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00:55:00 来源:戏说三国

晋国赵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显赫卿族,后来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但是这个家族在春秋中期,曾遭遇过一场濒临灭族的惨剧,但靠着超强的韧劲,赵氏在低谷中重新崛起,到春秋末期开创勇烈豪侠的“简襄之烈”。巍巍强赵,开战国七雄争强之局。

赵氏崛起之路:从投奔的落难者到执政的晋国上卿

赵氏,为赢姓,与秦国同祖。据《史记·赵世家》,赵氏祖先忠于殷商,西周开国后受惩罚,被迫西迁沦落为一个小部落。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到了造父为族长时,协助周穆王扑灭徐偃王之乱,被周穆王赐以赵城,族人以城为氏,从此称赵氏。

造父以下七世而生叔带,叔带不甘心与周幽王“同归于尽”,带领族人投奔到晋国,做了微不足道的异姓臣僚。叔带后五世而生赵夙,正值晋国君主晋献公开疆拓土的大发展时期,赵夙征讨戎人有功,被封为大夫。赵夙生子赵衰,跟随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途中功劳很大。重耳后来继位为晋文公,封赵衰为卿,正式跻身晋国权力中枢,成为晋国的高级贵族。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赵衰之子赵盾承袭卿位,并担任了晋国执政,专擅政权,废立国君,官董狐愤而提笔,写下“赵盾弑其君”。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夫人。

赵朔英年早逝,遗孀赵庄姬劈腿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遭到赵婴齐的两个亲兄弟赵括和赵同反对,赵氏内乱。公元前583年,晋景公趁机发动“下宫之难”,赵氏大宗族人被屠杀殆尽。

赵氏元气大伤,从权力顶峰跌入谷底,就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幼儿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几乎没人相信赵氏还能复兴。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复兴关键之一——结盟铁杆,一心一意支持

与韩氏、魏氏的友好关系,对于赵氏重新崛起至关重要。

春秋早期的晋国,韩氏一度非常显赫。晋文公在位期间,韩氏家道中落。仁慈宽厚的赵衰亲自抚养韩厥,甚至视若己出。赵衰去世后,赵盾提拔韩厥为三军司马,地位仅次于掌握晋国最高权力的六卿。

思念赵衰的养育之恩、赵盾的知遇之恩,韩厥对晋景公命其攻赵氏的指令坚决抵制,并且在赵氏覆亡之际毅然进宫强谏。韩厥说:“在晋国竟然没有继承赵氏爵位的人,今后为国家做好事的人谁不害怕,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呢?”晋景公自知过分,赵氏有功于晋国,如今自己却要灭赵,未免让人觉得“好人没好报”。于是他将赵氏的封邑还于赵武。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晋景公后,相继继位的是晋厉公、晋悼公,赵武已经长成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赵武团结韩氏,并拉拢同样新兴的魏氏宗主魏颉,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从此,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赵、韩、魏三家在历次的政治动荡中,始终结成同甘同进的政治同盟,肝胆相照,逐个击破,一致打击外敌。

前497年,时任赵氏宗主的赵鞅(赵简子)与盟友韩不信、魏侈,同心怀鬼胎的荀跞一起驱逐了中行氏、范氏,荀跞想立范氏旁支士皋夷为范氏宗主、立智氏宠臣梁婴父取代中行氏之位,也就是六卿制度不变,赵鞅坚决不同意,联合韩不信、魏侈一道向荀跞施压,荀跞只能被迫同意,三家又一次站在同一战线里。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虽然,三家在对外兼并中也发生过一些分歧,但赵氏掌门人都能从维系三家友好关系的角度出发,忍痛让出部分利益来换取盟友的支持,最终也赢得了韩氏、魏氏的信任与好感。

一百余年后,狂妄的智伯胁迫韩氏、魏氏一起围攻赵氏,水淹晋阳城,韩、魏在赵氏将覆亡之际,临阵倒戈,联合剿灭智氏。三家分晋,与赵氏长期以来团结韩氏、魏氏是密不可分的。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复兴关键之二——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赵氏的复兴,是在晋国母体内逐渐发展壮大、渐渐上位的。

晋国公室虽然一直在衰落,但是在晋国人心中仍有较大权威。赵氏非常懂得这一点。赵武初立,很快洞悉了晋国朝政格局,赵武确立了一套站稳脚跟,慢慢爬升的根本原则:依靠晋室、尊重栾伯、师从士燮、亲昵韩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郤。

