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耄耋老人著丛书 乡土文化放异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1 11: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崔广勋

在河东区沂河岸畔,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庄,名叫葛沟。在村中央一个蔬菜、果树、花草点缀其间的清净院落里,住着两位慈眉善面的老人——王恩三夫妇。王恩三老人出生于1939年,今年85周岁。

1962年,王恩三毕业于临沂师范,先后在3个乡镇和县城教书育人。由于儿女都在外工作,1998年退休后,王恩三与老伴一直在村里生活。2019年前,老人平时除了到村西沂河边淘淘被河水冲刷出的各种奇石和树根,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还在院里建起了花棚,养多了就到本村集市上卖。2019年春节,王恩三告诉儿女,他打算“弃花”从文,挖掘、整理、编写一套《葛沟乡土文化系列丛书》,不想让葛沟丰厚的乡土文化消失在无声无息的岁月里。儿女们听了没怎么当回事,觉得只要老人生活过得充实就行。村里人听说后,都说他不缺吃喝没事找事,二儿子还调侃他“家里要出个大作家了”。

没想到,四年后的春节,王恩三把《葛沟乡土文化系列丛书》摆在了大家面前。丛书共分《民歌儿歌》《方言土语集录》《谚语俗语集录》《歇后语集录》《民间故事》《葛沟风云人物志》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系列丛书全部誊写在A4纸上,装订得整齐划一。翻开丛书,里面是隽秀的钢笔小楷,没有一处修改痕迹。正当笔者疑惑为何通卷看不到一处抄错涂改的痕迹时,王恩三笑着说,他时常有写错的时候,但为了体现丛书的工整规范和严肃性,他就按当老师时“刻钢板”的要求和标准来誊抄丛书。每当抄错字时,他都会剪个方块纸粘贴在写错字的地方,待晾干后重新写上。王恩三老人严谨、认真与执着的态度和精神由此可见。

提起编写《葛沟乡土文化系列丛书》的起因,王恩三谈到,葛沟地处沂河东岸,汉代设镇,村南沂河畔原有一座雄壮的古代建筑——“齐鲁分疆”石阁;作为齐地、鲁地的分界点,这里曾是交通要冲和商贸繁旺之地。毗邻“齐鲁分疆”石阁的龙园因龙得名,相传秦始皇五次东巡,两次下榻龙园故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了葛沟一带的乡土文化。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乡土文化,年龄大的人了解乡土文化又写不出来,如果再没有人搜集整理,许多有价值的乡土文化就要流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老同志,王恩三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民间瑰宝整理出来,保护和传承下去。

留不住的是岁月,等不起的是时间。王恩三说干就干,拆掉花棚,处理掉培植的花卉,全身心投入到丛书的编写之中。他首先根据当地乡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划分类别,构思出系列丛书的整体框架,然后首先从《民歌儿歌》写起,写完一本誊抄一本。在四年时间里,王恩三先后完成了6本系列丛书的编写。

据王恩三的老伴介绍,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后开始写作,写到8点活动一下吃早餐,早餐后继续写作,然后到本村或邻村搜集资料,回来后吃午饭,午休后继续整理素材、构思提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恩三不遗余力、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一位耄耋老人,字斟句酌,一天写作时间8小时以上,可不是个轻松活。王恩三戏谑地说,写作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还锻炼了思维、陶冶了身心,避免了老年痴呆。的确,王恩三心态平和、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言谈举止根本不像80多岁的老人。

阅读王恩三撰写的系列丛书,字字句句饱含着老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深情,也让人了解了葛沟的文化底蕴、发展历史、人文典故、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据王恩三介绍,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括农耕农业文化、民俗风情与传统习俗、传说故事、语言与艺术等方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传统智慧。自己整理编写的这些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如果能早点编写乡土文化丛书,成果和内容将会更加丰富。

