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巴中日报刘光武 陈劲松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找准学校、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契合点,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不断创新,形成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持续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完善产教融合育人载体,探索多种产教融合激励机制。
主动创新,拓宽合作渠道
中职教育阶段的校企合作,一直以来存在一个痛点: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的比例持续提升,往往会面临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优秀学生人才在中职毕业后流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若不让学生升学,又对其终身发展不利。
面对这一情况,巴中市职业中学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谋发展”为原则,共同构建“校企院”中高职衔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引入四川省序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打造巴州区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针对学生目标的不同,进行分类培养。建筑产业信息以“五同”育人为核心,即“育人思想同心、培养目标同向、专业活动同力、培养方法同频、人才质量同步”,共同研究与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共同搭建多功能实践平台、共同开展学生学业能力评价,全方位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下一步将以此为依托,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模式下,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增强学生对行业或企业的全面了解。学生在校三年的教学内容,融合了中高职院校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所需的课程,理论课程由建院派老师讲授,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师傅讲授,课堂大部分就在工地现场。二是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入职行业或企业的信心。在生产实践学习环节,企业为每个学生配备指导师傅,既能传播企业文化与知识,又增加学生对企业对行业的了解,增加归属感。三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三到六年时间,学生对企业、行业有了全面了解,企业的危机以及精品意识也能促使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共建机制,参与教学全程
从院校招生的时候,企业便参与其中。参加院校招生宣讲,提前介绍、宣传企业,并邀请学生进企业参观,使学生刚进校时就能了解岗位的需求。同时,深度参与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标准撰写、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力量支持、参与职业能力评价等全过程,为院校教学过程提供有建设性、促进人才培养的参考建议,校企合作,共建良性育人闭环。
改革教学,形成高效课堂
在人才培养上,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依据“校企共育、技岗对接、素能并重”的基本要求,大力进行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转型、学习形态变革的探索。经过努力,学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逐渐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靠近,“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师资队伍逐渐扩大,初步构建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建设模式。
转变观念,做好师资培养职业教育是为行业培养人才服务的,离开行业和企业的职业教育如无根之浮萍、无地基之楼宇。职教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学校委派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深入了解行业需求,体验岗位工作过程、要求、环境、文化等,在企业实践中切身体会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观念上缩小差距。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向,掌握行业所需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增加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使自己讲授的课程保持与行业发展一致,甚至走在行业前沿。除了安排教师进企业实践外,还建议及时引进企业专家、技能大师进校园。定期邀请企业劳模进校进行工匠精神宣讲,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设新技术、新知识讲座,请技能大师进校指导师生技能操作等,可以让学生领略行业前辈和技能大师的风采,对行业领军人物产生向往,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作者分别系巴中市职业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