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导语:我们看古代的影视剧,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古代如果一个人犯了法,为了逃避律法的惩罚,常常选择削发出家。
一般来说,当这些犯罪分子选择出家之后,朝廷往往便不会继续追究,最典型的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鲁智深在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在赵员外的建议下,选择到五台山去出家,事实也却是如此,当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之后,官兵果然没有来捉拿他。
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的寺庙成了包庇罪犯的场所了吗?其实事实情况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下边就给大家讲一个为了躲难出家,最后失败了的例子。
【一】河阴之变历史背景北魏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作河阴之变,河阴之变从名字上便可大概知晓事情的性质,历史上便是用变来命名的事件,往往都是不好的事件。
虽然根据传统文化,“变“这个字在意思上和“易”差不多,比如周易,讲的就是“变通”的哲学。
俗话说穷则思变,但是如果一种常态突然被打破,变成另一种状态,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坏。为此古人凡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一口吃个胖子,最后只能是功败垂成,当然涉及到国家大事,朝廷变迁,这时候变常常意味着权力的更迭。
北魏这个国家,和三国时期的魏国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常常把两者混淆,因为都有一个魏字。三国时期的魏国要比北魏,早了上千年。
北魏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五代十国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说他复杂多变是因为权力的更迭频率有点高。
基本上一个国家持续没几年,就被其他势力所取代,所以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是很难当的,经常过着朝夕不保的日子。
即便是这样人们对于权力的欲望依然是丝毫不减,没有人因为不稳定动荡,就放弃对权力的追逐。
相反都是为了权力,而互相纷争战斗,比如北魏的胡灵太后,胡灵太后是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说起这位胡灵太后,她可不简单,北魏皇室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传统,皇帝的儿子只要是被封为太子,她的生母必须得被处死。
听起来这是一件特别残忍的事情,但是在北魏的皇室看来,这样做是很合理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皇帝的母亲干涉朝政。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一个人想要干涉朝政,无论他是什么身份,都阻拦不了他。历史上不是皇帝生母,而干涉朝政的女子也不是不存在。
就是这样一个残忍的惯例,却被胡灵太后硬生生的打破了,胡灵太后靠的就是自己的魅力,在胡灵太后的儿子元诩被封为太子之后,很多大臣都向北魏皇帝建议处死胡灵皇后。
但北魏皇帝太喜爱这位胡皇后了,根本舍不得杀她,从她开始这项不人性的规定就算是彻底废止了。【二】北魏叛军攻破洛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但是这位胡灵太后却辜负了北魏皇帝的一番好意,因为胡灵太后在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元诩即位之后,真的开始擅权秉政了。
或许她担心自己的儿子年纪太小,处理不好国家大事,就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孩子都成年了,还担心孩子一个人生活不好。
记得曾经看一个新闻,一位母亲自己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因为担心儿子不会洗衣服,千里迢迢来到学校陪读。
这样的父母,看起来好像是宠爱的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却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这样完全操办孩子的事,最后很大可能会导致,这个孩子失去了自立能力。
当然胡灵太后的儿子元诩,最后并没有失去自力能力,相反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反而是越来越希望自己独立。
胡灵太后是一位强势的母亲,面对自己亲生儿子想摆脱自己的控制,胡灵太后很不适应,不适应到她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儿子变得陌生起来。
最后母子二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儿子要收回权力,母亲紧握不放,儿子越来越不满意,母亲越来越愤怒,最后矛盾终于爆发了。
胡灵太后选择解决这一母子矛盾的方式非常极端,在我们今天看来都非常令人诧异,胡灵太后选择杀死自己的儿子。
具体实施的方法是用毒酒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元诩。要知道胡灵太后毒死自己的儿子,这可不是他们母子之间的事情。
因为元诩不仅是胡灵太后的儿子,他还是北魏的皇帝,这一事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为此也给朝中权臣留下了把柄。
很快北魏权臣尔朱荣,便以此为借口,起兵讨伐胡灵太后,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胡灵太后的做法已经激起群愤。
你想元家的王公诸侯,怎么能够善罢甘休,所以纷纷为尔朱荣做内应,尔朱荣的叛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破了北魏都城洛阳城。【三】胡灵太后和宫女为自保削发为尼佛门是包庇罪犯的场所。
胡灵太后眼瞅着大势已去,面对叛军,逃跑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她一届女流之辈,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但是人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本能的还会选择自保,胡灵太后在恐惧之余也没有忘记自保,当然她自保的方式是很特别的。
或许是因为胡灵太后曾是佛门弟子,她可能内心认为自己会被佛祖保佑,她下令让宫中女子,全部和自己削发为尼。
胡灵太后内心很有可能是这样想的,自己都选择出家了,不再过问世间事,这样叛军应该会放过她吧。
但是她的算盘打错了,因为在叛乱者的心中,只要胡太后还活着,他们便睡不踏实,斩草除根是解决这一隐患的最好方式。
所以没过多久,胡灵太后便被叛军从寺庙里抓了出来,尔朱荣没有直接下令杀她,而是下令把她驱逐出洛阳,但是在出城之后,尔朱荣便下令把胡灵太后扔进黄河里了。
结语:
总而言之,胡灵太后削发为尼,选择出家,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安全保障,因为她作恶多端,佛祖也没有袒护她,最后仍不免被铲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