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三代学者在抖音讲唐诗,千万点赞背后的文化接力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21 13:05:00 来源:北青网

编者按:

9月20日,《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教授发表了题为《荷香传出短视频》的演讲。新书由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项目讲稿整理而成。该项目目前已收获2300万点赞,汇合了23位名家学者,包括11位南开人,横跨学术三代。其中,诗词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已年近百岁,年纪最小的两位讲读嘉宾陈晓耘、闫晓峥都是“90后”。

张静教授是叶嘉莹先生的嫡传弟子。在演讲中,她追溯了南开大学文学院与抖音合作的初衷,提到了叶嘉莹先生与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的不解之缘,并表示传统文化与新的科技及平台可以彼此增益。

张静教授认为,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同心圆。在短视频时代,比起关注“流量”,更应该关注文化的“流向”,应以“诗教润乡土”的心态,更多元地思考如何让人文之音在新兴平台上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借此领略诗词之美。

以下是演讲实录:

荷香传出短视频

张静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给我了一个演讲题目,叫“荷香传出短视频”。为什么会提到荷香,因为我们迦陵学舍的院子里有荷花,也因为迦陵学舍的主人叶嘉莹先生出生在荷月,她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一,所以又被称为“小荷子”。但是荷香怎么就传出短视频了?我们南开怎么跟抖音合作上了?叶嘉莹先生怎么就通过短视频传播我们古典诗词了?其实我觉得这里也要感谢我们诸位合作者、参与的伙伴们,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了《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三代学者在抖音讲唐诗,千万点赞背后的文化接力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大家知道,叶先生说她小时候在家里受启蒙就开始读《唐诗三百首》。除了家人教她读,她自己也会在夏天院子里翻着看《唐诗三百首》。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叶先生回国探亲,她很兴奋地在各地的火车上看到有朋友拿着《唐诗三百首》在读,这给了叶先生莫大的鼓励和欣慰。她说,虽然我们经历了“文革”,但是古典诗歌的种子在民众心中还没有断绝。所以叶先生在1978年向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了志愿自愿回国教书的申请。

没想到,叶先生归国执教了40多年,《唐诗三百首》问世整整260年后,今天我们能够以短视频的形式与《唐诗三百首》再度结缘,让它在这个时代重新走入我们的人间烟火。

刚才在外面,媒体的朋友也在问我,你觉得短视频和你们的古典诗词搭吗?我就想到,在2013年5月,我应邀到哈佛燕京做过的一个报告。我发现他们一楼大厅有一副联语,是1931年陈宝琛先生送给哈佛燕京的礼物,“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三代学者在抖音讲唐诗,千万点赞背后的文化接力

张静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我想我们旧的经典和当下新的科技、新的平台之间,不仅可以和谐共生,而且是可以彼此增益的。为什么我们说“心理东西本自同”?我们不仅可以在古今之间打通,其实我们在东西之间也可以求得共识。虽然地球上有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但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这些情感是相通的。从这一点来讲,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同心圆。

下面我就讲讲我的一些切身体会。我上周到了河南焦作修武县,当时抖音公益和真爱梦想一起做了一个大篷车的活动,我去给当地的中学生讲了一堂课。主持人上来就提了一个问题,大家一定听说过叶嘉莹先生吧?同学们都没有反应,他说你们都不知道叶嘉莹?99%的同学们都不知道谁是叶嘉莹。这是一个县,而且是初一初二的孩子们,也许我们到大学、高中去问这个问题,答案会让我们释然一些。

但是主持人介绍完之后,我上台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我说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叶先生没关系,你们都刷过抖音吧?大家都点头。至少有2/3的孩子都呼应,表示他们用过抖音。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叶先生也曾经提出过,只要人心不死,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就不会消亡。我们有这么好的平台,有这么好的内容,又有这么好的大师的引领,是不是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探索,让更多使用短视频平台的孩子更好地享受到一流人文的熏陶?

