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抢25号的票付款后变成26号?百名消费者称遭音乐节“跳票”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8-08 15:01:00 来源:齐鲁晚报

记者 杨雪

蹲守时间开抢,付完钱却发现25号的音乐节门票竟“自动”变成了26号的。近日,市民于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反映称,自己在大麦网抢的8月25日海潮宇宙音乐节青岛站的门票,付完款后竟变成了8月26日的。而除了于女士外,上百位消费者都表示自己在大麦、猫眼以及海潮宇宙官方小程序购票时都出现了此种情况,疑似遭遇“跳票”。对此,大麦网、猫眼等平台回应称不存在“跳票”情况,票一经售出无法退改。

25号的票“自动”变成26号,百余位消费者疑遭“跳票”

8月4日,市民于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在购买海潮宇宙音乐节青岛站的门票时遭遇“跳票”。于女士告诉记者,本次音乐节是8月4日下午2点18分在大麦、猫眼、秀动等购票平台同时开票的。“我是下午2点40分在大麦网抢的,当时25号的已经没什么票了。但是刷新了一下还有480元价位的内场票,我就买了三张,但是付完款后发现25号的票竟自动变成了26号的内场票。”于女士表示,自己跟两位朋友就是冲着25号看林俊杰买的,所以开票前预约时也是预约的25号的票。“现在莫名其妙变成了三张26号的票,退也退不了,盼了很久的林俊杰也看不到,真的很糟心。”

抢25号的票付款后变成26号?百名消费者称遭音乐节“跳票”

邹女士在猫眼平台抢票时也遭遇了此种情况。“因为开票前平台有预约抢票的按钮,我是提前填好了所有信息,预约了两张25号的票,开票后直接抢就可以了,不需要再重新选择。”邹女士表示,开票后,自己分别在2点26分和2点28分抢到两张票。“本来以为抢到了开心地跟朋友炫耀,后来给朋友发票单的时候才发现25号的票竟变成了26号的,但我一直是在预约场次界面上抢票,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除了于女士和邹女士,网友Never告诉记者,像她们这样被“跳票”情况的还有很多,目前已组建了多个退票群。此外,Never还提供给了记者一个Excel数据表格,上面记录着被“跳票”人员的一些信息,包括购票平台、订单号、购票金额、诉求等。截至记者发稿前,表格中已有八百余人登记了相关信息。

抢25号的票付款后变成26号?百名消费者称遭音乐节“跳票”

网友自发整理的音乐节遭遇“跳票”情况统计表格

大麦、猫眼回应:平台不存在“跳票”行为,票一经售出无法退改

网友Never告诉记者,疑遭“跳票”后,不少消费者第一时间拨打了大麦、猫眼等票务平台电话,要求退票退款。但平台方均回应称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开售前已写明不支持退票。如因怀疑“跳票”需要申诉,需提供买票时的录屏视频等作为证据。“抢票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且录屏也会影响网速,很少有人会在抢票时录屏,他们这样要求我们只能吃闷亏。”

8月7日,记者致电了大麦网。对于消费者提出遭平台“跳票”的质疑,大麦网客服人员表示“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我们的票都是售空就售空了,只会显示缺票,不可能卖光一天的就自动跳到其他场次的,强制大家消费。”此外,针对为何提前预约场次的票付款后会变成其他场次,预约系统是否存在问题,该名客服人员表示不太清楚。对于已售出的26号场次的票是否可以提供退票服务,其表示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该项目不提供退票服务。至于记者提出的是否能退票由票务平台方决定还是主办方决定的疑问,该名工作人员称无法提供解答。

随后,记者又拨打了猫眼平台的客服电话。平台工作人员同样表示不存在“跳票”的情况。“我们的产品在售出前已写明一经售出均不支持退票,所以退票的诉求我们无法帮您向上反馈。”此外,记者又拨打了主办方太德博斯文化有限公司的电话,但电话显示无法接通。

据了解,海潮宇宙音乐节青岛站票价共分为680、480、280以及180四个价位,共邀请了24组中外音乐大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属今年首次参加音乐节的音乐天王林俊杰,而他的加盟也成为音乐节当天的“流量”保证。多个平台开票不久后,25号的门票便被一抢而空。目前各票务平台显示,海潮宇宙音乐节青岛站8月25日的门票已全部售完,8月26日的门票除680元的票已售完外,其余三个价位的票仍在售卖中。

演出票务成投诉热点,网购演出票务亟待规范

沉寂三年的演出市场在今年迎来迅猛复苏,各类演唱会、音乐节数量“井喷式”增长。不少人表示,周末的朋友圈总会被全国各地的演出刷屏,仿佛要把过去三年的演出一下全部补看回来。

