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琼达卓嘎
5月的拉萨,雪山苏醒、绿意盎然。清晨,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中建一局项目门口,项目职工巴桑玉珍时不时捋捋安全帽下的碎发,和工友图旦边走边聊,一起走进了项目会议室。
2019年秋天,巴桑玉珍还在拉萨一家传媒公司担任藏语播音工作。一天,在山南老家的妈妈兴奋地给她打电话,说隔壁泽当镇从北京来了一群特殊的人,要在经开区修一条又宽又长的公路,那里好像在招藏语专业人员,希望她能回家工作。
于是,巴桑玉珍就来到项目驻地探访,雪山脚下,荧光马甲下的身影在渣土路上不停穿梭,激起一阵又一阵飞扬的尘土。路边上,写着“中国建筑一局”的标识牌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亮眼,旁边还站着两个人,一个身着荧光马甲,边说边指指项目大门,动作干练有力,另一个则穿着藏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凑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来这找工作的附近村民,图旦。
而那位青年小伙白玛扎西,是中建一局山南市产城一体示范点园区24号道路建设项目的一名质量工程师。
不久之后,她就与图旦一起进入了中建一局山南市产城一体示范点园区24号道路建设项目工作,作为山南人,她负责起了项目与当地管理单位、周边居民、藏族工友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也承担着30多人的后勤保障工作。
而图旦则带着妻子在这里干起了小工,他们相约要一起亲眼看看这条土渣路到底会变成什么样。700多个日夜里,巴桑玉珍与图旦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工作,那条6000米的土渣路在中建一局汉藏两族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逐渐平坦宽阔。通车的那天,巴桑玉珍兴奋地在那条路上跳了起来,和同事们一起在那里留下了合影。
而她的妈妈则经常向邻居炫耀,“泽当的那条新公路是我家玉珍修的呢”“我带你们去玉珍修的公路看看吧,那里真是又宽又平又顺畅”……每每听到妈妈的夸赞,巴桑玉珍都能深刻体会到白玛扎西口中的那句“能亲手建设自己的家乡,真的很幸福”,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建设更美家乡的决心。
此后的五年里,图旦凭借着勤劳能干的双手,在中建一局西藏项目当上了班组长。而巴桑玉珍在妈妈的支持下,随着团队转战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认识了格桑旺堆、扎西列措、索郎云丹等同事。
他们一起钻研新技术、探索新工艺、尝试新材料,研制了抗冻融耐腐蚀的高原专属混凝土、打造了西藏首例劲性混凝土结构、创新了藏式墙体施工技术、将BIM综合技术引入西藏建筑领域、以首例绿色示范科技示范工程引领西藏绿色施工新生态等等,用多项“首次”和“第一”践行着“我的家乡我建设”的真挚承诺。
闲暇之余,巴桑玉珍和图旦还时常带着汉族的小伙伴吃糌粑、品酥油茶,体验藏族特色休闲活动——过林卡、到南山公园远眺布达拉宫。在长期的互融互助中,这些建设者变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西藏也成了无数一局建设者爱上的“第二家乡”。(通讯员:任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