三代学者在抖音讲唐诗,千万点赞背后的文化接力

叶嘉莹先生在抖音讲读唐诗

所以叶先生说,“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她回国40多年了,执教已经将近80年。当下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去传承赓续我们的诗教精神呢?我们也做了一个探索,南开文学院近年来承担了教育部“诗教润乡土”的项目,这些年我们去了一些地方,比如浙江、四川、河北……以各种形式和当地的伙伴一起探索,如何用诗词更好地服务我们的乡土。

本来我的题目是“荷香传出短视频”,讲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升华到了“短视频里有荷韵”,因为我们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平台对我们的关注,对我们的宣传。今年8月,我们在浙江兰溪的八卦村举办了“荷畔诗歌节”,一些专家学者和文化类的短视频创作者们一起碰撞、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也引发了很多社会的关注,所以这个活动我觉得是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探索的途径和渠道。

三代学者在抖音讲唐诗,千万点赞背后的文化接力

张静在荷畔诗歌节

“诗教润乡土”,怎么去“润”呢?可能我们首先要开辟渠道,首先要去探索新的路径。2020年上映的叶嘉莹先生的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当年荣获了第33届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科教纪录片奖。这个影片海报的最下面有一个英文题目,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的一句"Like the dyer’s hand"——染匠之手。短视频平台是什么?高科技是什么?它其实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个日常沉浸其中的染缸。在这里面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染料,我们要储备什么样的滋养?我们要让自己包括自己的下一代,包括我们的周边人群,在什么样的染缸里去获得滋养?这或许是我们真正要一起探索,要一起回答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们南开大学创校校长张伯苓先生曾经发出了“爱国三问”,我觉得今天,在这样一个平台,在这样一个时刻也可以进行三问的反思:抖音,抖什么音?它可以“抖人文之音”。短视频平台带什么货?除了物质的产品,也可以带精神的产品。大家关注抖音,只是关注它的流量?其实我们更关切它的流向。

