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20:56: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人熟悉的“一带一路”概念,是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933-1905)首次提出来的。鲜为人知的,李希霍芬也曾经来到江苏游历考察,留下了关于大运河与长江,关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南京、镇江、江阴等城市的珍贵记录。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是德国著名地质地理学家,曾担任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他的足迹遍及很多国家。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去过当时清王朝18个行省中的13个,对中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进行了深入探查。在记录其中国考察成果的五卷本传世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他首创了“丝绸之路”的名称,第一个指出了罗布泊的位置,提出了著名的黄土成因说。至今,德语中的“祁连山脉”依然被称为“李希霍芬山脉”。

1868年9月,李希霍芬从日本抵达上海,开始他的中国之行。此后,他去了上海、芝罘、天津、北京、宁波、舟山、绍兴、杭州等地。离开杭州后,他坐船经大运河走水路,前往镇江。沿着京杭运河北上,进入太湖后,李希霍芬记录到:“太湖呈椭圆形,岸边地势平坦,长满了芦苇。湖上散落着几座岛屿,岛上多山。”太湖岛上的人们从事丝织业,到处种满桑树。在他看来,太湖岛上的风景竟与意大利伦巴第有几分相似。船驶出太湖,继续沿着运河北上,李希霍芬经过了木渎古镇,看到了附近有数座类似小岛的巨大的花岗岩山,可能是灵岩山、天池山等小山。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译本《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江南素来富庶繁华,但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下,加上兵连祸结,19世纪60年代末的江南民生凋敝,一片破败。船行运河,李希霍芬看到:“在运河上航行的100多里毫无意趣。这段路程再也看不到比较大的村落,与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人极度贫困的生活。看起来,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比生活在山区里的要贫穷得多。他们住在几乎坍塌的屋子里,和先时留下的那些宏伟建筑物,比如桥梁形成了刺眼的对比。”相比之下,镇江附近的丹阳城,却给李希霍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丹阳附近的农田利用率比较高,人口也多,比起以南的地方看起来富有一些,生机勃勃一些。”

抵达镇江后,李希霍芬由运河进入长江,很快就来到了当时的江南政治文化中心、当时还称为“江宁”的南京城。

在南京,李希霍芬由城北的神策门入城,这座城门“熙熙攘攘,是通往城中商业区的重要的城门。街边建有很多房屋,几乎都是店铺,但是看起来并不富有”。他看到了一座山坡上正在建的一座巨大的庙宇,“有一组组高大的殿堂,用巨大的石块建成,里面地上铺着红色的琉璃砖。这是我所见过的此时代最宏伟的建筑物了”。虽然没有明说这是哪一座建筑,但可以推测出李希霍芬目睹的很可能是朝天宫。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拍摄于20世纪初的南京朝天宫,由曾国藩重建。

清朝同治年间,曾国藩将此前遭到破坏的朝天宫改建为孔庙,将江宁府学也迁到朝天宫。这组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已成为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清代官式古建筑群。

到达南京稍事休整后,李希霍芬去拜访了一位在南京掌管军火库的M博士。军火库的旁边,是在欧洲知名度极高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欧洲人更习惯称之为“瓷塔”。昔日辉煌的“瓷塔”已经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完全被毁。李希霍芬看到的是一堆瓦砾,“大部分的瓷砖都不见了,只能看到一些绿的、黄的或者红色的残片,要么就是红色或者黄色的装饰砖”,这个景象令李希霍芬喟叹不已。从地理位置分析,李希霍芬去拜访的“军火库”,正是创办于1865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那位“M博士”则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的负责人,英国人马格里。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大报恩寺遗迹。

12月20日,李希霍芬拜见了在南京的湖广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马新贻。李希霍芬这样记录两位“制台大人”:李鸿章“高个儿,长得不错,留着小小的络腮胡子,眼睛炯炯有神,做事麻利……”马新贻“高个儿,比李大人还强壮,但是看起来脾气温和”。当时谁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后,这位脾气温和的马总督就会在江宁府被一个叫张汶祥的人所刺杀,上演了轰动晚清的“刺马”案。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李鸿章。

12月21日,李希霍芬游览了著名的明孝陵和明皇宫遗址,他记录到,南京城“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地,城墙内东西宽至少7公里半”。经过战争摧残,整个城市破败沉寂,“城墙上开了很多门,现在极其荒凉,但是看来以前应该是相当繁华的。这里曾经是明朝的皇宫,现在除了废墟还是废墟,看不到一点宏伟之处。”

