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崭新的功勋,我们努力创造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11-27 06: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走近第83集团军某旅“大功四班”——

崭新的功勋,我们努力创造

■本报记者赵倩特约记者胡瑞智通讯员马长健

崭新的功勋,我们努力创造

“大功四班”战士进行狙击训练。 林特鸿摄

“大功四班”是一个有着厚重传统的集体。如果将四班走过的岁月记录成册,那将会是厚厚一本。

“大功四班”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集体。今天的四班战士们还很年轻,他们的故事可能只是厚厚书册的其中一页,甚至不足一页。但,却是崭新的一页。

过去的功勋,已经载入史册;崭新的功勋,我们努力创造。在第83集团军某旅“大功四班”采访,记者从战士们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极具张力的成长——

“我们始终在成长,所以就更加努力。”

“四班的每一个光亮时刻,都不能蒙上丁点灰尘”

3年前,赵闯担任“大功四班”班长。当时,赵闯已经当了7年兵。当组织的任命下达,他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必须让四班的成绩匹配已有的荣誉和盛名。

如何扛起这份责任?使命,穿过历史而来;答案,或许就在历史当中。赵闯第一时间来到荣誉室。

时间将过往的故事尘封在图文中,岁月的剥蚀也让战旗褪了颜色。可战旗上的弹孔,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烽火狼烟,那些荣光的历史仍在后辈们心中回响。

展板上,是1964年时任四班班长张自民背着武器训练的身影。那一年,全军大比武,四班代表全师参赛,获总分第二名。

“路在脚下。”与英雄前辈对话,赵闯顿悟:“大功四班”的荣誉是靠一往无前的精神拼出来的。只有步履坚实,拼勇气、拼本领、拼毅力,方能不辱使命。

四班是连里的“尖刀”,赵闯带着班里的战友不断向前冲锋——

对抗训练,四班战士风雨无阻完成训练任务;高原驻训,四班战士一抵达驻训点就顶着烈日忍着头痛展开训练……今年,连队组织多次群众性练兵比武,四班总成绩始终位列第一。

“大功四班”的荣誉,对于中士李时雨来说更加具象。因为,四班的荣誉柜就在李时雨床边。“你的床位离着荣誉展柜最近,以后它的整理维护就交给你了。”受领任务的那一刻,李时雨觉得,自己和历史的距离更近了。

奖杯、奖章、证书……边整理边翻看,这个专属于“大功四班”的荣誉柜里,展示的是四班的“高光时刻”。读着前辈们的事迹,李时雨也读懂了自己的使命。

李时雨被选中参加集训,训练比想象中更加艰苦。每当想放弃时,荣誉柜里的奖章总会浮现在李时雨的脑海。想到曾经的前辈一往无前、浴血奋战,他坚持了下来,还取得了武装5公里越野第一名的佳绩。

平时,李时雨并不爱拾掇自己。可对于四班的荣誉柜,李时雨从不敢马虎。他专门买了清洁玻璃的工具,每天都要把展柜擦上一两遍,直至一尘不染。

站在展柜旁,李时雨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述班里的“宝贝”。从他骄傲的神情中,不难想象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感情。

同记者交谈的时候,李时雨不经意间向下一瞥,看到了展柜上的一抹杂尘,立即抬手将它擦去。如今,整理展柜早已成为李时雨内心的责任:“四班的每一个光亮时刻,都不能蒙上丁点灰尘。”

在“大功四班”,接续荣誉、传承使命的精神已经融入每一名战士的血液里。

炎炎烈日下,二级上士白梓楠正在为不久后的教学任务做准备,他即将在全旅官兵面前代表四班战士展现练兵风采。

卧倒的一瞬,锋利的石子划破了他的手掌,鲜血流了出来。顾不上许多,他继续匍匐向前。

曾经,白梓楠是其他连队的优秀骨干。编制调整后,他被调入四班。看到荣誉柜里满满的功勋,白梓楠很是震撼:“那一瞬间,我感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在这些荣誉面前渺若尘埃。”

为了匹配四班的盛名,不负新的使命,他开始加速追赶。奋斗的旅途没有终点,白梓楠夜以继日地在训练场挥汗如雨。

教学示范的时刻到来了,低桩、壕沟、高墙、云梯……白梓楠在重重障碍物间矫捷地穿行,留下飒爽的身影。“四班的兵真棒!”在场战士们频频鼓掌喝彩。那一天,全旅官兵记住了白梓楠披荆斩棘的身姿,更见证了四班战士所向披靡的劲头。

任务结束后,白梓楠站在荣誉柜前自信地笑了:“今天的四班战士,没有给英雄前辈们丢脸!”