其实这是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处事法则:韬光养晦,不漏锋芒。赵武为先人复仇、重振赵氏的愿望无疑是非常强烈的,但在时机未到之前,就暂避风头,跟对人、走对路、等时机。

很快机会来了,晋国朝廷爆发内乱,气焰嚣张的三郤被灭,晋厉公被弑杀,身在周室的公子周被立为晋悼公。晋悼公大力提拔功臣之后,赵武始为卿,赵氏又重新回到了晋国众卿的地位,终于再度傲然屹立于晋国。

自赵武之后,后继赵氏宗主——赵景子(赵成)、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都是晋国位高权重的上卿,再也没有离开过晋国权力最高层。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赵氏能够吸取历史上险些亡族的教训,一反赵盾专制、狠辣、凌厉的执政风格,注意从多方面赢取支持:

自赵武后的历代赵氏宗主均非一心谋私的政客,对于众卿分治导致晋国疲惫不堪的局面痛心疾首,从未像其他氏族那样公然与晋国公室翻脸,赢取了晋人的好感。

晋国进入四卿时代后,智氏逐渐跃升成为四卿中实力最强、权力最大的家族,与赵氏一直貌合神离。但赵氏在韩氏、魏氏的协助下尽力压制智氏,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赵氏的行动一向都打着晋国的旗号进行,努力与诸侯共存共荣,稳固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与楚国达成弭兵之盟,反击吴国争霸的企图,保持了中原的平静与肃清,受到列国政治精英的青睐。

赵氏甚至还争取博得了周天子的好感,外交是赵氏家族的强项,赵武曾派韩宣子觐见周天子,任务成功完成,赵、韩集团也给了周王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赵氏良好的口碑,得到了王室和国内外政治势力的认同,威望很高,这一切也为后世赵氏立国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复兴关键之三——审时度势,一心一德进取

赵氏自赵武重登卿位之后,开始内聚实力,壮大筋骨。

赵武任执政时,就积极发扬春秋时的“楚才晋用”之传统,海纳百川,招贤纳士,充实晋国人才库。赵武人才不避亲疏,大力提拔、重用人才,也逐步充实了赵氏的家臣库。到赵简子时代,将各国卿大夫广蓄家臣的传统发挥到极致——唯才是举,不问来历、出身。赵简子、赵襄子继承并“优化”赵氏爱才的传统,对家臣门客能够知其才、用其才、尽其才。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经过四代人努力,赵氏家族势力在世卿世禄的滋润下早已根深蒂固,党羽遍布晋国各地,为赵氏基业尽心尽力:

赵氏与智、韩、魏讨伐范氏、中行氏时,智氏宗主荀跞想嫁祸赵鞅,家臣董安于为保赵鞅,主动担责而甘愿自杀,但在死前还为赵氏储备了足够的箭镞和制作箭杆的材料。

尹铎任赵襄子家臣,主政晋阳,积下千囤粮食,重筑城墙,为赵氏建成固若金汤的根据地,后人为纪念尹铎,在太原建起了尹大夫庙。

智伯与韩、魏围攻晋阳城,赵氏危在旦夕,家臣张孟谈不避生死,夜坠出城游说韩、魏二家共同反对智氏,言明唇亡齿寒之厉害,替赵氏力挽狂澜。

家臣们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交予赵氏,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终使赵氏之强甲于晋国。

赵氏还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具有革新措施的施政举措。前513年,范氏宗主士鞅与荀寅、赵鞅收缴民间铁器,熔铸成鼎,第一次将国家法律明文昭于天下,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在晋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时代已成为历史,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监视与钳制,晋国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时代。虽然招致儒家保守派的唾骂,但无疑这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在封地内,赵鞅革新亩制,“以百廿步为宽,以二百四十步为长”,推行当时对老百姓最为有利的田亩征税制,亩大而税少,赋税在六卿中最轻。还奖励军功,以功释奴,曾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赵氏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使自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赵简子、赵襄子父子时代,赵氏已臻极盛,被称为“简襄之烈”。吴国的孙武分析了晋国六家改革后,认为赵氏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晋国归焉”。

复兴关键之四——开疆拓土,一点一滴积累

列国卿大夫在崛起过程中,无不重视对土地城池的占领。如鲁国的“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纷纷修建城池,孔子在担任国相时为了维护公室权威,积极主导了拔除三家城池,就是有名的“堕三都”。可见,列国卿大夫都非常重视地盘。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赵氏非常重视扩大占有领地,因为那是赵氏进退有据的根本。但赵氏一反寻常,不是一门心思往中原地区钻营,而是更注意向周边地区特别是晋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开拓,赵氏的封邑大多是从原先狄人占领地获取的。

