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07:24:00 来源:精彩生活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

彭城之战是刘邦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这次战役,刘邦不仅是在战术上全面溃败,在战略上亦全面溃败,刚建立没多久的反楚联盟,转眼之间就变为反汉联盟。这不免让人疑问,这场彭城之战刘邦为何会败得那么惨?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刘邦的军事能力在秦朝末年属于一流的水准,他也对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颇为自负,喜欢说:“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但是面对超一流的军事家韩信,刘邦总是显得有些不自信,想知道自己在韩信的心中军事能力究竟如何。

刘邦曾经和淮阴侯韩信交谈,点评当世军事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够统率多少人的军队呢?”

韩信说:“陛下,您只不过能统率十万人。”刘邦追问道:“那你韩信呢?能统率多少人呢?”

韩信答复道:“多多益善,我能统率的士兵人数,那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问:“越多越好,那为何你却被我擒获呢?”

韩信说:“陛下您不能统率士兵,但是却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您所擒获的原因。况且陛下的才能是上天授予的,并非人力所能企及。”

这则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正是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由来。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韩信当时已经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但是韩信骨子里的傲气始终不曾消退,面对已经当上皇帝的刘邦,韩信还是说出了这一段“冒犯”的话。但是以韩信的实力,确实有资格狂傲。韩信在垓下之战,统率六十万左右的大军,击溃项羽十万军队;可是刘邦,在彭城之战统率五十六万大军,却被项羽三万人所击溃,险些丧命。我们应当指出,韩信虽然狂傲,但是他的这一段话确系事实,刘邦统率的极限也只能是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管理十万人的后勤运输、进行军队组织建设和军队训练,并且在战场上成功调动这十万人为自己效劳,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刘邦的军事才能确实已属超群,但是让他指挥数十万人的多国军团协力作战,已经彻底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了。我们在彭城之战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当项羽最后向彭城发起冲锋时,刘邦几乎来不及组织起任何一次比较像样的反抗。从统帅的素质与能力上来看,刘邦在彭城之战会战败,乃至于崩溃,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除了统帅个人素质这个比较主观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彭城之战的惨败。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韩信曾经分析过章邯可以用闪击战的方式快速将其击溃,可是面对在“勇悍仁强”方面皆强于刘邦的项羽,只能在持久作战中将其消灭。这是韩信针对敌我双方的优劣,制定下来的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方针,但是这一战略很明显被刘邦所遗忘。

在刘邦东出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一场比较像样的抵抗,以至于他产生了灭楚和灭雍一样都能传檄而定的错觉,忘记了韩信在“汉中对”做出的规划。因此汉二年三月刘邦为义帝发丧,组建反楚联盟,当年四月就一举攻占了彭城。

刘邦并没有意识到,在彭城之战前夕,“仁强”上自己虽然已占优势,但是在“勇悍”方面,他的多国联军是完全不如项羽的。在尚未形成压倒性优势之前,希望以闪击战消灭西楚,最后必将失败。

后来项羽果然也是依靠他在“勇悍”上的优势击溃了刘邦。汉军在战术上的巨大胜利,导致刘邦误判形势,轻易调整灭楚战略,这是彭城之战刘邦集团败得如此惨痛的根本原因。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同时,我们还必须指出,反楚联盟其实是很不稳固的,这也是彭城之战刘邦失利的重大原因。当时反楚联盟中比较有话语权的诸侯其实就四个:刘邦、陈馀、田横、彭越。陈馀、彭越之所以会加入联盟,尊刘邦为盟主,只不过是因为当时刘邦势力最大、风头最盛罢了。至于田横,则是由于国土被项羽侵略,不得不同意先和刘邦结盟,对抗项羽。因此我们看到,刘邦在占领彭城后,希望借助这三位诸侯的实力把项羽困死在齐地,结果陈馀、彭越并不配合作战。刘邦想让诸侯们鹬蚌相争,自己好渔翁得利,而诸侯们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刘邦、项羽双雄火拼。联盟的不稳固性,极大促进了彭城之战的大溃败。