“在‘大功四班’,啥事都要比别人更努力”

生命是一种律动,有波峰有波谷,成长的轨迹就蕴含在这曲折里。

下士石舒文进入军营后的成长,似乎从一开始就跌到了波谷里。当时,来到四班的石舒文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甚至不想留在四班。

成长需要一个“点火时刻”。一次驻训,石舒文突然打开了成长的“开关”。

那时,与每天在潮湿的野外拼命训练的战友相比,在营地做后勤工作的石舒文显得很“舒服”。可这种“舒服”,却是那么不合时宜,这让石舒文第一次感到无所适从。

石舒文主动请缨参加更多保障任务。那段时间,石舒文拎着设备跑遍了田间地头。闷热的天气蒸发着汗水,石舒文内心的迷茫与不安也随之蒸腾而去,每天的忙碌与奔波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如果将困难比作一座山峰,从那以后,石舒文铆足劲头,开始从山谷向上攀登。也许短时间内,石舒文还无法走向山巅,但他决心和稚嫩的自己告别——

高原驻训,石舒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坚持到最后;盛夏海训,顾不上脱皮后的身体被海水蜇得生疼,他不断加练……

一次次咬牙坚持,石舒文告别了曾经的青涩与胆怯。每一场任务,都有他奋力拼搏的身影。

“在‘大功四班’,啥事都要比别人更努力。”努力追赶的,还有下士岑南海,他是石舒文的同年兵。和石舒文不同的是,横亘在岑南海面前的“山峰”是理论学习。

岑南海是布依族人,自小在贵州山间奔跑玩耍,体能素质突出,在班里称得上拔尖,但他的理论学习成绩却经常垫底。知识储备是一名合格军人的必备素质,再难的路岑南海也要坚定走下去。

深夜,默写、摘抄、理解、记忆,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岑南海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成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成果需要时间的沉淀。日复一日,岑南海用最“笨”的方法取得了成绩——连队组织理论考核,他答出满分;曾经的“新闻点评”发言环节,岑南海紧张得头脑空白,一言不发。现在,他总会有感而发,侃侃而谈。

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岑南海看到的是烙印在途中的深深脚印。纵使未来还有高山深壑,他都会像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中士张彦文的成长轨迹,似乎比其他人多了些曲折。

义务兵服役期快结束时,张彦文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坚持要退伍回家闯事业。许多战友来劝说,张彦文离开的心还是很坚决。

“你很有潜力,留下来必定能够有所成就。”班长赵闯的一席话让张彦文开始思考,自己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两年来努力蓄积的力量,迸发在军营方能更显意义与价值。”最终,张彦文决定留下来。

单杠一直是张彦文的优势课目,他不断激发身体潜能,尝试突破自己。2021年旅创破纪录比武,张彦文本想在单杠引体向上项目争取第一,却获得第三名。做则必到底,张彦文选择继续努力。

时光不负奋斗者。去年比武,2小时43分,666个单杠卷身上,张彦文获得第一名。比赛结束时,张彦文双臂累得发抖,双手原本的厚茧硬是脱了一层皮,可他却笑得很灿烂。

跌跌撞撞,张彦文找寻到了人生方向。现在的他,比以往更有韧性和定力。

“四班是个有温度的集体,给人迎难而上的力量”

最真挚的情感,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揉在一起。在最美好的青春,每个人都露出清澈纯粹的成长模样。

赵闯有一对儿女,他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是孩子们的可爱模样。其实,赵闯与孩子们的相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这种记录方式也算是对家人的一点补偿。

赵闯将大部分的陪伴都给了四班战友。膝盖扭伤的时候、和女朋友吵架的时候、想起家人偷偷落泪的时候……战友们需要关心的时刻,赵闯经常陪在他们身边。

赵闯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与四班战友共同成长的点滴。“闲下来我就翻一翻,不知不觉会勾起很多温暖的回忆。”笔记本是赵闯成为四班班长之初特意买的,封皮的毛边是他经常翻看的证明。

温暖,让这个集体愈发坚固。

上等兵黄明十分感恩这个大家庭的呵护。今年外训期间,黄明突然接到母亲受伤住院的消息。焦急时刻,战友们一边安慰黄明镇定下来,一边为他悄悄凑钱。万幸的是,黄明母亲并无大碍。至今提起这件事,他心里都热乎乎的:“四班是个有温度的集体,给人迎难而上的力量。”

上等兵韩永旭初来之时,战友们一句“把四班当作自己的家”,让他原本焦虑的心安稳下来。韩永旭闲不下来,休息时也总爱提着扫把打扫宿舍。宿舍的边边角角,他都收拾得十分干净。他说,战友们都把他当亲人、当兄弟,他也要把四班当作自己的家来爱护。

曾经,石舒文是最不想留在四班的兵,如今,他是最不想离开四班的战士。石舒文有时候会跟赵闯开玩笑:“班长,有一天我退伍离开了,你会不会哭?”面对这么伤感的话题,赵闯也半开玩笑地说:“到时候我申请休假,不送你。”

