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三中院联合市消保委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抗衰逆龄”摆噱头,巧舌如簧莫“上头” ■本报记者 周辰
世上真有“长寿神药”吗?法官提醒,商家巧舌如簧夸大其词,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昨天,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食品药品领域出现的噱头大过实际效用的新案例,也有借助公益诉讼揭露行业侵权现象、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新举措。
食药安全:不老丸、镀金食品吃不得
不老丸、美白丸、镀金食品……近年,打着各路养生、变美旗号的食品药品层出不穷,有的挂上“进口食品”名号就更受追捧。噱头之下,是居高不下的纠纷案件与安全风险。
在一起因进口食品引发的网络购物买卖合同纠纷中,原告发现其购买的进口食品中含有NMN成分,这一成分常被冠以“不老丸”“抗衰逆龄”功效,但在我国尚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和经营。法院认为,出售含有该成分食品的经营者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旨在明确进口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警醒所有进口食品经营者要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守食品质量关。
现实中,还有人为了牟利不惜将掺有铜、铝等物质的金银箔包装成食材,供他人生产、销售食品用。近年市场上陆续出现一些所谓的镀金食品,然而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金银箔粉”根本不能作为食品生产原料或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上海三中院审理的一起生产、销售掺杂、掺假的金银箔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销售金额达66万元,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受到应有刑罚。
据悉,上海三中院受理的涉食品安全案件中,进口食品案件占总数近六成,涉不老丸、美白丸等进口美容保健类产品,减肥产品等领域犯罪多发。所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含有我国禁止添加的物质或成分,无检验检疫证明、无中文标签,自禁止进口的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等,在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
法官提醒市民,线上购物时应谨慎理性消费,切勿盲目轻信各种夸张宣传,针对一些进口养生类食品药品,注意了解添加成分是否安全。
公益诉讼:“行业惯例”要不得
现场还发布了一起电暖器不实宣传的判例,系本市首例依法支持消保委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赔偿请求的典型案件。
原告方市消保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涉案电暖器进行了检测,发现电暖器产品的宣传描述与实际检测结果严重不符。譬如在密闭无窗的16平方米实验箱内,电暖器消耗一度电使平均温度从17.4℃升高至23.8℃,仅升高了6.4℃,与其夸大其词的宣传“话术”不符。
原告认为,不实宣传导致消费者接收错误信息,对行业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庭审中,被告提出,这种宣传模式是行业内经营者为争取更多竞争机会而普遍采取的“惯例”,如果消费者详细追问,客服会告知实情。
“这种做法是经营者将自己的义务转嫁给了消费者”,上海三中院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副庭长洪波解释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真实全面提供商品信息是经营者应尽的法定义务,“行业惯例”不能成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借口。
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故意提供误导信息,使浏览网页的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行为侵犯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法律后果。
“行业惯例”一词,也给各方留下深思。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行业与消费者之间有着信息不对称、属地监管不平衡、细分行业监督专业性要求高等问题,上海正尝试采用公益诉讼的方式补上短板。
公益诉讼针对的是已经侵犯或可能危及不特定消费者权益的不法经营行为,以往公益诉讼案件均由检察机关提起,去年在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支持下,市消保委提起5件公益诉讼,维护消费者权益作用发挥显著。“不仅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更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用充分的良性竞争避免‘劣币’出现。”
市消保委与上海三中院等司法机关共同开展理论研究,实现了消保维权与司法保障的良性互动;联合法律专家设立公益诉讼专项课题,创新性地将公益诉讼与公益基金相衔接,实现惩罚性赔偿路径的打通。这些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全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08: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