饱经沧桑的明孝陵倒是激发了李希霍芬探索的兴趣,他看到,“巨大的柱子支撑起高大的殿堂,殿内有一幢巨大的石碑,碑身和底座都是花岗岩。”“有一条道路通往第二组建筑,路边是巨大的石像生,有马匹、大象、骆驼和其他神秘的动物形象,大小有实际两倍大,全部是花岗岩刻成。”显而易见,明孝陵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亭(民间俗称“四方城”)和神道(今石象路和翁仲路)给李希霍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明孝陵。

12月22日,李希霍芬离开南京,前往汉口,在那里度过了1869年的新年。1869年1月15日,他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前往上海,经过九江、安庆、芜湖等地,再次进入江苏境内,考察了南京周边的方山。作为杰出地质学家的李希霍芬判断,方山是一座火山,“山上遍覆火山岩,看起来它们不是同一次火山爆发时被喷射出来,因为这些石头的大小、形状不尽相同……从山上的岩石、残存的火山熔岩和山体的形状可以断定这是一座火山无疑。”

这一次,李希霍芬还细细游览镇江,考察了镇江附近的矿产资源,他写道:“镇江是海浪所能冲积到的长江沿岸的最远处,借助海浪的力量,中国人的帆船可以很容易地到达这里,这就是此处最重要的商业价值。在这里,长江江面开阔了很多,形成了众多的支流,几乎每一面都有运河延伸出去,这里的地势十分平坦,到处可见人口众多的城市和村庄。”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19世纪末镇江旧影。

他还游览了景色优美的“银山岛”,也就是焦山,“这个小岛景色优美,其上建有多处庙宇和楼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看起来十分雄伟壮观”。离开镇江后,李希霍芬经过了长江江苏段重要的城市和地标——江阴城和南通狼山,并做了相应记录。

1871年7月,李希霍芬再次来到镇江和南京,游览了栖霞山、龙潭山、宝华山、汤山温泉、下蜀、高资等地,调查当地的矿产资源。他将宁镇山脉称为“南京山脉”。在李希霍芬看来,尽管南京山脉无法与安徽、浙江的高山峻岭相比,但也并非没有美丽之处,“它的最美之处在于可以站在较高的山峰尽情眺望。长江这条雄伟的河流和夹岸的高山形成的深谷,纵横交错的运河网,不计其数的乡村、城市以及丰富的物产都铺展开去,远处的火山恰如这景色隽永而美丽的画框,其中几座山的轮廓淡入地平线,依稀可辨……”描绘了一幅长江江苏段的壮美风景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珍贵记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个倡议,十年飞跃! “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
潮新闻讯 1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倡议的第十年。前阵子,中国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2023-10-28 22:18:00
...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是创新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创新价值的实现者。我省8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70%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我们既要壮大领航企业群体,打造若干具
2023-08-03 07:08:00
从青岛到红海 高洪雷新作讲述海上丝路大历史
...家、《另一半中国史》作者高洪雷的全新力作《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继《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之后,作者又一关注“丝路”主题的重要作品。高
2024-08-30 18:15:00
韩国偷抢速率,孙兴慜、韩国总统都加入到偷抢队伍之中
...球运动员孙兴慜、韩国总统都加入到偷抢队伍之中!丝绸之路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向西方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制品。韩国人也不想一想,古代的半岛上怎么可能有这些产品?而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
2023-01-30 10:53:00
“假如我是郑和舰队一员”,沉浸视角演绎的“海上传奇”音乐会你看过吗?
...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比如,琵琶、唢呐都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传入我国的;扬琴则是明代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发展至今成为诸如江南丝竹等乐种不可缺少的组成乐器。因此也
2023-09-11 19:18:00
...。这条商路全长14000多公里,长度超过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这就是“万里茶道”。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也成为
2024-09-30 09:15:00
浩辰软件代表中国工软出访中东,寻求“数字丝绸之路”新机遇
...区,这既是一种对浩辰软件三十多年在中国工软创新发展之路上,始终坚持孜孜以求与砥砺创新,及高效协助国内外企业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肯定;也是对浩辰软件等优秀中国工业软件厂商更加积
2024-05-24 16:00:00
第八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开幕
...转自:新华网8月31日,观众在第八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上参观。当日,第八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工业展览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共
2023-08-31 23:01:00
...苏市文化的一部分。”伊瓜苏市议会官网发文表示。议案提出者、该市议长莫拉雷斯对记者表示,让当地华侨华人感受春节温暖氛围、让伊瓜苏人民感知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对该市非常重要,希望通
2024-02-20 06: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