而此战刘邦大溃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则是项羽正确的战术方针。项羽为了打赢彭城之战,针对战争局势的变化先后采用了骑兵奔袭作战、逼敌至死地聚歼、追寻敌之指挥部,给予其致命打击。骑兵奔袭导致刘邦在薛郡构筑的防御体系迅速崩溃,在下邑的吕泽的援军无法及时救援。项羽深谙兵法,当骑兵的闪电作战已经彻底击溃敌人的阵型时,就必须予以溃兵最沉重的歼灭,使敌人再无翻身的机会。而面对五十六万大军这种超大规模的多国军团,要使其瞬间崩溃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摧毁敌人的指挥部。项羽也凭借此战使自己的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巅峰状态,此战也成为了他亲自指挥的最后一场经典战役。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综上分析,彭城之战的惨败是由于刘邦前期的军事胜利导致了他对形势的误判,轻易调整灭楚战略。同时刘邦过于依赖联盟诸侯对项羽的绞杀,加上他对自己军事战役指挥的极限的不自知造成了这场战役的惨败。而项羽正确的战术方针弥补了他在前期战略方面的失误,把给予联军最大程度上打击作为本次战役的作战目的,最后积大胜为全胜,从而一举扭转整个战争态势。

下邑画策

汉二年四月,劫后余生的刘邦带着自己的儿女以及夏侯婴来到了下邑。刘邦的大舅子吕泽当时还在坚守下邑,收纳各路败退回来的汉军,暂作休整。

刘邦在下邑安顿下来之后,并没有沉浸于惨败的悲伤之中,而是开始对彭城之战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刘邦也许回想起了韩信在“汉中对”中的分析,与项羽作战只能在持久战中击败他。也许想起了韩信说的那一句“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刘邦意识到,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是无法击败项羽的,必须聚天下之英杰,合力共同击败项羽。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一日,刘邦询问张良:“我打算把关东地区封给有功之臣,谁能与我一同成就大业呢?”在这段狼狈的时期内,刘邦虽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自己的军事战略思想也正在不断成熟。刘邦的这一句话,可称其为“捐关以东”战略,这一战略后面成为刘邦击败项羽的总战略方针。但这只是刘邦脑海中暂时的一个构思,它还有待完善,以便于能够真正实施下去。

张良身为刘邦身边最重要的一个“画策臣”,一下就听出了刘邦这句话的意图。刘邦的询问并非是对这一战略的犹豫不决,而是还没想好这一战略要怎么贯彻实施下去。张良和刘邦想的是一样的,以刘邦一人之力确实不能击败项羽,只有合天下之力才能消灭西楚,好在张良已经帮刘邦盘算好了“关以东”应该要“捐”给谁?

张良对刘邦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但是和项羽有猜嫌;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作乱。这两个人可以为我们所用。汉王您帐下的将领韩信可以担当大任,独当一面。如果想要捐关以东,那就把这些地区捐此三人,那么楚国可破。”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刘邦、张良这一问一答,总算把“捐关以东”战略的基本内容给弄明白了。“捐关以东”战略在本质上是对韩信“汉中对”中的“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在韩信分析项羽时,他着重分析了项羽不能按功封赏、分封不平。可见,在韩信看来,项羽最大的弱点正在于此。刘邦回味“汉中对”,也精准地捕捉到了项羽这一巨大的弱点,只要“捐关以东”,招揽天下英雄豪杰,那么项羽虽强,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必然衰弱。

事实上,刘邦这一战略思想应该很早就在他的脑海中酝酿了。《汉书·高帝纪》记载了汉元年十一月刘邦颁布的一道王令:“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但这道王令与刘邦说的“捐关以东”又不全然相似,并不是要把函谷关以东的地盘都捐弃掉。可见在经过彭城之战后,刘邦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捐关以东”是必须实行下去的,而且封赏的人,不再是普通的降者,而是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的人;封赏的土地规模与汉元年十一月的王令相比,也是大大增加了。

可以说,“捐关以东”战略是刘邦对汉元年十一月王令的全面升级。张良进一步完善了韩信、刘邦没有解决的地方。韩信只说了要分封,刘邦也只是构思出了这一战略的基本框架,但是这一战略该怎么实施,则是由张良进行盘算的。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我们从张良的那一番回答中看出,他为刘邦推荐了三个可与之共天下的人:英布、彭越、韩信。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三个人才能够得到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呢?