作为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目前王恩三正在创作介绍自己家族史的纪实文学《古镇人家》。他说,家族史是乡村史乃至民族史的缩影,也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有很高的价值。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重要动因。王恩三编写的系列丛书,赢得了家人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儿子表示,退休后也要加入到父亲乡土文化系列丛书编写的行列。原来调侃他的二儿子在阅读丛书后,表示愿意出资将父亲的丛书印刷成册,让葛沟乡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1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读书日,走近爱读书的南京人
...世界读书日,走近爱读书的南京人无论是网约车司机还是耄耋老人,都能在书里找到更多有趣的时光李立飞和孩子方智环 陈仲为阅读,是最好的陪伴。在完成了10小时驾驶后的回家路上,在耄
2024-04-23 01:40:00
一位耄耋老人卖了房子后,急需将户口迁出,可一时找不到地方落户。1月14日,公安小店分局发布消息,平阳路派出所通过视频办户方式,快速将老人的户口迁入到集体户,帮其解决了难题。1月1
2025-01-15 17:47:00
耄耋老人走失 民警救助温暖家人
...,我家老母亲如果找不到后果不堪设想。”1月6日,一位耄耋老人不慎走失,芜湖市镜湖公安分局赭山派出所民警找到老人后,母女俩对民警一再表达谢意。当日下午1时许,赭山派出所接到11
2024-01-08 14:10: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民警暖心下沉服务耄耋老人在家门口补办身份证东兰讯 近日,东兰县公安局花香派出所上门为高龄老人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暖心服务。8月4日上午,花香
2023-08-09 03:03:00
...充分的术前准备,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复明专家为两位耄耋老人实施了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由于赵大爷无法平躺,专家在站立状态下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一天,两位老人视力均达到0.5
2023-02-24 07:29:00
耄耋老人乘公交迷路,南京民警助其回家
近日南京特警支队武装巡逻一大队民警在夫子庙快反点执勤时,发现一对步履蹒跚的老夫妻在警车边踌躇不前,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图为民警助老人回家经了解,两位老人都已到耄耋之年,因
2024-02-06 20:17:00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朱妍)近日,市民岩某将一面题有“抢险救危,真情为民”的锦旗送到平和县公安局文峰派出所民警手中,对民警帮助其及时找回家中走失老人表示
2023-07-07 07:28:00
留恋社区暖心服务 耄耋老人舍不得离开
...自:太原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李海燕 文/摄)耄耋老人来太原暂住3年,与网格员、邻居处出了感情。儿子屡次要将其接回老家照顾,老人却舍不得离开。闻讯,网格员入户开导
2024-04-19 07:25:00
华悦社区耄耋老人重逢 温馨现场催人泪下
...华悦社区内上演了一幕温馨感人的故事,两位失联多年的耄耋老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再次重逢。近日,82岁高龄的张奶奶只身来到华悦社区,希望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寻找她失联
2024-09-10 2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
2025-09-26 08:14:00
18世纪,吴桥杂技走遍中国;19世纪,吴桥杂技走向世界。100多年前,作为“现代杂技之父”,吴桥人孙福有带着他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欧洲巡演
2025-09-26 09:16:00
微视频|二师铁门关市12万亩香梨丰收
2025-09-26 15:20:00
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丨编钟乐舞《金声玉振》,奏响千年礼乐新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丁安顺“仁礼天下・和合大同”,9月28日,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将在曲阜孔庙举行。目前,大典迎宾开城
2025-09-26 16:12:00
文脉相通,医心共鸣!名医故里再次联动,共话传承
鲁网9月26日讯9月24日,2025山东(长清)“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正式开幕。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
2025-09-26 17:03:00
9月30日起营业!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即将变身“松苑咖啡馆”
在长春松苑宾馆深处、绿荫掩映之间,藏着一座造型古朴别致的仿德式古堡建筑。日伪统治时期,它曾经作为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的官邸
2025-09-26 17:15: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永不褪色的称号
(视频摄制:于在洋 王宏飞 文案:周颖、张宇晴、张士青、刘昀)(海报设计:梁玉)80多年前,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太行山区河北平山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2025-09-26 19:51:00
文化中国行 闹市寻迹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
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大兴善寺,不仅是西安现存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更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位于西安城南闹市中。从地铁2号线小寨站A口出来
2025-09-25 08:07:00
树葡萄工坊、大齐书院、白石小院、长安游乐园……今年假期快来长安村,10月1日至10月8日,八天八场活动等你来玩!
2025-09-25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