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据合众国际社网站9月12日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他们都会熬到深夜。
但做“夜猫子”可能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
一项新研究发现,“夜猫子”比“早起鸟”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和妇科医院博士后研究员、该项目首席研究员西纳·基亚纳西博士说:“我们发现与‘早起鸟’相比,‘夜猫子’患糖尿病的风险高72%。”
研究人员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生活方式。
基亚纳西说:“我们发现,总体而言,‘夜猫子’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更有可能饮食不健康、体重不达标、身体缺乏运动。他们更有可能是烟民或嗜酒者,甚至睡眠不好。”
基亚纳西还表示,即使考虑到这些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夜猫子”患糖尿病的风险仍然较高。
他说:“当我们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做出调整后,这种风险从72%下降至19%。这19%的风险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会对公共卫生和临床研究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护士健康长期研究的近6.4万名女护士的数据。这项研究收集了她们2009年至2017年的健康数据。
数据包括护士们自我报告的作息时间类型,即她们自认为是“夜猫子”,还是早起者。
约11%的护士称自己是“夜猫子”,35%的护士称自己是“早起鸟”。其余的则介于两者之间。
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健康生活方式会受“夜猫子”作息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生活方式最健康的护士中,仅6%是“夜猫子”,但在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护士中,有25%是“夜猫子”。
不过,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人的作息时间与“夜猫子”的嗜好相匹配,患糖尿病风险的增幅会减弱。
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只有那些过去上夜班时间少于10年的“夜猫子”,患糖尿病的风险才会明显增加。
基亚纳西说:“在较少上夜班的人中,‘夜猫子’作息与糖尿病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他补充说,研究结果可能意味着,有些人有成为“夜猫子”的基因倾向,而试图违背这种倾向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他指出,约有350个基因标记与人类的作息时间类型有关,这项研究表明了解这些基因有助于保护“夜猫子”的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