与认知功能完善
2025-11-06 12:22:00
什么品牌的淡斑产品好?2025年祛斑精华实测
早上化妆时,粉底总是遮不住脸颊的斑点;夏天出门,阳光一照色斑更加显眼;熬夜后肤色暗沉,斑点仿佛在提醒你肌肤的疲惫——如果你也常被这些肌肤问题打乱自信
2025-11-06 12:22:00
洗脸巾怎么选?一篇读懂材质、纹理与适用场景,附全网热销品牌推荐
随着护肤理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洗脸巾作为日常洁面工具。相比传统毛巾,洗脸巾不仅卫生、不易滋生细菌,而且使用方便
2025-11-06 12:23:00
脱发严重怎么改善?毛囊唤醒黑科技:KOUND发养宁硬刚斑秃更彻底
数据显示,我国斑秃患者超5000万,其中60%经历过“突发+反复”,复发率高达50%:有人从单块小斑拖成全头稀疏,有人试遍生姜擦头
2025-11-06 12:23:00
这种美食突然爆火!福州也有!医生紧急提醒→
“第一批爱吃奶皮子糖葫芦的‘受害者’出现了!这是吃成了‘糖化脸’?”近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有人吃成“糖化脸”11月4日
2025-11-06 1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