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警钟敲响!全球首种“塑料病”已诞生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19 09:0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警钟敲响!全球首种“塑料病”已诞生

科学家首次在海鸟身上发现完全由塑料引发的疾病

警钟敲响!全球首种“塑料病”已诞生

一只死亡大鹱胃里发现194个塑料碎片。

警钟敲响!全球首种“塑料病”已诞生

鸟儿体内的塑料碎片令人触目惊心。 塑料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应用的材料,也是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从北极到南极,从最深的海沟到最高的山峰,大量塑料正在累积,科学家在鱼、鸟和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微小的塑料碎片。

最新研究发现,淡足鹱是受塑料污染最严重的鸟类之一,科学家在其体内,发现一种完全由摄入塑料而引发的新疾病——塑料病。

深夜为海鸟催吐场面触目惊心

位于新西兰和澳洲之间的豪勋爵岛,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却是海鸟们的乐园。每年秋天,都有40000多只淡足鹱迁徙到这里越冬。不过,如今海滩上出现越来越多淡足鹱的尸体,整个族群,都面临着一种名为“塑料病”的灭顶之灾。

为了解塑料对鸟儿健康的影响,科学家们来到豪勋爵岛,趁着鸟爸鸟妈不在,深夜偷偷潜入鸟巢,捉住几只淡足鹱的雏鸟。

随后,他们的做法有些出人意料——给雏鸟洗胃:先把一根软管塞进雏鸟嘴中,然后往里灌水。之后的一幕让人触目惊心:雏鸟吐出来的不是食物,而是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根本无法消化的塑料碎片。

科学家早就发现,豪勋爵岛的淡足鹱族群开始走下坡路,近50年来,淡足鹱数量已锐减了三成。通过解剖发现,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小塑料片。

淡足鹱又名“肉足鹱”,一般生活在大洋深处,哺育时才上岸,它们会潜水,但在陆地上行走困难。淡足鹱的生活习性,注定了它们只能从海上捕食,很容易就把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制品当成鱼虾吃进肚里。

海鸟为啥会吃下塑料垃圾?只是因为分不清吗?实际情况比分不清还要糟糕:泡在海里的塑料,会散发出海鲜的气味,对海鸟有强烈的吸引力。

研究证明,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它的表面会很快聚集各种藻类和微生物。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这些生物就能产生大量“二甲硫醚(DMS)”,这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信号分子,也是海鲜腥味的来源之一。

对依靠嗅觉捕食鱼类的海鸟来说,“二甲硫醚”就相当于开饭的信号。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锯鹱属鸟类,它们靠滤食海水中的甲壳动物为生,很容易把塑料碎片当成海鲜误食。科学家指出,海龟、企鹅、鱼类和鲸等误食塑料,很可能也是出于同样原因,因为它们也会将“二甲硫醚(DMS)”当成觅食线索。

研究指出,已有80%的海鸟体内检出了塑料垃圾,到2050年将达到99.8%。塑料垃圾还会缠住海洋动物,造成直接伤害,一些本就脆弱的物种,可能因此走向灭亡。

塑料引发新疾病伤痛并非孤例

最近,一项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上的论文显示,塑料会持续影响淡足鹱等海鸟的健康,直至死亡,因为锋利的塑料碎片,会从内部将海鸟的身体缓慢地撕裂开来。

科学家从豪勋爵岛采集了30只最近死亡的淡足鹱,其中包括21只80—90天大的幼鸟。解剖发现,它们的消化道里全都伤痕累累。研究团队推测,伤痕的来源是锋利的塑料碎片,它们反复割伤、刺穿海鸟的胃,使之久久无法治愈,反复发炎。在豪勋爵岛上发现的死鸟样本里,90%胃里都含有塑料。

科学家认为,海鸟胃中持续伤痕和炎症的特征,符合纤维化疾病的特征,也可以称之为“塑料病”。这就相当于长期吸烟的人会出现肺部纤维化,长期接触石棉的人容易得尘肺病,酗酒人士容易得肝硬化等。

对于淡足鹱来说,遭受这种无妄之灾频繁又轻易,仅5毫米大小的尖锐塑料碎片,就可以阻塞和扎穿它们的消化道,产生溃疡。“塑料病”不仅会导致鸟类消化腺体受损,疤痕还会使胃部变硬、弹性减弱,降低消化食物的效率。当鸟爸鸟妈给雏鸟喂食时,也会把一些塑料转移到雏鸟体内,导致雏鸟饿死。

研究团队发现,体内塑料较多的幼鸟个头更小,体重更轻。这是因为塑料损伤了幼鸟的消化系统,影响了营养吸收。这项研究中的幼鸟年龄在80-90天,也就是说,出生后不到三个月,塑料就对它们的身体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

尽管鸟类经常吞下沙石颗粒,但塑料和碎石不同——碎石不会伤害淡足鹱,塑料却会带来致命伤。海鸟将碎石储存在肌胃(即砂囊)中辅助消化。但是在碎石作用下,胃里的塑料会破碎,产生尖锐的碎片,或是分解成更小的尺寸,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流。