所以我想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抖音《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只是一个起点,只是我们刚刚开始的一次尝试,我也期待着更多的朋友们加入进来,更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探索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下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像古人所期许的那样,“嫣然才一笑,蓦地万花开。”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短视频让千年诗意焕发新光彩
...忆。电影将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的梦想和境遇与48首唐诗紧密融合,既将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重现在人们眼前,也在观众中掀起了一股“唐诗热”。短视频平台上,“长安三万里中的唐朝冷知
2023-09-22 15:52:00
盛唐的面貌究竟是什么样
...程的全部内容。司马光在《稽古录》中曾评价,唐朝“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盛唐,感受“黄金时代”的恢弘气象。
2024-04-23 13:28:00
中秋登楼共话团圆 抖音将在黄鹤楼举办唐诗主题晚会
...武汉举办“中秋登楼夜”晚会活动。本次晚会以“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为主题,内容分为“古人的唐诗”和“今人的唐诗”两大篇章,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唐诗。届时,主舞台将搭建在“天下
2023-09-16 23:17:00
解读杜甫的《春望》
...啼鸟镜心》《曲江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曲江,在唐朝是一
2024-03-30 20:54:00
两岸老中青三代共谈清明文化重温共同记忆
...共同的过去,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今天两岸老中青三代形成合力,点亮共同记忆,守护共同根脉,开创美好未来。(完)
2024-03-31 20:26:00
高风妙笔万年垂
...质量过得硬,“是唐代名诗人、清代选家、当代学者前后接力完成的文学经典;是编注者陶今雁先生和编辑李春林先生精诚合作,精益求精而成就的文化精品。”(江西师大杜华平教授语)陶先生著
2024-03-25 16:05:00
...来到这里,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句呢?这就是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最初的缘起。2021年,《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播出。诗人西川重走杜甫的流亡之路,发出“有什么样的山河,就有什么
2024-09-10 09:41:00
湖州一濒临倒闭的面包店,因一条评价引发近11万点赞,8000多留言,网友评论:吃到了之前未吃到过的美食,也参与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里
近日,湖州一家面临转让的面包店,因一条癌症患者的暖心留言意外引发社会关注。起因是6月3日下午,“啊呜一口”面包店主吴秋魏在查看外卖平台评价时,发现一条特殊的留言。匿名顾客写道:“
2025-06-10 08:14:00
一场赛事一座城——2024“浙东唐诗之路”嵊州山水挑战赛获赞
...之趣。本次比赛包括轻越野、铁人三项个人赛和铁人三项接力赛。赛事前期报名火爆,组委会两度增开名额均瞬间告罄。5月2日,贵门轻越野赛设12公里和25公里两个组别,兼顾赛事的竞技性
2024-05-03 19: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解锁亲子“新玩法”,背后乐趣藏不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林慧芹晚上六点半,威海市环翠区嵩山城市书房里,一场特殊的“约会”如期而至——“六点半阅读会”的成员们正齐声共读《大学》
2025-09-09 17:06:00
以专业铸魂 用真情架桥——泰安市中心医院康复医生李光援疆纪实
当银翼划破戈壁长空,天山脚下的苍茫大地映入眼帘时,泰安市中心医院医疗援疆骨干李光的心中,既有对未知征程的期许,更有对使命担当的笃定
2025-09-09 17:06:00
微记录·聊城|一位语文老师的37年,他坚持做“擦星星的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通讯员 刘明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刚过,青年周黎明怀揣着父亲的奖品——一个崭新的黑色提包
2025-09-09 17:06:00
临沂农行河东九曲支行利用近期大学新生开学前开立借记卡、激活借记卡的业务高峰的契机,结合大学新生的消费习惯和实际需求,侧重实用性
2025-09-09 17:11:00
2024年7月1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调整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将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2025-09-09 17:25: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队”余兵:于细微处守护呼吸
鲁网9月9日讯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耕耘三十余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余兵教授亲历了中国呼吸道疾病谱的变化与诊疗技术的迭代
2025-09-09 17:32:00
临沂新桥大官小学:墨香润校园
鲁网9月9日讯书法是临沂新桥大官小学的校园特色课程。近日,临沂新桥大官小学开展的 “我为学校题校名” 活动,更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展现书法才华
2025-09-09 17:32:00
血管外科“国家队”专家李清乐:守护血管“生命线”,为家乡医疗添“京”彩
鲁网9月9日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脏器”,因人体全身遍布血管,血管外科也被誉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它不仅是急危重症救治的关键支撑
2025-09-09 17:32:00
无声世界二十载,一朝手术获新声!耳鼻咽喉头颈专家夏瑞明教授成功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
鲁网9月9日讯五十七岁的郑女士(化名)在无声世界二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再次听到亲人的呼唤,这意味着她即将告别寂静世界,重新融入有声社会
2025-09-09 17:33:00
【天眼关注】从“母婴”到“育婴”,育儿空间优化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近日,全国多地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标牌更换,出现了“育婴室”“父婴室”等新名称,引发网友热议。从名称变更到设施细分,从管理制度到社会共识
2025-09-09 17:34:00
艺术市南・庭院有约 2025青岛(市南)秋季庭院艺术活动正式发布
鲁网9月9日讯9月9日,2025青岛(市南)秋季庭院艺术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安娜别墅举行。据悉,在这个秋天,庭院艺术活动以“老建筑活化+文化赋能”为核心
2025-09-09 17:34:00
“老师夸夸大会”开幕啦!快来壹点情报站开启花式赞美模式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长春 张雅楠教师节来临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情报站“老师夸夸大会”正式开幕啦!把花式赞美送上,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2025-09-09 17:38:00
9月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香港航商总会主席、华光海运控股集团执行董事长赵式庆在采访中表示:青岛港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绿色港口模型,是全球少数实现能源自给自
2025-09-09 17:43:00
太平人寿:高效服务暖人心 客户致谢赠锦旗
大众网记者 徐浩 通讯员 王燕燕 李琛 潍坊报道近日,太平人寿潍坊诸城支公司收到一面写有“理赔迅速 行业典范 风险无情 太平有爱”的锦旗
2025-09-09 17:49:00
菏泽市三院工作人员热心相助 七旬退伍老兵丢失钱包及时找回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王霞 菏泽报道9月7日上午,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伍老兵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八一路院区就医缴费时
2025-09-09 17:53:00