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21:49:00 来源:精彩生活

导语:我们看古代的影视剧,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古代如果一个人犯了法,为了逃避律法的惩罚,常常选择削发出家。

一般来说,当这些犯罪分子选择出家之后,朝廷往往便不会继续追究,最典型的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鲁智深在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在赵员外的建议下,选择到五台山去出家,事实也却是如此,当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之后,官兵果然没有来捉拿他。

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的寺庙成了包庇罪犯的场所了吗?其实事实情况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下边就给大家讲一个为了躲难出家,最后失败了的例子。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一】河阴之变历史背景北魏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作河阴之变,河阴之变从名字上便可大概知晓事情的性质,历史上便是用变来命名的事件,往往都是不好的事件。

虽然根据传统文化,“变“这个字在意思上和“易”差不多,比如周易,讲的就是“变通”的哲学。

俗话说穷则思变,但是如果一种常态突然被打破,变成另一种状态,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坏。为此古人凡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一口吃个胖子,最后只能是功败垂成,当然涉及到国家大事,朝廷变迁,这时候变常常意味着权力的更迭。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北魏这个国家,和三国时期的魏国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常常把两者混淆,因为都有一个魏字。三国时期的魏国要比北魏,早了上千年。

北魏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五代十国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说他复杂多变是因为权力的更迭频率有点高。

基本上一个国家持续没几年,就被其他势力所取代,所以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是很难当的,经常过着朝夕不保的日子。

即便是这样人们对于权力的欲望依然是丝毫不减,没有人因为不稳定动荡,就放弃对权力的追逐。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相反都是为了权力,而互相纷争战斗,比如北魏的胡灵太后,胡灵太后是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说起这位胡灵太后,她可不简单,北魏皇室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传统,皇帝的儿子只要是被封为太子,她的生母必须得被处死。

听起来这是一件特别残忍的事情,但是在北魏的皇室看来,这样做是很合理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皇帝的母亲干涉朝政。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一个人想要干涉朝政,无论他是什么身份,都阻拦不了他。历史上不是皇帝生母,而干涉朝政的女子也不是不存在。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就是这样一个残忍的惯例,却被胡灵太后硬生生的打破了,胡灵太后靠的就是自己的魅力,在胡灵太后的儿子元诩被封为太子之后,很多大臣都向北魏皇帝建议处死胡灵皇后。

但北魏皇帝太喜爱这位胡皇后了,根本舍不得杀她,从她开始这项不人性的规定就算是彻底废止了。【二】北魏叛军攻破洛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但是这位胡灵太后却辜负了北魏皇帝的一番好意,因为胡灵太后在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元诩即位之后,真的开始擅权秉政了。

或许她担心自己的儿子年纪太小,处理不好国家大事,就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孩子都成年了,还担心孩子一个人生活不好。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记得曾经看一个新闻,一位母亲自己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因为担心儿子不会洗衣服,千里迢迢来到学校陪读。

这样的父母,看起来好像是宠爱的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却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这样完全操办孩子的事,最后很大可能会导致,这个孩子失去了自立能力。

当然胡灵太后的儿子元诩,最后并没有失去自力能力,相反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反而是越来越希望自己独立。

胡灵太后是一位强势的母亲,面对自己亲生儿子想摆脱自己的控制,胡灵太后很不适应,不适应到她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儿子变得陌生起来。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最后母子二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儿子要收回权力,母亲紧握不放,儿子越来越不满意,母亲越来越愤怒,最后矛盾终于爆发了。

胡灵太后选择解决这一母子矛盾的方式非常极端,在我们今天看来都非常令人诧异,胡灵太后选择杀死自己的儿子。

具体实施的方法是用毒酒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元诩。要知道胡灵太后毒死自己的儿子,这可不是他们母子之间的事情。

因为元诩不仅是胡灵太后的儿子,他还是北魏的皇帝,这一事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为此也给朝中权臣留下了把柄。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很快北魏权臣尔朱荣,便以此为借口,起兵讨伐胡灵太后,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胡灵太后的做法已经激起群愤。

你想元家的王公诸侯,怎么能够善罢甘休,所以纷纷为尔朱荣做内应,尔朱荣的叛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破了北魏都城洛阳城。【三】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佛门是包庇罪犯的场所。