世界自然资金会官网数据显示,至少有81种海洋哺乳类动物,曾经进食塑料或者被塑料缠绕,所以,淡足鹱遭遇的伤痛并非孤例。

波及人类:血液乳汁发现微塑料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产量每11年就翻一番。从最深的海洋到最高的山脉;从空气、土壤到食物链中,微塑料碎片已出现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尽管只有一小部分塑料最终进入海洋,但近年来这个数字仍达到每年3万吨,五大环流也因此获得“大洋垃圾带”的别名。

塑料进入海鸟体内的同时,也进入了复杂庞大的海洋食物网。所以,当生态链的一端受到破坏时,没有物种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荷兰科学家去年在《国际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这些微塑料也可能进入人体器官。

科学家对22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近80%的血液样本包含微塑料。他们在其中一半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了PET塑料的痕迹,这种塑料被广泛用于制造饮料瓶;此外,超过1/3的血液样本含有聚苯乙烯,这种塑料被用于制造一次性食品容器和许多其他产品。

如果使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奶瓶冲泡奶粉,那么婴儿在每升奶粉中,可能会摄入1600万个塑料微粒,高温会显著释放奶瓶里的PP塑料微粒。

更令人吃惊的是,《聚合物》杂志去年刊登的研究称,首次在人类母乳中发现了五彩斑斓的微塑料。研究人员收集了34份分娩一周的女性母乳样本,在26份中检测到了微塑料,大多是4至9微米的碎片和球体,90%是有色的,包括蓝色、橙色和黄色。

还有研究人员在胎盘中,也检测到塑料微颗粒,它们可能来自油漆、涂料或染料。生活中常见的胡萝卜、西蓝花、土豆、苹果等,也含有塑料微粒。连小麦植株中,都有0.2微米的塑料微粒积累。

微塑料可能通过空气、水或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也可能通过牙膏、唇膏和文身墨水等进入体内。从理论上讲,塑料颗粒可能通过血液输送到各器官。

不过,关于微塑料在人体中如何传输,会否聚集在某些器官内,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还有待时间检验。人类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塑料微粒作为一种添加剂,它与代谢、生殖、呼吸系统和甲状腺似乎有一定关联。

塑料制品中广泛存在一种叫“邻苯二甲酸盐”的添加剂,这种物质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包括哮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乳腺癌、肥胖和糖尿病、低智商、自闭症以及生育生殖等问题。

据估计,目前有3000万吨塑料垃圾正在污染海洋,另有1.09亿吨塑料垃圾正汇入河流,在未来几十年还将继续流入海洋。研究人员已在超过114种水生物种体内发现了微塑料,到2020年,估计沉到海底的塑料微粒已达1400万吨。