九江王英布,在戏下分封前是项羽帐下的第一猛将。项羽对其也是极其信任,在新安大屠杀前,项羽只和英布、蒲将军二人商议此事,可见项羽信任之深。英布如果铁了心地倒向项羽,那么在日后,这员骁将定然成为刘邦的心腹大患。好在彭城之战前二人已经开始有所不合,英布两次不肯率主力部队帮助项羽,显然是想偏霸一方,再也不想听从项羽的指挥。二人猜嫌已生,关系不如戏下分封前那般密切,一旦把英布挖到刘邦阵营一方,即使英布不能对项羽造成实际的伤害,也能够使项羽本部的实力遭到严重的损失。

英布一旦造反,项羽此后只能靠西楚一国单打独斗,而自己也必须分一部分兵力去攻击英布,这样一来,西楚的实力就要受到进一步的削弱。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魏相国彭越,虽然没有得到封王之赏,但是本质上也是一方诸侯。谁给彭越好处更多,谁的形势发展得更好,彭越就追随谁。这么一个首鼠两端的人,却有着难以估量的潜力。彭越自秦末起兵以来,一直在东郡、砀郡附近游击作战,对二郡的地理形势极为熟悉。而这两个郡如今都是西楚国的地盘,而且又相对比较富饶。汉国笼络彭越,让其在东、砀一带游击作战,疲扰楚之后方,则西楚国必然要再分兵击之。

而最可怕的是,彭越深谙游击战术,虽然看上去他好像没怎么打赢过,但是他的部队总是越打越多。在田荣反楚前,彭越所部不过一万多人,可是经项羽打击后,彭越在外黄加入反楚联盟时,其部众竟已达三万多人。一旦能够驱使此人,为刘邦作战,项羽的大后方将永无宁日。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大将军韩信,不仅是刘邦身边战略、战术水平最高的人,而且大概算是楚汉时期中国军事水平最高的人。

刘邦身边,谋士猛将如云,可是一直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刘邦帐下的曹参表现虽然也颇为出众,在还定三秦时独领一军出祁山道,于刘邦东进闪击袭楚时亲自统率北路纵队,击败龙且,但是曹参此人,需要有一位杰出的统帅去统御他,他才能有这么多出众的表现。可以说,在汉国中,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千里作战的只有韩信和刘邦。韩信作战之风格,从还定三秦时已经能够窥见一斑,在熟知对方作战方法的同时要让对方摸不清自己,作战务求一战而定,不打持久作战。

韩信这种指挥风格,加上他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日后在扫荡项羽的军事同盟时,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缓解刘邦的作战压力。而项羽为了支援盟友,又不得不分兵北上,这样一来,项羽所能统领的部众那就更少了。

表面上来看,张良的下邑画策只不过是为刘邦推荐了三个人,但是我们从张良推荐这三个人的原因中已可一窥,这是一个对西楚的国力、外交、军事形成重大打击的宏大战略。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笼络项羽早期最重要的大将英布,将造成项羽在国力、军事上的巨大损失,使他失去当时西楚阵营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而英布身为九江国的君主,一旦英布背离西楚,则西楚的外交形势也将会恶化,断项羽之左臂。可以说,笼络英布并不是指望英布能够给项羽带来什么打击,而是张良要从西楚内部去削弱西楚的整体国力。彭越的游击战术自不必说,不仅能够牵制西楚后方的军队,同时在西楚的国土上不断游击作战,将造成西楚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彭越的游军,数量虽然不多,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给项羽造成沉痛的打击。可以说,彭越所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英布。

至于韩信,任用此人,必是让他统军决战。韩信“战必胜,攻必取”,让他率军与附从项羽的诸侯国交战,并将其击灭,这将使项羽孤立刘邦的外交方针彻底失败,在战略上断项羽之右臂。

这三个人,再加上刘邦,四个人将分别创立四个战场。刘邦开创正面战场拖住项羽的主力部队,彭越开创敌后战场骚扰西楚的大后方,韩信开创北方战场断项羽右臂,英布开创南方战场断项羽左臂。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张良的下邑画策和韩信的“汉中对”可以说是汉国最重要的两份战略报告书。比起“汉中对”,下邑画策着力完善刘邦提出的“捐关以东”战略,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面的军事战略。下邑画策明确了彭城惨败后刘邦集团下一步的发展状况,它对于刘邦的作用,不下于韩信的“汉中对”。刘邦听罢张良的分析后,便开始着手实施这一战略。

刘邦通彭越、英布

在张良推荐的三个人中,韩信本就是刘邦的手下。因此刘邦所需要,延揽的只有彭越、英布二人。彭越此人趋利行事,要想笼络他并非难事,可是英布作为项羽的心腹,要想说服他归降,岂是易事?

