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21 04:17: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孙翰清 曹祺涵 柴飞杨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漫长历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与技术沉淀,其在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非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精华所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贺郎调作为舟山市传统婚庆文化的代表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保护传承与推陈出新中积极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

一、依托科技手段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历史悠久,产生并兴盛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时期,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产值低下且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濒临失传。其中,贺郎调由于自身局限与现代婚庆礼仪的变迁,也已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已远不如以前。此外,由于贺郎调表演场合的大幅下降与使用机会的大量减少,贺郎调这一省级非遗的表演团队与艺人人数逐渐下滑。得益于当前定海区政府的积极保护,舟山市的贺郎调表演团队得以继续存在与保留,然而对贺郎调的保护与传承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贺郎调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方式正面临新一轮深刻变革。同时,科技创新也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推动作用。对贺郎调等传统非遗可尝试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效宣传,以此真正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体验非遗、学习非遗的兴趣,让非遗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二、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非遗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的生产模式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主流,这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舟山市的省级非遗贺郎调,因市场化不足和人才断层,其发展变得更加步履维艰。同时,现代婚礼形式的多样化及年轻人对简约婚礼的偏爱,导致贺郎调等传统民俗活动的市场需求急剧下滑。丰富多样的现代娱乐形式,也使贺郎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许多年轻人对其知之甚少,缺乏兴趣。更为紧迫的是,贺郎调的市场盈利空间有限,难以吸引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上述现象也成了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对贺郎调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社会各界亟待共同解决的难题。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中,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刻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精神需要。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动力,在对贺郎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要在坚持与保留非遗自身独有特色的基础上,对非遗进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人民现实文化需求的改革与创新。对贺郎调等传统非遗,可尝试通过设计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对非遗本身进行合理的改造,使其变得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与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最终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非遗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融合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仍然存在并根植于我国广大的传统村落之中。舟山市定海区的叉河村等村落,是贺郎调这一艺术形式的核心发源地。在过去,每当村庄迎来喜庆之时,贺郎调便会响彻村落,传递着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彰显着古老的文化韵味。然而在现如今,以贺郎调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与发展都面临着后继无人、资金短缺、社会认知程度低、创新需求迫切等问题。就舟山市的贺郎调而言,其社会认知程度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若不加以重视,最终也将难逃失传的命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当前,如何挖掘非遗的时代价值和展现当地的特色文化,成了在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将特色非遗同乡村产业发展进行有机统一与合理融入,已成为非遗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贺郎调为例,在舟山市定海区,仍然有一支建制完整的贺郎调的演奏队伍,并不定期地开展贺郎调的演奏。在贺郎调非遗传承中,叉河村等村落可探索以贺郎调为自身特色提升村庄的知名度,联合周边村庄的民间艺人在各大节日共同演绎贺郎调,将其作为宣传非遗文化、提升村庄品牌的重要手段。这将提高村庄自身与贺郎调非遗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叉河村等村落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定文化自信、站稳中国立场、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的同时,要始终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孙翰清,男,本科,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在读学生,助理会计师。

第二作者:曹祺涵,男,本科,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在读学生。

通讯作者:柴飞杨,男,本科,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在读学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1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西出台12条举措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落保护、农耕文明传承等工程,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鼓励各地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非遗工坊,持续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大力发展
2024-05-26 17:39:00
推进乡衬振兴,探索齐鲁样板的“昌乐路径”
...推进移风易俗。举办全民阅读推广、乡村文化遗产展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出乡村文明新气象。优生态,和美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乡村振兴
2023-08-24 22:38:00
...小学生研学和旅游的热点实践基地。三是创新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生产非遗产品、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2022年“非遗购物节”前后,非遗产品广受消费
2023-02-22 09:50:00
中国纺织非遗大会落幕 传承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供图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召开,来自政府和
2022-12-29 15:25:00
《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23)》出版宣介会在郑州举行
...系统研究,为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出谋划策;《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研究》则强调要依托文化创意深度发掘乡村非遗资源,充分展现非遗资源的地域性、文化性和生命性,通过探
2023-01-07 19:41:00
...双重保护,丰富文化内涵。全区大力实施地名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将50条“江宁老地名”列入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各类地名保护名录,实施分级分类保护。设立特色地名
2024-12-09 07:46:00
...文转自:枣庄日报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本报讯 近年来,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激活党建“红色引擎”,以创新创业活动赋能非物质文化
2023-12-28 06:58:00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丨姜庄:有人才、有产业、有影响
...道)典型案例”全省仅9个。潍坊高密市姜庄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的发源地。近年来,姜庄镇以非遗底蕴为依托,聚焦文化“两创”,将非遗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非
2024-06-12 09:35:00
阴平镇汇聚人才激发产业活力
...心要素,围绕乡村文化产业,提出通过网络传播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围绕电商平台经济,引导平台企业将产品和服务下沉到乡村,推动农村电商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数字赋能“新农具
2024-03-16 09: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