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0月22日讯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乡村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场域,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宅子村位于泰安市泰山区南部,占地2.2平方千米,辖6个网格,村民共1100户、3468人。村“两委”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践行“134”工作法,通过筑牢一个核心、织密三张网络、抓实四项举措,并以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全程护航,将曾经的家长里短、矛盾隐患转化为乡村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走出一条具有宅子村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
锚定“一个核心”,筑牢治理“定盘星”
宅子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核心,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村党总支牵头成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支部书记、两委成员、网格员及党员的具体岗位职责,构建起责任清晰、覆盖全面的治理架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为强化核心引领作用,宅子村定期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学习基层治理政策法规与先进经验,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在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成为治理的“排头兵”,带头排查隐患、化解纠纷、帮扶困难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村“两委”同步健全民主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将其作为村民自治体系中的重要监督力量,明确其在村两委班子领导下,依法依规、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监督过程与结果在不涉及隐私和秘密的情况下全面公开,与党建引领共同形成“引领+监督”的双轮驱动模式,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织密“三张网络”,激活治理“动力源”
立足乡村治理实际需求,宅子村精准织密科技防控、群防群治、全民反诈“三张网络”,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治理防线,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转变。
在科技防控方面,宅子村积极融入街道智慧治理格局,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累计安装辖区视频监控30余路,并接入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平台,实现“一屏观全村、一网管全域”的智慧防控效果。借助街道“码上办”智慧平台,村民扫码即可上传诉求,平台即刻响应并分派专人处理,实现问题“线上反映、线下处置”,大幅提升办事效率。
在群防群治方面,宅子村借鉴街道“泰山义警”建设经验,组建了由50余名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宅子义警”队伍,吸纳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加入。义警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重点关注村内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协助排查安全隐患。同时,成立“邻里师傅队”,整合具备水电维修、家电养护等技能的村民资源,为村民提供免费上门服务,让“小事不出村、服务送到家”成为常态。
在全民反诈方面,宅子村构建“立体宣传+精准防控”的反诈体系。村“两委”联合街道派出所开展“以案释法”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刷单诈骗、AI换脸等新型电诈手段;网格员入户发放反诈传单、推送反诈视频;利用村内大喇叭、微信群、公告栏等载体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有效提升村民的反诈“免疫力”。
抓实“四项举措”,擦亮治理“金招牌”
围绕矛盾化解与民生服务两大核心任务,宅子村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推出“全触点覆盖”工作举措,构建全方位矛调体系,开展常态化社情民意排查,实施精准化矛盾纠纷化解,提供贴心化民生服务,切实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户村民家中。
在矛调体系建设方面,宅子村设立矛盾调解工作室,通过网格员日常排查、村民主动反映、“12345”热线转办等多渠道收集矛盾线索,建立台账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在社情民意排查方面,建立“一支队伍入户、一个平台反映、一本台账记录”的排查机制。网格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全面掌握“人、情、地、物、事”等信息;设立“村民议事角”“睦邻会客厅”等平台,定期组织村民围绕村内事务建言献策,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宅子村坚持“情理法”相结合,推行“网格议事会”等调解模式,邀请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参与,促进矛盾双方“面对面沟通、心贴心和解”。简单纠纷由调解员现场调处,复杂问题则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协调街道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合处置,并在调解后及时回访,确保矛盾不反弹。今年以来,村内共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12件,化解率达98%以上。
在民生服务方面,宅子村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化服务。针对老年人,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免费理发、养生讲座等活动;针对儿童,开设“假期托管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开展兴趣活动;建立村民困难台账,对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
此外,村“两委”以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回应群众期盼。在背街小巷道路硬化、七八九十组排水沟开挖及管道灌溉系统安装等工程中,民主监督委员会全程介入,形成“制定计划明重点—全程跟进强监管—结果公开受监督”的完整流程,重点紧盯工程建设标准、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质量过硬、资金使用规范。如今,背街小巷平坦通畅,农田排水灌溉难题得以彻底解决,暖心服务与阳光工程共同架起干群“连心桥”。
如今的宅子村,邻里和睦、村容整洁、民心凝聚,曾经的“小烦恼”已成为和谐乡村的“催化剂”,“生人变熟人,熟人变亲人”的融洽氛围日益浓厚。民主监督机制的深度融入,使“134”工作法更具执行力与公信力,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下一步,宅子村将继续深化“134”工作法,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优化“引领+监督+服务”的治理闭环,提升治理能力,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宅子经验”。(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单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