“塑料病”的研究团队警告,无论对动物还是人类来说,摄入塑料都会产生严重而深远的后果,如果全世界不赶紧行动起来努力禁塑,“塑料病”或许仅仅只是个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9 11: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研究人员说首次在海鸟身上发现完全由塑料引发的疾病
...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首次在海鸟身上发现一种完全由塑料引发的新病。研究人员认为,鉴于自然界普遍存在塑料污染,他们的发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他鸟类也有可能受此影响。过去10年,
2023-03-06 13:46:00
原来失去整条尾巴的鳄鱼 这么狗里狗气!
...尖叫鸡”,澳洲海鸟一摸肚子“嘎吱”响,里面塞了778块塑料碎片;3、加加加加长版“美国之梦”汽车:长30米有26个轮子,自带泳池和停机坪。无尾鳄鱼的残缺之美5月20日,生活在
2025-05-28 07:27:00
一鼠不留!南非欲海岛空投550吨老鼠药,消灭正在啃食海鸟的老鼠
...30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包括有5种濒临灭绝的信天翁(全球1/4的漂泊信天翁在此筑巢)、14种其他重要海鸟,以及4种企鹅。当捕鲸人离开后,这座小岛就被科研人员接管,主要就是研
2024-06-15 10:48:00
南极海冰融化致帝企鹅幼鸟被淹死,多个帝企鹅族群幼鸟或全军覆没
...分散,且几率较低”。这次观察到的大规模失败“敲响了警钟”——由于气候变化,今后这种情况会频繁发生。研究人员初步分析,在已知的62个帝企鹅群落中,去年约有30%受到海冰完全或部
2023-08-26 16:28:00
要便利更要环保 减塑刻不容缓
塑料污染涉及范围极广,不仅在人际活动多的地带,人迹罕至地带也受到塑料污染的影响,就连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都未能幸免。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
2023-11-14 11:37:00
南极海冰融化严重危及帝企鹅幼鸟
...分散,且几率较低”。这次观察到的大规模失败“敲响了警钟”——由于气候变化,今后这种情况会频繁发生。研究人员初步分析,在已知的62个帝企鹅群落中,去年约有30%受到海冰完全或部
2023-08-25 17:47:00
...阳台上,风用我的头发蒙住了我的眼睛。爸爸递过来一只塑料袋,让我握着它的拎手,感受风的力气。风,就像游戏场上的小霸王一样,一下子被我们的新玩具吸引了。它什么都不顾了,也不去吹树
2024-03-28 05:39:00
五十年前,塑料并不像今天这样无处不在——土壤中的微塑料不会限制作物生长,每分钟也不会有能够装满一辆垃圾车的废弃物被倾倒进海洋。五十年前,塑料还未进入我们的食物链、器官、血液和母乳
2023-06-06 08:52:00
日薪300元的海鸟监测员自述:竞争非常大,条件比较艰苦,搭档曾被蜈蚣咬醒
...的角度参与野生动物救助。在岛上,我见过有鸟的喙戳在塑料管子里,因此无法进食。塑料垃圾、废弃渔网等,也可能缠住海鸟的翅膀、填充鸟的胃。我想,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要向海洋丢弃垃圾。
2024-03-08 14:5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非遗“青春派”②|谷小光:走活棋子烧饼这盘棋
日前,谷小光正在制作棋子烧饼。 河北日报记者 杨明静摄分好剂子、包入肉馅、慢慢收口……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8月22日
2025-10-12 07:51:00
节后月饼去哪了?营养师和美食达人们给出建议
●商家:过期月饼严格销毁,未用完馅料制成茶点●消费者:搭配茶饮或花式改造成奶昔、甜点,创意再吃夏商民兴超市文屏店内,散装月饼所剩无几
2025-10-11 08:18:00
“糖水仓库”来了! 闽侯县龙祥岛的甘蔗进入丰收期
眼下,正值甘蔗丰收的季节,在闽侯县龙祥岛的田间地头,成片的甘蔗进入丰收期。
2025-10-11 09:08:00
如果选择美白产品?五款热门美容仪器实测推荐
夏天晒黑、熬夜暗沉、痘印难消,很多人试过不少美白护肤品却没有明显效果,难免会问什么产品美白效果好。其实比起单纯涂抹,能深入肌底作用的美容仪
2025-10-11 11:41:00
专注高品质医疗体验,杭州圣玺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打造妇产特色新标杆
作为一家综合性门诊部,杭州圣玺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明确将妇产领域作为其核心发展方向,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让女性安心
2025-10-11 11:44:00
健康体重 理想血压 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全国高血压日”公益活动
鲁网10月11日讯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活动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为提高全民关注血压的意识
2025-10-11 11:45:00
秋风起咳不停?详解秋季咳嗽3大诱因及应对方法
秋意渐浓,早晚变凉,不少人发现自己的喉咙开始“闹情绪”了。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有时还觉得嗓子里有痰但是咳不出来,白天影响工作状态
2025-10-11 12:21:00
首部《瘢痕全周期防治白皮书》重磅发布 以\
近日,聚焦“瘢痕全周期防治”的行业白皮书《瘢痕全周期防治白皮书》(以下简称 “白皮书”)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重磅发布,这也是国内首部面向医生群体的瘢痕白皮书
2025-10-11 15:21:00
医在身边|孩子秋季腹泻怎么办?高油、生冷、高糖食物要少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秋季是儿童腹泻高发期,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或饮食不当都可能让孩子拉肚子。到底如何预防儿童秋季腹泻
2025-10-11 15:29:00
施华蔻专业保丽系列焕新登场!德系科研解锁发芯精准修护新范式
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旗下品牌施华蔻专业,携全新保丽系列重磅上市。作为承袭德系实验室近60年科研实力与专业沙龙基因积淀的“发芯精研专家”
2025-10-11 15:55:00
中日产业协同新实践:依托通道优势推动西部资源出海,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
金秋时节,香港共工新闻总社美洲社、欧洲社社长YinkeoGarden,到访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邸,同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公使园田庸深入交流
2025-10-11 15:59:00
才艺闪耀护眼同行 安徽爱尔眼科举办青少年近视防控主题活动
10月4日上午,由合肥市包河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圆满举办点亮才艺梦想守护心灵之窗——青少年才艺汇演暨近视防控专家讲座活动
2025-10-11 16:31:00
西安市红会医院MDT救助101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老人
华商网讯(记者 袁毛毛) 近日,一位101岁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病院综合病区、心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MDT) 的精密协作下
2025-10-11 17:28:00
汇川:烟火气暖食客心
多彩贵州网讯当人们愈发关注餐桌背后的“厨房温度”,不少人开始思考:传统烹饪的即时风味与烟火气,是否会在快节奏生活中渐渐淡去
2025-10-11 22:39:00
跟随《寻味山海》破译普洱美食密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0月11日,《寻味山海》探访云南普洱节目在总台CCTV-1综合频道18:20档播出
2025-10-12 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