赵鞅在世时,有一天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之上,你们去寻找吧。”于是,诸子前往,却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赵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高兴异常,顿觉只有赵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世子赵伯鲁,破例立毋恤为世子,即赵襄子。

赵襄子的姐姐嫁给代王做夫人,一次在酒宴上,赵襄子安排亲信埋伏,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

赵氏注重向四周开拓,既方便扩大地盘,又减少了与晋国众卿和诸侯的直接矛盾,可谓一举两得。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赵氏还积极整合全族。早在晋景公时期,赵氏就分成大宗赵氏和小宗邯郸氏两支。为了扩充实力,赵简子要求邯郸氏宗主赵午将卫国进贡的500户人口从邯郸迁到晋阳,遭到邯郸氏的反对。邯郸氏与范氏、中行氏都是亲戚,因此三方实质上结成同盟,并联袂策动对赵简子的反叛。赵简子联合其余卿家,攻灭邯郸氏,并趁势驱逐了范氏、中行氏,不但赵氏归于一家,晋国也从六卿进入了四卿主政的时代。

综上所述,赵氏一族几经波折,自赵武重新崛起后,赵氏在诸卿争斗不休的朝局之下始终屹立不倒,并最终成功中兴而至壮大,成为三家分晋的主角之一。这其中既包括合理的战略,顺利天时、地利、人和,也与赵氏历代宗主的努力奋进密不可分。

赵武的智谋与领导力,为赵氏复兴奠定基础

后话:

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命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三家立国。

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剩余的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下宫之难:赵氏家族的悲剧与复兴
...,以前是轮流掌权,但内部存在矛盾。晋平公时,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所垄断。后来,随着范氏、中行氏失势,六卿变为四卿。智氏后来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所灭
2024-03-30 06:51:00
赵氏争霸:春秋末期晋国的权力角逐与赵鞅的智谋
...着晋国公族势力越来越弱,晋国决赛圈也越来越近。由于赵氏的先起后落,此时的赵氏根基最为薄弱,赵鞅为增强自家实力的举措,引发了决赛圈的第一次淘汰。1.赵氏反目由于赵氏发家比较早,
2024-03-09 02:21:00
赵氏孤儿最后建立赵国,他虽是孤儿却并没那么惨
其实赵氏孤儿没有那么惨!司马迁写《史记》是本着“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原则,在编写史记的时候会涉及一些野史和传说。“赵氏孤儿”这里,他就采用了战国时的传说,所以不完全是
2023-01-03 13:53:00
《诸侯的天下》:自《左传》透视春秋,借古人窥见人性
...的独到见解。一、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实流传已久的“赵氏孤儿”故事,因兼具“复仇”与“忠义”的戏剧张力而脍炙人口。种种改编中,又以元朝纪君祥所作杂剧《赵氏孤儿》最为出名,王国维
2024-02-27 08:11:00
为何说赵鞅为赵氏铺平了由家入国的政治道路
...的标志。直到秦汉时,姓氏才合二为一。赵鞅就属于嬴姓赵氏。嬴姓,源于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字庭坚(八恺之一),生于山西洪洞(一说曲阜),被舜赐以嬴姓。至皋陶的十世孙造父时,据《史
2023-01-03 21:01:00
楚材晋用,为何楚国比晋国存在时间长
...原因那么,“楚材晋用”与楚国的八百年长寿国祚,又在领导力方面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要看看两国的动乱岁月。晋国的主要动乱,除了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的诸卿族内乱(春秋后期诛灭范、中行
2024-04-23 11:34:00
如果智伯灭韩赵魏成为晋国国君,战国的形势会怎样?
...,晋国卿族抬头,后来形成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大卿族势力。争夺领土的斗争不断,相互倾轧,范氏和中行氏被攻击驱逐。晋国六卿改为四卿,由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轮流
2023-07-08 14:35:00
...处于家族发展史上最低点。所以史书记载韩舆之子韩厥为赵氏家臣。与韩厥同时活跃于政坛的还有一位韩氏之人——韩穿。史书关于韩穿的记载很少,只有三处:《左传》在公元前597年的晋楚邲
2022-12-23 18:06:00
...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刘弗陵是汉武帝晚年最为宠爱的妃子赵氏的儿子,但是汉武帝却在立太子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赵氏赐死。当时的人们,谁也没有想到汉武帝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人们往往认
2023-03-07 21: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