当时,下邑、砀县一带应该正遭受西楚的猛攻。刘邦决定率残部回到汉国的河南郡(即叁川郡,刘邦灭河南国后,改为河南郡)站稳脚跟,于是率军离开下邑、砀县,向西行至虞县(今河南虞城东北)。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刘邦来到了虞县,他还没有出使英布的合适人选,烦闷之下,便说:“像你们这些人,不足以和我共商天下大事。”

谒者随何在一旁便问道:“不知汉王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邦说:“谁能为我出使九江国,让英布发兵背叛西楚,拖住项羽几个月,我就必能够夺取天下。”刘邦这话一说出口,随何便自告奋勇,要去游说英布来降。史书叙事往往挂一漏万,让我们难以更为详细地了解当时的内情。也许刘邦曾经和随何有过一段密谈,认为此人足以担当出使九江国的重任,于是刘邦便让随何带领二十人,前往九江国。

英布这个时候还处于犹疑不决的阶段,对时局走向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而是一个只考虑自己眼前短期利益的政客。英布作为项羽帐下的第一猛将,凭借其勇猛无敌成为了异姓王。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项羽一直认为英布是自己的臣子,遂一直使唤英布,每当战局陷入胶着或危机之际,总是希望英布,能够支持自己。可如今的英布已经是九江王了,他不再是项羽直属的臣子,而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王。英布没有理由像以前那样听从项羽的安排,因此在项羽讨伐田荣和刘邦闪击彭城时,英布都是敷衍了事。

英布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是在跟项羽划清界限,项羽若不是正忧心于田荣、刘邦等人的军事威胁,很可能已经率军征讨英布了。英布虽然对待项羽态度敷衍,但是他其实不想背离项羽,只不过是在既想依附项羽的同时,又能够安逸享乐,什么事都不想做。更何况项羽刚在彭城大败刘邦,风头正盛。这一切都不能不让英布犹豫不决。

正是因为英布尚在犹豫不决,所以当随何一行人来到九江国首都六县的时候,英布暂时不想接见这位汉国的使臣,只是派九江国的太宰来见随何。一连三日,英布都不愿意接见随何。随何深知,英布不愿意接见自己,是因为他现在尚未想好要依附于谁,所以一切的变数还都很大。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随何必须让英布决定依附汉国,因此对九江国太宰说:“九江王不愿意见我,必然是认为楚国强大,而汉国弱小。让九江王认清当前的局势,正是我这次出使的原因。如果我能够见到九江王,所陈说的话要是对的,那就是大王所愿意听的;要是说得不对,那就把我们二十个使者在市集上用斧头处死,以表明大王背汉归楚的决心。”太宰将随何的这一番话向英布禀告。英布听闻随何的这一番话,便也同意召见随何。

随何一见到英布,为其分析了天下的局势,英布不仅听进去了他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刘邦集团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英布在暗地里答应随何,将要叛楚归汉,但是这一密谋,英布一直未敢泄露出去。

当时不仅是刘邦想要笼络英布这股势力,项羽也想继续遥控英布的九江国。虽然项羽此时已经有讨伐英布的想法,但是如今真正的敌人乃是刘邦和田横,项羽不便再自树一敌,而是选择继续和英布交好。

在刘邦派出随何的同时,项羽也派人去见英布,催促英布迅速发兵支援西楚。随何听说英布接见西楚的使者,为防事情有变,便来到了王廷,对使者说:“九江王已经归顺汉王,西楚凭什么让九江王发兵?”由于事出突然,英布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西楚使者听到这番话后,打算起身就走。随何趁机对英布说:“事已至此,大王可立即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然后立即跑到汉国,与汉王合力抗敌。”经随何这么一闹,事情已无可挽回,英布只能听从随何的安排,杀死了西楚国的使者,起兵反楚。

以上情节来自《史记·黥布列传》,随何说服英布归汉,一直是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段记载中的内容虽然符合楚汉历史的原貌,但是属于事后追记,并不完全是历史事实。

这是事后追记的证据有二:第一,这段故事中的人物及国家称谓都出现严重的错误。如随何称刘邦为“陛下”,刘邦、随何等人多次称英布的九江国为“淮南”,该段记载甚至还称英布为“淮南王”,俱不符合当时的实情。第二,这段故事竟提前预支了当时尚未发生过的事情。在随何劝谏英布的时候,居然叙述了荥阳之战的战局状况,要知道,楚汉荥阳之战是在汉二年八月才正式开战的,随何绝无可能预知四个月以后才发生的战役。由这两条证据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故事必属事后追记,绝无可能是随何说英布的真实情境。

