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耄耋老人著丛书 乡土文化放异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1 11: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崔广勋

在河东区沂河岸畔,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庄,名叫葛沟。在村中央一个蔬菜、果树、花草点缀其间的清净院落里,住着两位慈眉善面的老人——王恩三夫妇。王恩三老人出生于1939年,今年85周岁。

1962年,王恩三毕业于临沂师范,先后在3个乡镇和县城教书育人。由于儿女都在外工作,1998年退休后,王恩三与老伴一直在村里生活。2019年前,老人平时除了到村西沂河边淘淘被河水冲刷出的各种奇石和树根,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还在院里建起了花棚,养多了就到本村集市上卖。2019年春节,王恩三告诉儿女,他打算“弃花”从文,挖掘、整理、编写一套《葛沟乡土文化系列丛书》,不想让葛沟丰厚的乡土文化消失在无声无息的岁月里。儿女们听了没怎么当回事,觉得只要老人生活过得充实就行。村里人听说后,都说他不缺吃喝没事找事,二儿子还调侃他“家里要出个大作家了”。

没想到,四年后的春节,王恩三把《葛沟乡土文化系列丛书》摆在了大家面前。丛书共分《民歌儿歌》《方言土语集录》《谚语俗语集录》《歇后语集录》《民间故事》《葛沟风云人物志》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系列丛书全部誊写在A4纸上,装订得整齐划一。翻开丛书,里面是隽秀的钢笔小楷,没有一处修改痕迹。正当笔者疑惑为何通卷看不到一处抄错涂改的痕迹时,王恩三笑着说,他时常有写错的时候,但为了体现丛书的工整规范和严肃性,他就按当老师时“刻钢板”的要求和标准来誊抄丛书。每当抄错字时,他都会剪个方块纸粘贴在写错字的地方,待晾干后重新写上。王恩三老人严谨、认真与执着的态度和精神由此可见。

提起编写《葛沟乡土文化系列丛书》的起因,王恩三谈到,葛沟地处沂河东岸,汉代设镇,村南沂河畔原有一座雄壮的古代建筑——“齐鲁分疆”石阁;作为齐地、鲁地的分界点,这里曾是交通要冲和商贸繁旺之地。毗邻“齐鲁分疆”石阁的龙园因龙得名,相传秦始皇五次东巡,两次下榻龙园故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了葛沟一带的乡土文化。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乡土文化,年龄大的人了解乡土文化又写不出来,如果再没有人搜集整理,许多有价值的乡土文化就要流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老同志,王恩三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民间瑰宝整理出来,保护和传承下去。

留不住的是岁月,等不起的是时间。王恩三说干就干,拆掉花棚,处理掉培植的花卉,全身心投入到丛书的编写之中。他首先根据当地乡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划分类别,构思出系列丛书的整体框架,然后首先从《民歌儿歌》写起,写完一本誊抄一本。在四年时间里,王恩三先后完成了6本系列丛书的编写。

据王恩三的老伴介绍,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后开始写作,写到8点活动一下吃早餐,早餐后继续写作,然后到本村或邻村搜集资料,回来后吃午饭,午休后继续整理素材、构思提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恩三不遗余力、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一位耄耋老人,字斟句酌,一天写作时间8小时以上,可不是个轻松活。王恩三戏谑地说,写作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还锻炼了思维、陶冶了身心,避免了老年痴呆。的确,王恩三心态平和、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言谈举止根本不像80多岁的老人。

阅读王恩三撰写的系列丛书,字字句句饱含着老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深情,也让人了解了葛沟的文化底蕴、发展历史、人文典故、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据王恩三介绍,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括农耕农业文化、民俗风情与传统习俗、传说故事、语言与艺术等方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传统智慧。自己整理编写的这些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如果能早点编写乡土文化丛书,成果和内容将会更加丰富。

作为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目前王恩三正在创作介绍自己家族史的纪实文学《古镇人家》。他说,家族史是乡村史乃至民族史的缩影,也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有很高的价值。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重要动因。王恩三编写的系列丛书,赢得了家人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儿子表示,退休后也要加入到父亲乡土文化系列丛书编写的行列。原来调侃他的二儿子在阅读丛书后,表示愿意出资将父亲的丛书印刷成册,让葛沟乡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1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读书日,走近爱读书的南京人
...世界读书日,走近爱读书的南京人无论是网约车司机还是耄耋老人,都能在书里找到更多有趣的时光李立飞和孩子方智环 陈仲为阅读,是最好的陪伴。在完成了10小时驾驶后的回家路上,在耄
2024-04-23 01:40:00
一位耄耋老人卖了房子后,急需将户口迁出,可一时找不到地方落户。1月14日,公安小店分局发布消息,平阳路派出所通过视频办户方式,快速将老人的户口迁入到集体户,帮其解决了难题。1月1
2025-01-15 17:47:00
耄耋老人走失 民警救助温暖家人
...,我家老母亲如果找不到后果不堪设想。”1月6日,一位耄耋老人不慎走失,芜湖市镜湖公安分局赭山派出所民警找到老人后,母女俩对民警一再表达谢意。当日下午1时许,赭山派出所接到11
2024-01-08 14:10: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民警暖心下沉服务耄耋老人在家门口补办身份证东兰讯 近日,东兰县公安局花香派出所上门为高龄老人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暖心服务。8月4日上午,花香
2023-08-09 03:03:00
...充分的术前准备,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复明专家为两位耄耋老人实施了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由于赵大爷无法平躺,专家在站立状态下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一天,两位老人视力均达到0.5
2023-02-24 07:29:00
耄耋老人乘公交迷路,南京民警助其回家
近日南京特警支队武装巡逻一大队民警在夫子庙快反点执勤时,发现一对步履蹒跚的老夫妻在警车边踌躇不前,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图为民警助老人回家经了解,两位老人都已到耄耋之年,因
2024-02-06 20:17:00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朱妍)近日,市民岩某将一面题有“抢险救危,真情为民”的锦旗送到平和县公安局文峰派出所民警手中,对民警帮助其及时找回家中走失老人表示
2023-07-07 07:28:00
留恋社区暖心服务 耄耋老人舍不得离开
...自:太原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李海燕 文/摄)耄耋老人来太原暂住3年,与网格员、邻居处出了感情。儿子屡次要将其接回老家照顾,老人却舍不得离开。闻讯,网格员入户开导
2024-04-19 07:25:00
华悦社区耄耋老人重逢 温馨现场催人泪下
...华悦社区内上演了一幕温馨感人的故事,两位失联多年的耄耋老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再次重逢。近日,82岁高龄的张奶奶只身来到华悦社区,希望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寻找她失联
2024-09-10 2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图壹站|向前,向前,向前!重温新中国成立以来17次大阅兵
齐鲁壹点·齐鲁壹点 高峰 牛长婧 马晓迪
2025-09-02 18:35:00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在广州举行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于9月5日—12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举行。展览由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收藏鉴赏》杂志、收藏周刊+联合主办
2025-09-02 12:58:00
78年前的前线回忆!94岁老兵毕可金追忆峥嵘岁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王贝艺 通讯员 顾晓羽我是毕可金,今年94周岁,1947年参军,曾在华东军区白求恩医院学习
2025-09-02 13:25:00
从辽源战俘营到密苏里号 还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尘封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世瞩目
2025-09-02 10:18:00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9-02 10:54:00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