而随着各类演出的逐步恢复,与之相伴的消费者投诉也随之增加。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及8大投诉热点分析。其中,演出票务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消协公布的信息,消费者主要有三大类投诉问题。一是退票难成行业普遍问题;二是消费者网购演出门票遭遇“盲选”座位,部分演出场所不支持购票时选座;三是网购演出票务销售平台疑似“跳票”问题多发,消费者反映购买演唱会门票票面演出时间与购买时选定日期不符。

记者在投诉维权平台消费保搜索时看到,近30天大麦网的投诉量为8890,投诉问题多以不支持退款等的霸王条款、退款纠纷以及退改问题为主,投诉解决率仅为5.12%。猫眼平台近30天的投诉量为2680,投诉问题同样也集中在退款、退改问题以及霸王条款方面。

今年6月,秀动App曾出现过斑马音乐节和西安玩世TIME音乐节“跳票”情况。其中,秀动app承认斑马音乐节“跳票”,并为消费者办理了退款。此外,也有网友反映6月份的嵩山音乐节以及7月的贵阳云游音乐节也存在类似“跳票”情况,但退票困难。

演出类门票不支持退款是否属于霸王条款?山东鑫士铭律师事务所律师邵琛惠表示,因演出门票不同于一般商品,其具有时效性、有限性及不记名的特点,允许任意退票很可能给经营者(包括票务平台和演艺公司)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演出前期宣传预热方面的巨额资金投入。因此票务平台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需要约定不支持退票,消费者在自由、良性的票务市场环境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购和转让。

对于消费者在购买门票时遭遇“跳票”,邵琛惠建议,在购票过程中可采取手机录屏、截屏、第三视角拍摄等方式,保留好购买过程记录、订单信息、付款凭证等,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消费争议提前做好证据的收集与储备工作。当争议发生后,应第一时间联系票务平台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文旅局等有关部门投诉。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司法手段合理维权。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相关演出票务平台和主办方在制定服务条款时,可以借鉴航空、铁路等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阶梯式退改规则,并向消费者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票前充分知情和主动确认。如果推出“不退不换”的门票,应当同时推出可退换门票,并且设置合理价格供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同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演出票务市场的监管,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演出票务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控演出票的来源和流向,推动演出票务交易公开透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1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消协分析“618”消费维权舆情!东航清零会员积分等事件被点名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6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一起来看6月1日至6月20日,共收集“618”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98704996条
2023-06-27 19:56:00
林俊杰变林子祥?售票平台吃相太难看
...退票”的结果是大家乐意见到的,但其过程显然也折射出消费者维权之难、平台吃相之难看,以及依然存在一些如鲠在喉的困惑。比如,针对“跳票”,恐怕也不能任凭平台自说自话,究竟存不存在
2024-01-18 22:52:00
...音乐节的内涵与价值,创造独特的场景,成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 除传统演出外,互动式小剧场演出也成为演出市场新的增长点。脱口秀、漫才、即兴喜剧等新业态深受市场欢迎。这些新业
2023-07-09 08:50:00
从不看音乐节、演唱会的人,为什么开始扎堆演出现场?
...高、演出市场热度活跃,一票难求也成为普遍现象,年轻消费者也走向了变相的消费升级——高价黄牛票也愈加成为年轻乐迷不差钱的选择,甚至找黄牛付费“代抢”门票成为当下抢票主流。比如,
2023-09-16 22:06:00
...及商场、餐厅等商家纷纷抓住机遇,用多种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据统计,演唱会4天海口共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演唱会之后,不少歌迷选择在海口多停留几日,感受这座滨海城市的魅力。
2023-07-28 07:10:00
...平参差,虚假宣传……种种乱象不仅让观众频频踩坑,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损失,也影响了乐团演出行业的良性发展。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让音乐会、乐团演出货真价实?挤干演出水分、清除
2024-01-30 04:05:00
音乐产业观察:同质化现象如何破局?livehouse为音乐节“输血”
...票务平台搜索,仅4月杭州就有近70场Live house。 深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消费方式自然也成为商业综合体拓展新业态的需要。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
2023-12-20 10:47:00
...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一个城市举办演唱会,背后承载的是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衣食住行。
2023-08-06 02:14:00
观演井喷 演出消费热力持续释放
...261.83%。业内人士表示,演出行业持续火热,一方面是因消费者观演需求集中释放,另一方面也与演出体验更新升级密不可分。未来,需各方共同努力,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推进
2023-10-13 09:22: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