夜晚,赵闯在床上辗转难眠,不敢想象战友们离开的日子。“舒文,等你走的时候,我会特别舍不得你。”赵闯在心底轻声说。

成长横切面

迎难而上,挑战自我

■中士赵邦林

今年初,我转入“大功四班”。来到人才济济的荣誉班,一股无形的压力包围了我。

几个月后,我迎来了进入四班后的第一次体能考核。天性不服输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到不错的成绩。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我的体能素质与战友们相比实在算不上优异。难道我真的要在这次考核中垫底吗?不!再难也要坚持!训练之余,我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加练,一刻不敢放松。

很快,考核的日子到来了,我坚定地迈向训练场。那天的阳光出奇温暖,我大声地向自己喊了声加油。顿时,心中涌起一股澎湃力量。

为了能成为合格的四班战士,我拼尽所有的力气。幸运的是,我的坚持赢得了收获,四项考核科目我全部达到优秀!

汗水浸透了衣衫,我与战友们相互拥抱,浑身好像充满了用不完的力量。那一刻,没有什么话语能够言说心中喜悦。

从那以后,我逐渐明白,困难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于我而言,挫折带来的不是苦痛,而是难得的机遇。

挑战接踵而至。几个月后的营战术演练,就在准备工作一切顺利进展之时,我班所在战车电台突发故障。不巧的是,连队通信技师休假不在,一时间通联无法恢复。

此前,我向技师学习过一些电台维修技能。容不得徘徊和犹豫,我再一次迎难而上,与通信专业临时负责人一同处理故障问题。但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我们尝试了多种办法,却找不到问题所在。

最慢的方法,也许是最快的路径。打开电台手册,我们对照可能情况一一排查。时间在汗水中慢慢流逝,直到东边的天空出现一丝光亮,我们终于将电台修好。

起床哨声划破安静的天空,一夜未睡的我走出战车,心情却豁然开朗。

那一刻,我更加明白了何为成长: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收获新的自我。未来,我会继续迎难而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伊木河边防连:林海深处温暖过冬
...冬季探亲,温暖就在触手可及处 对二级上士黄勇和妻子张彦珍而言,从河南老家到伊木河边防连的路,变得不再那么遥远。2020年11月,新婚不久的张彦珍决定到黄勇驻守的地方看看。她
2023-10-30 05:49:00
300余名留学生走进复旦线下集中迎新篇章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将复旦精神融入进文创产品中。张彦鹏 上午十点,“用一支笔参加600场考试”的张彦鹏刚刚结束了在自然科学试验班的新生报到,正式成为了“复旦人”。他来自浙
2023-08-27 19:34:00
《驻站》直到张彦斌上门,常胜才发现,真正设局打压他的人是魏处
...儿童被拐案,直接被贬为驻站民警,这一切的根源还要从张彦斌开始说起。男二张彦斌是花城学历最高的博士民警,这个角色一丝不苟、墨守成规、固执己见、是非分明、心直口快,给人一种咄咄逼
2025-01-09 17:00:00
高三男生张彦鹏:“一分耕耘,一支陪伴自己”
...解过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会给他点个大大的赞!男生名叫张彦鹏,来自浙江云和中学,他用一支陪伴自己战600场考试的笔,写下高考的最后一个句号。今年,他被录取到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
2023-08-19 13:26:00
期待遇见大师大家,遇见更好的自己
...了我对大学的一切想象。”复旦大学自然科学实验班新生张彦鹏激动地说。就在开学前,他以“一支笔战600场考试圆梦复旦”的经历冲上热搜。报到现场,张彦鹏特意向记者展示了那支神奇的笔
2023-08-28 05:57:00
...中日报勉县张家河镇九年制学校七年级 张彦婷 指导教师 舒文珊今天,我们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它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它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个风雨飘扬、动荡不安的年代,也
2023-01-13 09:26:00
四川警方3天破获男子杀妻抛尸案,这群不说话的战友立下大功!
3月26日,遂宁市城区发生一起命案,嫌疑人作案后抛尸逃匿,遂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派出警犬进行案件协作,对案件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3月31日,遂宁市公安局船山区分局接群众报警
2024-04-10 11:33:00
...专班多方打听,找到了和董国庆一同执行抗洪排涝任务的舒文胜。舒文胜回忆,那天傍晚,河水汹涌地往泵站涌,拦污栅里积满了水草等杂物。作为东西湖区最大的泄洪通道,当时该泵站水量已超出
2022-12-30 05:47:00
张彦杰:大巴山里的爱心“兔妈妈”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张彦杰在公益活动中 受访者供图她不计较生命长度,却用爱心夯实生命的宽度;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很多困境孩子的求学之路;她是一位癌症晚期康复者,也是帮扶过上万名学
2023-06-06 12:5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