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期,同济大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学研究所团队共同合作,合成了一系列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作为燃料电池的非铂催化剂。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用钌(Ru)取代其中的部分锰(Mn)原子,设计出新型无铂催化剂 Li2Mn0.85Ru0.15O3,并展示出具有应用潜力的燃料电池性能。
具体来说,在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功率密度达到 1.2W cm-2,和商业化的铂碳(Pt/C)催化剂性能相当。
并且,在 1.9V 电压条件下,水电解槽实现了 1.2A cm-2 的高电流密度。
富锂层状氧化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材料体系,因此,该研究对于设计高性能、低成本氧化物催化剂具有借鉴意义。
此外,该研究为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燃料电池:氢能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
基于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和《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氢燃料电池既是未来能源脱碳的重要方向,也是氢能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
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 万-20 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 万-200 万吨/年”。
燃料电池是氢能应用的关键场景之一,它利用化学反应将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通常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AEMFC)。
PEM 燃料电池的造价是内燃机的十几倍,由于其内部的强酸性工作环境,严重依赖铂催化剂。
与 PEM 燃料电池相比,AEM 燃料电池可以采用非贵金属材料催化剂和更经济的膜,从而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但目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和阴阳两极的催化剂存在诸多难题。
氢燃料电池需要大量的铂基催化剂,来催化氧还原反应。当下,在 AEM 燃料电池中,性能最优异的仍然是铂族金属。
例如,铂钌碳(PtRu/C)作为阳极催化剂,以及铂碳(Pt/C)作为阴极催化剂的 AEM 燃料电池。
但是,铂族金属始终面临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局限性,因此,开发能够更加广泛应用的非铂催化剂迫在眉睫。
总体来说,AEM 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难点:
第一,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掘非铂材料的性能,让非铂催化剂在长期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第二,催化剂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的评价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把半电池(旋转圆盘电极)中的性能,很好地过渡到全电池(燃料电池)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能否在合成方法上采用简单、容易批量生产的方法,对于后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兼具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的新型无铂催化剂
同济大学马吉伟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缺陷化学和界面催化的基础科学问题。
2021 年,他们基于缺陷调控,对离子交换的作用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质子交换策略,对锰基氧化物材料的不稳定氧(O 2p)空穴以及层间距进行调整,进而构筑了 P3 型的 Li2-xHxMnO3-n 材料[2]。
同时,将 Li2-xHxMnO3-n 应用于无膜微流体燃料电池中,并进行概念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包含碱金属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以调控富锂锰基氧化物不稳定氧空穴研究为基础,研究人员在本次研究中,进一步延续和加深了相关探索。
图丨马吉伟课题组(来源:马吉伟)
该研究历时共四年多的时间,包括从材料筛选、优化调整成分、半电池和全电池的参数,再到最后论文审稿和接收的不同阶段。
在研究初期,该团队将设计定位在锰基层状氧化物材料,例如层状二氧化锰。在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后,他们发现,富锂的锰基氧化物比层状二氧化锰表现出更佳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在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和材料筛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试验,合成并测试了多种锰基和其他金属基的化合物,最终筛选出富锂层状氧化物。
图丨所制备的 Li2Mn0.85Ru0.15O3 的结构表征(来源:Nature Catalysis)
需要了解的是,催化剂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的评价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来说,在半电池中,旋转圆盘电极是实验室研究中筛选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氧气在电解质中溶解度较差,旋转圆盘电极测试中的电流密度较低。
而燃料电池对电流密度的要求较高,半电池中表现出高活性的材料,往往不能很好地反应到器件中。所以,在燃料电池测试中,需要优化全电池测试的各项参数。
该课题组以富锂锰基氧化物作为示范,通过引入 4d 金属钌(Ru)调节新型非铂催化剂 Li2Mn1−xRuxO3的轨道杂化,以调整这种催化剂的氧吸附强度,并稳定催化位点。
马吉伟表示:“为稳定 O 2p 空穴,我们调控金属-氧(M-O)共价性,用这种方法解决富锂锰基材料结构不稳定性的问题。”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展示了该催化剂优异的氧还原性能。并且,在析氧反应中,表现出优于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和二氧化钌(RuO2)的性能。
具体来说,在 AEM 燃料电池中,功率密度达到 1.2W cm-2,和商业化的 Pt/C 催化剂性能相当,并在 1.9V 电压下,水电解槽实现了 1.2A cm-2 的电流密度。
需要了解的是,目前在该领域内,仅小部分催化剂在 AEM 燃料电池测试中,表现出超过 1W cm-2 的峰值功率密度。
根据 2023 年一篇发表在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的综述论文,在两百余种催化剂中,峰值功率密度超过 0.5W cm-2 的有 29 种,而峰值功率密度超过 1W cm-2 的仅有 13 种[3]。
(来源:Nature Catalysis)
研究人员利用原位 X 射线吸收谱,对氧还原反应过程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 “Mn 和 Ru 都是氧还原反应直接活性位点”的原位谱学证据。
此外,他们还深入探讨了富锂层状氧化物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
实际上,传统合成催化剂的方法非常多,但是复杂且不易批量生产。在合成方法上,该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尝试开发和探索简单、可批量制备的合成方法。
马吉伟表示:“我们实现催化剂的可控批量制备,在实验室条件下达到克级以上,并且具备可重复的性能。”
审稿人对该研究评价称,这项研究的实验数据非常有说服力。该材料在氧气还原和氧气析出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扩大了可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水电解器件的材料类型。
近日,相关论文以《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水电解器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的稳定性》(Stabilization of layered lithium-rich manganese oxide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and water electrolysers)为题发表在 Nature Catalysis 上[1]。
同济大学钟雪鹏博士、隋丽君博士和特聘研究员杨孟昊为共同第一作者。
同济大学马吉伟教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彼得·斯特拉瑟(Peter Strasser)教授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学研究所胡志伟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Catalysis)
实验室制备催化剂每克成本在百元内
高性能非铂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构效关系以及实际应用研究,是一项兼具极大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课题。
基于研究团队对合成原材料的价格、设备和耗材费用的综合预估,他们认为,实验室制备该催化剂每克成本在百元以内。
该研究有利于推动 AEM 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的发展,为未来非铂催化剂可以完全替代铂基催化剂,并实现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目前,该课题组与宝钢股份合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放大,发展成熟的非铂催化剂制造工艺与关键装备,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马吉伟表示:“新型催化剂的设计迈出了燃料电池走向无铂催化剂的第一步,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它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后续,他们计划研发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低成本替代物,进一步在材料设计、高通量筛选和燃料电池器件方面进行优化。
基础研究的课题选择与面向应用的技术息息相关。马吉伟认为,他更倾向于那些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并会尝试推动发展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
“未来,我和团队希望推动车用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发展,该方向对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和推动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
参考资料:
1.Zhong, X., Sui, L., Yang, M. et al. Stabilization of layered lithium-rich manganese oxide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and water electrolysers. Nature Catalysis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4-01136-1
2.Zhong, X., Oubla, M., Wang, X. et al. Boosting oxygen reduction activity and enhancing stability through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layered lithium manganese oxid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3136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3430-3
3.Md. Mosaddek Hossen et al., State-of-the-art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platinum group metal-free cathode catalyst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AEMFC).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325, 121733 (2023).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2.121733
排版:刘雅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