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胡宗仁 通讯员 郑校平
在开化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民,竟然先后打破3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他就是开化县土根家庭农场负责人余土根。2018年,余土根种植的单株番薯结薯个数达到1137个,打破了先前单株番薯结薯个数716个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2020年,他种植的籽粒玉米亩产达到482.7公斤,创造了籽粒玉米最高亩产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2023年,他种植的籽粒玉米亩产达到579.87公斤,再次刷新籽粒玉米最高亩产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多年来,余土根一直钟情于旱粮种植,不仅将破纪录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让自己迈上致富路,他还把优质品种的番薯、马铃薯等免费赠送给上百户村民,带动他们一起致富。勤奋好学、深耕农业科技的他,因此获得了浙江省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师”称号。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旱粮大王”余土根。
学习种植技术 提高旱粮产量
“我能陆续打破3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这主要是农业战线上专家们技术指导的结果。”余土根一边拿出科技含金量高的3块奖牌,一边解释道。
多年深耕于农业科技,目前,余土根办的农场不仅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而且农场种植的番薯、马铃薯、玉米等旱粮面积也扩大到300多亩,年产值250万元。
65岁的余土根,是开化县池淮镇篁岸村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年轻的余土根在生产队里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后来还当上了大队农科队队长。上世纪90年代,他被推荐到江苏镇江学习园林育苗技术,一学就是两年多,回乡后就一直从事育苗工作。
2012年,余土根流转了村里的113.3亩抛荒土地,开始从事旱粮生产。“那时候,玉米亩产只有300公斤,番薯亩产1000多公斤。”余土根告诉记者,品种是当地的土品种,产量低、效益差。他种了几年,算算账还亏本几万元。
为了让农场有好的经济效益,余土根决定寻找旱粮的好品种,并且学会种植技术。2015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浙江省农科院举办的全省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旱粮产业带头人知识更新培训班,并取得浙江农民大学结业证书。之后的几年里,他不断参加省、市、县的旱粮生产实践交流会议,并多次自费到外地先进的农场、专业户那里去取经,广泛接触良师益友,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2016年,在省农科院、市(县)农业局专家的指导下,余土根种植的番薯亩产达到3400公斤,这让他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2017年,余土根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番薯优质品种浙薯33、浙薯22、浙薯81、浙薯75、浙薯13等9个优质品种;从衢州市农科院引进良种1个、地方薯种6个,通过对以上番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摸索研究出一整套的番薯鲜食、菜用、蒸煮、洗淀粉、制薯干等分类薯种。“当年,种植番薯的毛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余土根高兴地说。
自2020年以来,余土根又在省农科院吴列洪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先后开展了番薯微型薯脱毒苗和马铃薯脱毒苗繁育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取得了较好成效。
打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是一大乐趣
“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就是打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余土根兴奋地说。
2018年,在一次省级培训班上,余土根得知番薯单株个数716个的浙江之最被嵊州的一个大户保持着时,他便暗下决心,要打破该纪录。之后,他挑选优质品种“浙薯75”,实行单芽扦插种植,并且通过实施提前翻耕、一次性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科学压蔓、保持土壤湿润等种植技术,终于让这株番薯结出好甘薯。在采挖季节时,经浙江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专家现场验收,这单株番薯结薯个数达到1137个,比纪录多出421个,让他激动万分。
从此,余土根把破纪录当成了劳动中的另一大乐趣。2020年,他种植的“浙单14”籽粒玉米品种,经浙江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专家现场验收,亩产达到482.7公斤,成为玉米单产浙江之最的创造者。
2023年8月,在余土根所种植的“浙单15”籽粒玉米攻关田,他以单产579.87公斤再次刷新由他本人保持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除了番薯、玉米打破纪录,农场种植的马铃薯也获得高产。”2021年,余土根参加浙江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其中2.3亩马铃薯高产攻关田经市农业农村局专家组测产验收,以4711.1公斤的高产,斩获浙江省马铃薯单产竞赛第一名。
科技示范带动乡亲
一起奔向致富路
多年深耕在旱粮种植领域,余土根因此获得了浙江省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师”称号。
在推广科技的过程中,一本由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编写的《农业技术指导手册》一书中,就有余土根执笔的“番薯高产栽培技术”“玉米超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切块冷库低温催芽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等,其中,“马铃薯切块冷库低温催芽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浙江大学有关专家的高度肯定。
谈起如何科学种植旱粮,余土根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说,要让旱粮实现高产丰收,首先要改良土壤,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要把秸秆还田,进行多次深耕,除草不用除草剂,走生态循环的种植之路。并且,重视科技投入。迄今,他的农场已经累计投入700多万元。
2021年,他又投资近30万元,建成了吴列洪专家工作站,配齐了办公室、接待室、培训室、交流中心,还配置了保鲜库、分拣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新建了一批育苗温室,新置了农场水肥一体浇灌溉系统,使得农场的基础条件得到提升。
近年来,余土根不仅将破纪录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让自己迈上致富路,他还把优质品种的番薯、马铃薯等免费赠送给附近村民种植,带动他们一起奔富路。余土根告诉记者,仅仅是免费赠送的各种番薯、马铃薯的苗就有500多人次。
眼下,余土根还与林山乡詹村村、下江村等村庄合作,由农场提供优质的番薯种苗和种植技术,发展番薯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每年,我还要到周边乡镇的马铃薯、番薯种植大户去推广种植技术,进行现场培训。”余土根说,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他的科技示范带动,已经有上百户农户依靠种植旱粮鼓起了钱袋子。
“有好的良种良法,就要大力推广,实现资源共享。”一直以来,余土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