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梅 麟
日前,某知名艺人发文称遭遇新型蟹卡诈骗,提醒大家谨防上当。多地警方也发出提醒,呼吁公众切勿相信“天上会掉螃蟹”。
秋风起,蟹脚肥,当下正是品蟹尝蟹好时节。比起提着螃蟹登门拜访,不少人更青睐购买蟹卡赠送给亲朋好友,方便省心又有面子。然而,诈骗分子正是盯上这一送礼需求,大面积投放伪造的大闸蟹兑换卡。受害者收到快递来的兑换卡后,下意识认为是熟人相赠,进而放松警惕,按照兑换卡上的要求进群,在群内“客服”引导下填写银行卡等信息、缴纳“提蟹费”,一步步踏入诈骗陷阱。本以为能够开开心心兑换到大闸蟹,未曾想是“大诈蟹”!
应该说,无论是骗子冒充厂家客服,抑或扫码进群,“大诈蟹”骗局所采用的诈骗手法并不新鲜,过去不乏以超市购物卡、小礼品等名义实施同类诈骗的案例。防止被骗并不难,当我们在收到来历不明的快递,无法核实寄件人身份时,只要保持高度警惕,忍住“占便宜”的诱惑,就不会上当受骗。
据不少网友反馈,他们收到的蟹卡快递包装上明确写有家庭住址、姓名、手机号等真实信息,这也是很多人相信蟹卡来自熟人赠送的一大原因。不法分子从何处获得真实信息?相关电商平台、物流公司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保障能力?是否有“内鬼”泄露用户隐私,甚至已经与诈骗分子形成利益产业链?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事实上,近年来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屡屡引发关注,如宣城宁国警方侦办的“1·10”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警方抓获涉案人员30余名,遍及全国100多个地级市,涉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8万余条,案值1000余万元。试想,如果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乱象不除,类似“大诈蟹”骗局仍有可能改头换面,持续威胁公众安全与社会稳定。
因此,从源头治理“大诈蟹”骗局,需要有关部门提升全流程监管执法水平,聚焦网购、物流、客服平台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力争对不法分子“露头就打”,及时追究涉案人员违法责任。同时,要求存在收集用户信息需求的相关方压实信息保护责任,切实筑牢个人隐私“防火墙”,对“内鬼”行为“零容忍”,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信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