胡灵太后眼瞅着大势已去,面对叛军,逃跑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她一届女流之辈,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但是人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本能的还会选择自保,胡灵太后在恐惧之余也没有忘记自保,当然她自保的方式是很特别的。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或许是因为胡灵太后曾是佛门弟子,她可能内心认为自己会被佛祖保佑,她下令让宫中女子,全部和自己削发为尼。

胡灵太后内心很有可能是这样想的,自己都选择出家了,不再过问世间事,这样叛军应该会放过她吧。

但是她的算盘打错了,因为在叛乱者的心中,只要胡太后还活着,他们便睡不踏实,斩草除根是解决这一隐患的最好方式。

所以没过多久,胡灵太后便被叛军从寺庙里抓了出来,尔朱荣没有直接下令杀她,而是下令把她驱逐出洛阳,但是在出城之后,尔朱荣便下令把胡灵太后扔进黄河里了。

北魏叛军攻破洛阳,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仍不免被铲除

结语:

总而言之,胡灵太后削发为尼,选择出家,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安全保障,因为她作恶多端,佛祖也没有袒护她,最后仍不免被铲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宫女冒充太后皇帝却赦她无罪,原因让人感动
...几年的安稳日子,安史之乱便爆发了,叛军很快便攻陷了洛阳、长安等两京之地,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西逃四川,但更多的李唐宗室、宫嫔还没来得及逃跑便被叛军抓住,其中就包括了唐德宗的生母沈
2023-06-02 05:21:00
沈珍珠:被安史之乱掩埋的皇室传奇
...玄宗李隆基的失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领叛军迅速攻下洛阳和长安,而唐玄宗率领一些皇室成员和重要的大臣在御林军的保护下仓皇逃出长安。由于情况比较紧急,所以真正能够跟随唐玄宗出逃的
2024-03-24 06:53:00
唐朝4位帝王寻找46年,沈珍珠为何杳无音信
...。755年,安禄山在幽州起兵,率15万“燕军”南下,攻克洛阳。唐玄宗指挥失误,相继斩杀高仙芝、封常清,又强迫哥舒翰出战,导致灵宝惨败,唐军元气大伤。“燕军”夺取潼关,唐玄宗惶
2024-07-11 20:40:00
她贵为皇后,儿子和孙子都是皇帝,自己却没有享过荣华富贵
...夫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征讨安史叛军。李豫收复洛阳后,在洛阳见到了被俘的沈珍珠。当时长安已经被收服,不知道什么原因李豫没有将沈珍珠送回长安,让沈珍珠留在危城洛阳。洛阳只是
2023-01-30 13:23:00
震惊唐朝的假冒皇太后案!唐德宗生母竟被冒充
...老婆就这样成了安禄山的战利品。她先是被安禄山带到了洛阳,后来被关到了掖庭中。与此同时,李亨半路撇下唐玄宗,带上部分士兵和自己一家人北上灵武,擅自即位为皇帝,然后重用郭子仪、李
2023-10-24 16:19:00
...太后长兄何进为代表的外戚集团,选择召集西凉董卓进驻洛阳,至此,开始了东汉末年最大的混乱局面。也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外臣董卓得以入驻洛阳,当他看到朝廷内部腐败软弱的本质,暴虐的军
2024-05-27 09:51:00
唐朝一侍女失踪,3代皇帝苦寻40年无果,遗憾封她为后
...余人一起被关入掖庭。李豫剧照757年,唐朝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李豫也终于在1年又3个月后,再次见到爱人,但是由于情况混乱,他并没有将沈氏带回长安,而是将其暂时暗定在洛阳,记载为
2024-10-18 09:43:00
聊聊宫女出身的两朝国母唐宣宗生母郑太后
...子李师也被判以死刑。这可苦了郑氏和一众女眷,被打上叛军家属的标签没入宫廷。郑氏被罚入宫,在她日后死对头郭贵妃手下充当宫女。郭贵妃是唐宪宗的发妻,祖父郭子仪,父亲郭暧,母亲升平
2024-03-21 15:35:00
唐朝一位传奇女子,让四代皇帝寻找了42年
...太子,各地叛乱仍未平定,他顾不得和妻子交流太多,在洛阳城找了个落脚处将妻子安顿好后,他又接着领兵打仗去了。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再次攻占洛阳,沈氏也在这次战乱中走失
2023-07-06 13: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