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原因,下邑画策,张良无愧帝师,制定灭楚方略

那么《史记·黥布列传》的这个故事是来自哪里呢?大概是源自陆贾的《楚汉春秋》。首先,这个故事称刘邦为陛下,英布淮南王,则此事必为刘邦称帝后所记无疑,而且仔细看随何所述的荥阳之战的局势,可以说完全符合历史进程。这段故事虽然未必为真,但是深刻地反映出了楚汉战争的历史原貌。

陆贾是楚汉战争的亲历者,又随刘邦参与楚汉荥阳之战。这段故事是陆贾根据随何出使的情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编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陆贾和随何一样,都能言善辩,而且外交经验丰富。陆贾、随何二人,包括郦食其,都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尽管郦食其、陆贾都是儒生,但这不妨碍他们同时也是纵横家)。纵横家述史,喜爱夸大计谋策略的作用,过分强调纵横家在外交、军事活动上的作用。随何说英布这个故事,具有很典型的纵横家述史风格。我以为,能够写出这么生动的一段故事,只有同为纵横家的陆贾能做到。

第三,在《史记》之前,记述西汉开国史的,从现存史料来看,只有陆贾的《楚汉春秋》,而且司马迁记述楚汉时事,很多情节均来自《楚汉春秋》。司马迁再抄一段陆贾的《楚汉春秋》的故事,并非不可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9: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得是团队。刘邦善于用人,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有后方无忧、源源不断补给兵马钱粮的好管家萧何,又有战必胜、攻必取的兵仙韩信,并用计策不断从项羽那里挖墙脚,使得项羽逐渐
2023-11-17 10:22:00
张良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
张良,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身为“汉初三杰”之一,高祖刘邦对其更是称赞有加,被誉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韩国人,出生于宦官世家。先辈在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祖
2023-05-17 14:04:00
帝师诸葛亮、张良与张居正的荣辱一生
...梁,所以除去那些光环,帝师也是一个很难的“职业”。张良授业于帝王之难帝师们通常会伴随皇帝的一生,从最初的教书识字,到后来的出谋划策,很多帝师成了皇帝最亲近的臣子和亲人。殊不知
2024-01-08 14:32:00
彭城之战,张良和韩信到底在不在彭城?
...战被项羽的3万人打得丢盔弃甲、一溃千里,刘邦不是有张良这样运筹帷幄的谋士和韩信这样战无不胜的将军,怎么还会在彭城遭遇如此的惨败,彭城之战时,张良和韩信到底在不在彭城?先说张良
2023-08-24 16:06:00
项羽为什么能凭三万人击败刘邦五十多万人
...出陈仓,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还定三秦。与此同时张良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说刘邦只想要关中,并不想东出。仅一书难以让项羽放下戒备,所以张良还另外伪造了齐、梁二王的反书,反书内容
2023-10-28 18:13:00
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是项羽的失败
...羽怀疑刘邦后想第二天发兵消灭刘邦,结果前一天晚上,张良从项伯那里听到了消息,于是告诉了刘邦,张良劝刘邦第二天到项羽军营中请罪,刘邦立即答应,并且自做主张与项伯拉关系,还要与项
2023-08-23 15:01:00
刘邦项羽来了一次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闪电战
...战争泥潭,刘邦有机会能出汉中,定三秦,首要功臣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而是田荣,正是齐国实力派贵族田荣在齐地的造反,才拖住了项羽无法顾及西边的刘邦,田齐最后虽然战败被杀,但项羽
2023-08-27 06:24:00
彭城大败,刘邦落得众叛亲离,多亏张良妙计解危局
...得比。刘邦在下邑安顿好之后,就找了了自己的首席谋士张良开了会。刘邦上来就表示:我决定拿出关东这块地,一定要想办法搞死项羽!太可恶了,我闺女儿子都不愿意理我了。张良道:分了就对
2023-02-03 15:36:00
被神话了的张良,从六个方面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张良
一提到张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邦的那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后就是千古第一谋圣,武庙亚圣,汉初三杰这一串光灿灿的头衔,甚至还有“兴周八百年姜子牙、兴汉四百年张子房”
2023-05-09 17: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